《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4)

分享到:

    26、缅甸敏贡佛牙:18世纪,缅甸国王孟云先后向中国朝廷赠送金塔、佛像、石长寿佛、贝叶缅字经、驯象、缅甸国布等(《清朝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三),当时清政府回赠缅甸许多珍品,内有“佛牙舍利”一颗,现供养在该国敏贡佛塔中。

    27、新加坡护国金塔寺“蒲甘佛牙”:又称“妙务佛牙”。据称,1980年,缅甸修复妙务山蒲甘古佛塔倒塌时清理出一纯金佛塔,镶有宝石的月柜宝盒内有佛牙,还有许多用金银片包裹的佛陀七彩舍利。最近赠送给新加坡,新加坡于2005年3月破土兴建佛牙寺,2007年建成开放。该舍利长约七点五厘米,颜色洁白,具有三只牙根。“佛牙”原供养在南传佛教的般陀喇佛寺内,护国金塔寺法照法师因缘殊胜,得般陀喇寺现任住持务舍葛帕喇大和尚应允,迎请佛牙舍利永久供奉在护国金塔寺庄严神圣的舍利塔内。

    28、吴哥窟佛牙舍利:柬埔寨暹粒省吴哥窟祈福馆请到不丹国宝级大师尼玛法师,在暹粒机场路的祈福馆(WishingHaLl)举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于安座法会。此佛牙舍利子来自佛教密宗贝诺法王宝箱,被认为是难得一见。

    四、佛舍利的供养

    舍利供养在佛教界有各种不同的格式。但一般来讲,都是先放在一定的器具中,再:降其供于塔内。

    1、关于舍利供奉的容器  

    舍利容器一般称作舍利瓶、舍利壶、骨壶,多以金属、石器、陶器、木材等制造,形状不一。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涅槃后,荼毗遗骸,香姓婆罗门用舍利瓶将佛舍利分给八国,婆罗门则自得舍利瓶而归。今健驮逻出土的石刻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个舍利瓶,而诸国代表围绕其旁的相状。另外,在吉希尔(田d1)摩耶洞壁画中,上半部分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将受舍利的造像,下半部分则有八国代表骑马,各于马颈上绑着舍利瓶的图像。

    可见,舍利瓶为最早的舍利供养器具。我国早期也使用舍利瓶供养舍利,如《梁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条记载,僧会潜心祈请二十一日,果然于铜瓶中感得佛舍利。又如《历代三宝纪》卷九记载,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灵太后建造永宁寺,立九层木浮图,浮图上复有宝刹,刹上的金宝瓶含容舍利二十五石。在韩国也曾于庆尚北道发现金铜舍利壶,据考证为新罗时代所造,呈圆筒形,高约十一公分,直径长约七公分,瓶盖上有狮子钮,瓶身阴刻四天王像。于日本,则多以琉璃瓶盛佛舍利。后世受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瘗埋舍利的葬具开始用函棺,按其质地则可以划分为银椁、金棺、玉棺等,而随葬之供养品主要是金银、琉璃、水精、玛瑙、珍珠、琥珀等七宝。有学者认为,这种改变是从唐代开始的。隋文帝仁寿四年诏令全国务州郡建塔时,将舍利盛于特制的孟顶铜盒内,外面为石函,石函的周围砌石或以砖墙护置。函的多少没有定制。以大云寺为例,其藏舍利的容器共五重,最内是盛舍利的琉璃瓶,其外依次是金棺、银椁、鎏金函、盈顶石函。而庆山寺石函则改为6块青石组成“释迦如来宝帐”,内置银椁、金棺和盛放舍利的绿玻璃瓶。

