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4)

分享到:


   经上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于是(“般若”等)经中,若诸有情已种上品善根(一),已清净障(二),已成熟相续(三),已多修胜解(四),已能积集上品福智资粮(五),彼若听闻如是法已,……依此通达善修习故,速疾能证最极究竟”。为五事具足者说,能信解、通达、修证的,就是“般若经”的“为久学者说”。但五事不具足的根机,对深奥义引起的问题不少。依“解深密经”说:有的不能了解,有的误解(空)为什么都没有,有的进而反对大乘。因此,“解深密经”依三性来作显了的解说:一切法空,是约遍计所执自性说的;依他起自性──缘起法是有的;圆成实自性──空性、法界等,因空所显是有而不是没有的。这样的解说──“了义说”,那些五事不具的,也能信修大乘佛法了。这一解说,与“般若经”的“为初发意(心)者说”,是大致相同的。对甚深秘密,作不深不密的浅显说明,称为了义说。适应不同根性而有此二类,“般若经”与“解深密经”本来是一致的,只是论师的解说不同吧了!“后期大乘”经,以如来藏、我、佛性、自性清净心为主流,西元三世纪起,不断的流传出来。如“大般涅槃经”“前分”,说如来大般涅槃,是常乐我净。如来是常住的,那(能成佛的)一切众生应有如来了,这就是真我。“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我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经”与“如来藏经”等说:相好庄严的如来,在一切众生身内,但是为烦恼(业苦)所缠,还没有显现,如人在胎藏内一样,这是“真常我”说。“我”是有知的,所以与为客尘所染的自性清净心[心性本净]相合,也就是“真常心”。如来藏说,以为“般若”等“一切空经是有余说”,是不究竟的,提出了空与不空,如“大般涅槃经”说:“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如来真解脱──大般涅槃(如来)是不空的,空的是生灭有为的诸行,这与“般若经”“为初发意者说”的,倒是非常吻合!绑来“胜□经”以“如来空智”──如来空性之智(有如智不二意义),而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也是这一意义。“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与我国空即不空,不空即空的圆融说不同。在世俗语言中,“如来”有神我的意义,胎“藏”有“梨俱吠陀”的神话渊源,所以如来藏、我的思想,与传统的(“佛法”与“初期大乘”)佛法,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或者以“空”、“缘起”来解说佛性(不再说如来藏了),众生“当(来)有佛性”,而不是一切众生“定有佛性”,如“大般涅槃经”“后分”所说。或以如来藏为依真如的不了义说,如“瑜伽行派”。然在如来藏说主流,以为这是最甚深的,唯佛能了了知见,十住菩萨也只能少分见;声闻与一般人,只能仰信,只存在于理想、信仰心中。如来藏说,有印度神学意味,而教典的传出,正是印度教复兴的时候;如解说为适应信仰神我的一般人的方便,应该是正确的!“大般涅槃经”“师子吼品”说:五百位梵志,不能信受佛说的“无我”。经上说:“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性者岂非我耶”?梵志们听说有我,就发菩提心了。其实,“佛性者实非我也,为众生故说名为我”。融摄“虚妄唯识”的“楞伽经”也这样说:“为断愚夫畏无我句,……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当依无我如来之藏”。传统的佛法者,这样的净化了如来藏的真常我说,但适应一般人心的,真常我、真常心的主流──“真常唯心论”者,如“楞伽经”后出的“偈颂品”,“大乘密严经”,说“无我”是没有外道的神我,真我是有的,举种种譬喻,而说真我唯是智者所见的。这一适应神学(“为众生故”)的如来藏、我、佛性、自性清净心,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佛德本有”说,为“秘密大乘佛法”所依;在中国,台、贤都依此而说“生佛不二”的圆教。

  再从方便来说:“佛法”──缘起甚深,涅槃更甚深,解脱生死,真是谈何容易!这不是容易成就的,所以释尊有不想说法的传说。佛到底慈悲说法了,有好多人从佛出家,也有广大的在家信众,但解脱的到底是少数。为了化导大众,种善根而渐渐的引向解脱(不一定在今生),在正常的八正道外,别有适应信强慧弱(主要为在家)的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心)念自己归信的三宝功德,念自己持行的戒德,念自己所作的布施功德,念(自己所能得的)天界的庄严。在忧愁,恐怖,特别是濒临病重的死亡边缘,如修六念,可以心无怖畏而得内心的平安。这有点近于一般宗教,但不是祈求他力的救护。修念佛等方便,如与慧相应,那信增上人也可能证果,这就是“四证净”。由于“佛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发展为“大乘佛法”。“初期大乘”,念佛有了非常的发展,如“法华经”说:“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异方便”是特殊的方便:“念佛”的因行而形成菩萨的六度大行;念佛而造佛舍利塔,(西元一世纪起)造佛像,供养、礼拜佛塔与佛像;称念佛名,都是成佛的特别方便(释尊时代是没有的)。

   伟大的菩萨六度大行,要久劫修行,这是怯劣根性所难以奉行的,所以有“往生净土”的“易行道”;通于一切净土,而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受到大乘佛教界的尊重。还有,在十方现在一切佛前,礼拜、忏悔、劝请、随喜、回向等,也是为怯劣根性说的,如信愿坚固,可以引入正常的菩萨道。以上所说的念佛法门,是一般(可浅可深)的,重要的是“观想念佛”。由于那时的佛像流行,念佛的都念佛的相好庄严。观佛身相而成就的,是般舟(一切佛现在前立)三昧。依此念佛三昧的定境,而理会出“是心作佛”,“三界唯心”(“虚妄唯识论”者的唯识说,也是从定境而理解出来的)。到了“后期大乘”,说一切众生本有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本有如来德性,于是修念佛观的,不但观外在的佛,更观自身是佛。“秘密大乘佛法”,是从“易行道”来的“易行乘”,认为历劫修菩萨行成佛,未免太迂缓了,于是观佛身,佛土,佛财,佛业(称为“天瑜伽”),而求即生成佛。成佛为唯一目标,“度众生”等成了佛再说。念佛观,在佛法的演化中,是有最深远影响的!方便道的“念法”,“初期大乘”中,有了独到的发展。如“般若”、“法华经”等,说读经,(背或讽)诵经,写经,布施经典等,有重于现生利益的不可思议功德,并称般若“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一切咒王”。咒术,本是“佛法”所禁止的,渐渐的渗入“大乘佛法”,主要是为了护法,降伏邪魔。诵经与持咒,有共同的倾向,也与称名的念佛相通;音声佛事,特别是咒语,成为“秘密大乘”修持的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