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论宋代中央和地方僧官体系及其特征(4)

分享到:

   其三,宋代中央及地方僧司、僧官职权范围相当有限。隋唐时期,中央及地方僧司已经开始纳入世俗官僚机构的行列,但隋唐时期僧官仍保留不少特权,如度僧权等。到了宋代,僧司、僧官差不多都听命于世俗官僚。可以肯定,这是集权政治的需要,也是统治者控制寺院、僧尼的一项重要策略。宋代大多数僧官都仅仅是荣誉性的头衔,并无实际职掌。与此同时,虽然设置了僧录司、僧正司等机构,但统治者又委派其他一些世俗官僚管理佛教事务,将僧录司等机构的权力瓜分怠尽。如东京僧录司的经济大权就被提举寺务司所剥夺,“课利司,雍熙四年置,掌京城诸寺邸店、庄园课利之物,听命于三司,以寺务司官兼掌。”僧官的其它权力也分别被世俗官僚机构分割,前面所引韩复就曾任过“知五台山寺务司。”总而言之,宋代中央及地方僧司、僧官几乎都变成了纯粹管理宗教事务或从事宗教活动的机构。这一结果是宋代宗教政策、集权政治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四,发轫于宋真宗时期的僧官考试制度实质上是为了僧官晋升迁补方便而已,并非所有的僧尼都有参加僧官考试的资格,这就意谓着这一考试制度并非公平竞争,加之舞弊现象严重存在,从而说明宋代僧官考试制度还很不完善。事实上,无论中央僧官,还是地方僧官,大多是按资历晋升,不论僧官有无真才实学,也不管他们对弘扬佛法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只要熬到一定的时间,自然就会有升迁的机会。加之僧官选拔中的诸多弊端以及特补僧官的盛行,僧官考试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宋代僧尼冗滥的局面。
   注释:
   ①(54)《宋会要》职官25之2,5之11。
   ②(21)(26)(63)《宋史》卷163《职官》、卷461《方技》、卷310《李迪附李及之传》。
   ③④(29)(32)(40)(41)(58)《长编》卷288熙宁四年十一月戊戌、卷73大中祥符三年闰二月壬子、卷109天圣八年二月丙申、卷188嘉祐三年冬十月丙午、卷290元丰元年秋七月辛巳、卷369元祐元年闰二月庚戊。
   ⑤(18)(25)《释氏稽古略》卷4。
   ⑥(10)(11)、(7)(8)(13)《佛祖统纪》卷48、卷43。
   (9)《宋高僧传》卷7《大宋东京天清寺傅章传》。
   (12)(30)(31)(50)(52)、(20)、(23)(24)(27)、(28)(33)(36)、(38)《宋会要》道释1之11、1之7、1之12、1之15、2之7。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69《书〈心经〉赠绍鉴》。
   (15)《邵代闻见闻》卷16。
   (16)、(34)《欧阳文忠公文集》卷63《河南府重修净垢院记》、卷119《内降补僧官》。
   (17)《佛祖历代通载》卷19。
   (19)《乐全集》卷40《上都左街僧录、知教门事宣教大师塔铭》。
   (22)《东轩笔录》卷7。
   (35)、(43)(48)《武溪集》卷3《朝贤送宝珪诗序》、卷7《广州南海县罗汉院记》。
   (37)《事物纪原》卷7。
   (39)《宋朝事实类苑》卷44《仙释僧道、光梵大师》。
   (42)《容斋三笔》卷13《僧官试卿》。
   (44)《小畜集》卷16《济州众等寺新修大殿碑》。
   (45)《梦溪笔谈》卷20。
   (46)《东坡后集》卷20《释教•海月辨公真赞》。
   (47)《吴郡志》卷31
   (49)、(56)《夷坚志补》卷25《蒙僧首》、《夷坚丁志》卷15《武唐公》。
   (51)《攻媿集》卷110《延庆月堂讲师塔铭》。
   (53)(60)《庆元条法事类》卷50《道释门》。
   (55)《密斋笔记》卷5。
   (57)《志雅堂杂钞》卷下《仙佛》。
   (59)《镡津集》卷2《铺教编》
   (61)《琴川志》卷6《县役人》。
   (62)《豫章黄先生文集》卷22《朝奉郎、通判泾州韩君墓誌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