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舍利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5)

分享到:

    佛舍利的供养基本同与对佛的供养。但当佛舍利埋藏地下或塔内时,则会稍有不同。法门寺佛指舍利的供养最具典型性。根据考古学者的发掘报告称,在法门寺地宫中,唐王朝用大量金银器以佛教密宗最高仪轨供养佛祖指骨舍利,其中包括灌顶、供香、供花、供食、燃灯等。

    4、关于舍利供奉之塔

    古印度人一般将舍利置于塔上、刹中或埋入塔基,不筑造专川的宫室。安置舍利的塔义称作舍利浮图、骨塔。佛陀涅槃后,由香姓婆罗门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八国分别起塔供养。其后,阿育王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法显、玄奘在印度时看到了很多阿育干所建的佛塔,可惜该类舍利塔今已基本不存,其形或近似于山琦古塔。我国向来盛行舍利崇拜,所以,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传说汉明帝时因白马驮经而来,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塔。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载,三国吴孙权之时,康僧会感得舍利,乃建塔供养,是为造立舍利塔之嚆矢。后赵时期的皇帝石勒和石虎,因为敬重佛图澄而广造寺塔,所以,佛塔日益增加,但此时佛塔多集中在京城境内,到了北魏时期,文成孝明二帝均下令在诸郡建塔。隋文帝时下诏在诸郡建塔上百座,成为中国历史上造塔的最盛时期。五代北宋时,吴越王造八万四千小铜塔,其数量可谓最巨。宋代以后,建塔之风逐渐消沉。

    塔的体质分类:

    从质地上看,舍利塔向无固定的规例,大凡物质中可以堆砌雕琢者皆可为用来造塔。古代印度所造的塔大都石质,其次是砖质。佛经中记载还有宝塔,即用珍宝装饰的塔。总的来看,以质地之别来划分,塔主要有以下几种:(1)木塔:(2)砖塔;(3)石塔;(4)铁塔(如唐李德裕于润州北固山东南,建铁浮图七级);(5)铜塔(如宋太祖时,吴越王钱傲,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6)土塔;(7)香塔(即以香末为泥,作小塔,:D写经文,以置其中);(8)沙塔(即聚沙为佛塔,《经律异相》卷四十四有五百童子聚沙为塔的故事);(9)粪塔(西古代南亚有四童子垒牛粪为塔的故事)。

    塔的层级:

    真谛三藏引《十二因缘经》说:“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即层)八重以上。(二)菩萨,七盘。(三)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阿那含,四盘。(六)斯陀含,三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又依《僧祗律》记载,僧人的舍利也可起塔供养。中国历来建造的佛塔,层级并不依经典所记为准。主要有以下下几种情况:三级(如晋之咸安二年,简文帝在金陵长干寺所立之塔);四级(如晋成帝时,尚:阽许询所建之塔);五级(如北魏太祖诏京城所立之塔);七级(如唐太宗勒建牛首山塔);九级(如汉明帝初建白马寺塔):十级(如后周所建之开封繁塔);十一级(如宋太宗勒建开宝寺塔);十二级(如梁武帝敕建同泰寺塔);十三级(如坊州檀台山之古塔);十五级(如隋文帝时辛彦所建之塔):十六级(如贵州龙里县古福洞之塔):十七级(如隋时营州梵幢寺之古塔);三十七级(如唐咸通年间僧云皎所造的湖州—龟英寺石塔)。

    塔的外观

    (一)高度:塔的高度不等。如吴越王之金铜供塔,其高不过数寸。西晋时期郎县所现的舍利塔也只有一尺四寸。隋代郑州超化寺泉中所现的石塔,高可三尺。至如唐太宗时忻州道俗所造的铁塔,高一丈余。吉林农安的龙安塔,高五丈余。四明天封寺僧伽塔高十八丈。辽宁锦州的砖塔高二十五丈。广东广州的舍利塔高二十七丈。陕闪1峭安的人雁塔高二—卜丈。人开宝寺所建的塔高二十六丈。贵州龙里县的塔高四十八丈。杭州月轮山水明禅师所建的塔高五十余丈。最高的塔则莫如北魏孝明帝敕建的永宁寺塔,高达九十丈。

    (二)形式:塔这种建筑形式纯粹为印度的传统,我国过去没有。由覆钵式逐渐演变为楼阁式,而塔的形式,则从原来的圆形,演变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衅各种不同的形状。方形如常熟虞山之方塔,圆形如河南嵩岳寺塔,六角形如锦县之砖塔,八角形如金陵报国寺琉璃塔。

    (三)位势:塔的位势,花样繁多,各尽其美。(1)孤立式:此属单纯独立之式样,为最普遍,无庸举例。(2)对立式:此如西安的大雁塔与小雁塔,两两相望。(3)排立式:如浙江嘉禾县茶禅寺三塔,一字长横。(4)方立式:如辽宁沈阳四门四塔,四面遥顾。法车仑寺,在沈阳地载门外,有塔曰北塔。广慈寺,在沈阳德盛门外,有塔曰南塔。延寿寺,在沈阳外攘门外,有塔曰西塔。永光寺,在沈阳抚近门外,有塔曰东塔,号称沈阳四塔。(5)拱立式:如北平五塔寺五塔,塔在西直门外万牲园北里许,原为直觉寺,凡五浮图,俗因称五塔寺。蒙古人所建,寺后有塔极高,称作金刚宝座,方形,四面皆石刻佛像,工极精致,自暗窦中左右入,盘旋以跻其巅,则平台矣,台涌小塔五,内藏如来金身。(6)分立式:如北平西山金刚宝塔院七塔,棋形罗布。其塔纯用玉希÷砌成,中间方形者最大,四隅各一塔次之,前面二座为圆形稍小,方者凡十三层,顶各有帽。

    塔的内部

    (一)构造:塔有虚实两种,其构造方法也因此而有简单繁复的分别,就虚质之塔来说,如兼及供人登临者,内必有梯,可以扶登,外必有门,可以属目。门外有廊,可以行走,廊外有栏,可以凭之望远,亦可用以防险。逐层栏外,或有飞檐翘起,如鸟翼垂空,檐下悬金属之铎,随风和鸣,铿锵远闻,这为一般的情形。

    (二)雕刻:每座塔内部必有各种点缀,最低限度也会刻一二种碑记,叙述创造的动机及其经过,以资纪念。其次常雕刻一部分佛教经典,用作舍利供奉。因为一般把经典称为法身舍利,而灵骨则为生身舍利。塔内所刻经典最长者为绥远的大明寺塔,塔内刻有《华严经》全部。

    (三)储藏:古来造塔常将许多名贵宝物纳于塔的内部,但以舍利、经卷、佛像三项最为普遍,其余皆为附属品。如《秀州普照院多宝塔记:记载:“塔有七级,每级藏法华宝箧各一帙,下级加以金银为文字,顶层安相轮经九十九本,基下瘗以卧佛舍利,白余经卷塔像,不复具数。中门塑多宝释迦立坐之像,众宝庄校,极为严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