    法门寺地宫瘗藏的四枚佛指舍利的呈放情况:一枚放置于八重宝函中,舍利套在银柱上,其外分别是:小金塔、金筐宝钿珍珠装斌趺石函。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需顶金函、孟顶银函、素面银函、鎏金盈顶银函、银棱盈顶檀香木函,外用红锦袋包裹:第二枚置于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此灵帐是唐中宗景龙二年由法藏和尚供奉于佛祖的,内为孟顶铁函,再内是丝绸包裹的鎏金银棺,棺内盛入舍利。顶上有圆孑L,可知其尚缺一桃形尖项,与庆山寺”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大体相同:第三枚舍利置于玉棺内,其外依次是水晶棺、银包角檀香木函、鎏金盏顶银函,外裹织金锦,再外是铁孟函,放置于后室秘龛内;第四枚舍利置于银棺中,棺外包裹罗面绢里夹袱,置于钢浮屠内。浮屠外是汉白玉灵帐(亦称阿育王塔)。这些主要由唐皇室为供养佛祖而敬造的舍利容器,比火云寺、庆山寺的舍利容器更加精美、华丽,它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种以金棺银椁或玉棺水晶椁为主要容器并构筑模拟中国式墓室的舍利瘗坝制度的形式,改变了印度次人陆时的原貌,是佛教中国化的重人转折点。

    2、关于舍利供奉的位置

    中国的舍利瘗圳方式在隋之前人都将舍利放入石函,直接埋入塔基下的夯土之中,河北定县北魏舍利塔,河南洛刚北魏的永勺!寺塔,皆川此制。隋代以后,佛教逐渐接受中国传统的习惯,将舍利安置于塔卜宫室。最初的地下宫室是在放置舍利的石函周围用砖砌成简陋的墓室,只稍拓宽了舍利的放置空间,至唐时方山现仿幕室地宫,由台阶、甬道、主室构成,成为真正的地下宫殿。1987年考古人员对法门寺脚塔地宫进行了发掘,从出土的《人唐成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衣物帐碑》铭看,唐人并不叫“地宫”,而只是称其为“石室”。该地宫全长21。12米,宽约2.5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室秘龛八大部分组成。看来这种形制是模仿中国唐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建造的。有石门四重:头道门(即隧道门)楣上的梯形石材,上刻相对而立的两只朱雀。示意其为宫室的南门。地宫前室北壁两角各置有一护法石狮。石狮为吉祥物,佛教用作护法神,因《传说太子瑞应经》中有佛出世时,五百狮子从雪山走来,侍列门侧的记载,因此后世大凡寺院及有关的壁画上均置以狮子。目前已发掘的唐代等级最高的陵墓,首推懿德太子墓,仅有前后两室。法门寺地宫则有前中后三室,门有四重,外加一个秘龛,显然是依照皇陵修建的,其等级是比较高的。已发掘的唐代墓室顶部一般为穹庐顶,而法门寺地宫却为盈顶——即斜角平顶式,可见埋葬方式仍保持着显著的佛教建筑特色。

    3、关于舍利供养品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或略称供,为供给资养之意。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故经论中所说之供养也有种种不同,主要有:(1)二种供养,即财供养和法供养。即以香花、珍宝等财物供养,为财供养,以修菩萨行,利益众生等供养,为法供养。也有理供养和事供养之分,即以香花、灯明、饮食等物质供养,为事供养,以信心等精神供养,为理供养。(2)三种供养,即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等三种。财供养和法供养同上,观行供养指实践周遍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的深观。财供养若能与法契合,则也可称为法供养,若能住于深观,亦可称为观行供养。另外一种三供养划分则是利养供养(衣服卧具)、恭敬供养(香花幡盖等)、行供养(修行信戒行)。《法华文句》则把供养划分为身业供养、口业供养、意业供养三种,称三业供养。(3)四种供养:《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以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称四事供养,《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三则以饮食、衣服、汤药、房舍为四供养。(4)五种供养:《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以涂香、花、烧香、饮食、燃幻·为五供养。(5)十种供养:《法华经》卷四《法师晶》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为十种供养。后世中国佛教用于供佛的最主要的供品则是香炉、花瓶、烛台,合称“三具足”,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一对,则称“五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