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人间佛教 >>

以人间佛教中“四摄”为指导——董家豪(2)

分享到:

当然,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任何关于构建人生目标的辅佐都不能是仅仅设计出某种套路,这无疑拒斥了作为问题主题的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也许应该为青年学子提供种种社会人生的某种切身感受,更加明晰个我在社会价值意义上的体现,然后进行各种人生目标的分析,最后让学子自己来选择如何锁定切合自己人生的目标。

正因为人生失去了目标。人生的价值意义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面对这个问题,当代大学生同样充满了困惑。下面再分为正负两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价值观的混乱。

茫然之久便是漠然。生命没有了坐标,价值世界开始变得的恍惚。精神世界开始荒芜,生活没有了主题。学生被动地生活,使生命渐渐失去了明确的意义。不知如何改变或者干脆顺从这种茫然的状态,心理渐渐开始疲惫。于是茫然变成了漠然的接纳。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大致分为以下三点:

1.漠然。既然生活没有目标,并且没有指导目标的开导和帮助。甚至没有一个合理的可参考的目标。那么就默默的接受这种无序。或者说是漠然面对生命价值意义整个问题的思考。于是投射到生活中久变成了混乱的、碌碌无为的过活。生活变得得过且过。反正大家都是如此地活着。即便这样的生活,自我也没有感觉到生活的异样。

2.放纵。人生得意需尽欢。今日有酒今朝醉。人生既然没有固定的目标。生命的价值的表现又是多种多样。那么对于各种价值体验与尝试就是最好的方式。趁着年轻,我们无所谓犯错误。年轻是犯错的本钱。于是,失去了标准,道德感淡漠,进而放纵自我的心理占据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模式。以上二者姑且作为学生对个我价值问题的反映。

3.  无畏。自我。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价值的个我性上,还有社会价值意义的反应。许多青年学子忽视社会价值的认同,封闭和无知的自我放纵。面对社会斑斓的生活,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地尝试各种社交活动。但是,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没有人生观的定位,没有价值观的指导,接纳任何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于是生活放荡不堪。

学生价值取向的正面心态则是对各种价值的重估和体验,勇于怀疑主流的被动的生活状态,学会自我体认所有的生活形式。从中创造自我,完善个性。但是前面说过,没有人生观的定位和价值观的指导,一切的选择都会迷失,一切的心理反应都会扭曲。个体是群体的一部分,自由固然重要,但是自由是有相对性的。个我固然重要,但是遵守规则是自由的前提和实现自我的必要条件。没有建立价值观念就解构它是荒谬的。再者,每个人都需要有群体归属感。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更多的部分体现在人的社会价值中。没有目标的选择不是可行的选择。

这些漠然或者放纵的选择无疑是要出偏差的。现实往往不是想象中那样美好。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人之八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和感受的。于是,出现了学子中普遍的一个心理感受:郁闷!即一种普遍的挫败感!失落以及衍生出对真、善的怀疑。对于这种挫败感和衍生出来的心理状态分析如下:

1.无奈。过多的结果无法改变。过多的结果偏离预期。无论有没有主观的努力,结果是铁一般的冰冷。无奈地接受。

2.无聊。既然改变不了结果,主动性开始消磨。什么都不愿去做,做之前就预设了否定。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

由此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和生活投射表现为:

1.学生离开家庭,开始社会生活。脱离了骄纵个我的家庭,无法面对社会中的不平等对待。现实和期待相差太远。许多事情往往不会按照自己的想象发展。以及社会阴暗面的接触。于是开始对社会公正进行怀疑。开始了对“真”的怀疑。

2.由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交际的目的性增强,人在交往中渐渐迷失纯真。人人都需要掩饰。难以进行纯粹的交流。或者因为过于坚持自我,往往成为特立独行的人,与团体格格不入。对“善”的怀疑。

3.既然没有了真和善的标准就无从谈“美”,追求外在的美,忽视甚至诋毁内在的美。

不可否认以上的分析都很浅显。并且没有量化的数据。但是,这都是学生中最主流的心生(这些分析也来自笔者自身的学生生活和对周遭学友的生活反思,姑且算作第一手的分析对象)。分析是无止境的,但是这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式,而只能在这些普遍的现象中找到共同的问题所在。所以,分析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提供可能。这里的分析只是为了更加凸显当代大学生急需的生命辅导。并且讨论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完成人格健全人格。

三、以“人间佛教”为思想指导,以“四摄”为形式指导的公益社团活动的可能性探讨

目从进入21世纪,公益活动亦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公盖组织的数量也从过去的个位数发展到今天近千家。深入学校的公益活动也是数不胜数。但是,这些公益活动都有一些共同缺憾——即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思想指导。比如,按照各月都有国际公益活动:国际爱牙宣传日,国际电信日,爱心献血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时间上都是流动性的,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没有内容的关联。这样就没有一个突出的主导思想。最重要的是不能成为生命教育的思想指导。和完善学子人格个性的活动。

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学佛必须从做人开始,立足点是实现人生,从人生的改善以至实现佛化的人间净土。其核心患想是:“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所以,无论是否是佛教徒,是否信奉佛教,首先的一步是先要做好“人”。即“人圆佛即成”。

人间佛教也是破除迷信,破除封建,破除避世的服务社会、人群的现代佛教。“人间佛教的意思,是表明并非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赵朴初先生在回答“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什么是需要我们发扬的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时指出“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意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