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佛教是西来的,但敦煌石窟中用以表现佛教教义的壁画和雕塑除早期受印度及中亚艺术风格影响稍多外,总体来说,敦煌文化的主流还是东来的,来源于以长安、洛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中心的中原地区。[①] 至于唐朝京畿地区与敦煌间的佛教文化关系,我国史乘则鲜有记载,幸赖敦煌文献对此有所反映,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今就我们所见,撷其要者,略述管见,旨在为学术大德的精深研究提供些许资料。
一、沙州之长安乞经
沙州向长安乞经,敦煌文书P. 3851、P. 4607、S. 2140、S. 3607、S. 4640、Дх. 2170等均有记载。[②] S. 2140称:
沙州先得帝王恩赐藏教。即今遗失旧本,无可寻觅欠数,却于上都乞求者(下为沙州所缺三藏目录,即此次所求者。兹从略)。
上件所欠经、律、论本,盖为边方邑众,佛法难闻,而又遗失于教言,何以得安于人物。切望中国檀越慈济乞心,使中外之藏教俱全遣来。今之凡夫转读,便是受佛付嘱传授,教诫得住,久住间矣。[③]
再如P. 4607:
沙州藏内部帙中遗失经、律、论数目,今于上都求觅,唯愿信心上人同
沙州藏内部帙中现有失却经、律、论卷轴,无可寻觅,此(?)欲上都求乞者。[④]
S. 2140和P. 4607所说的上都,指的应为求经之目的地——长安,此可由敦煌文书P. 3588中的“上都弘福寺”一语得到确证。弘福寺为唐代长安著名译场,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就一直在该寺从事译经和弘法活动。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4称其故址在修德坊。这里的“上都”在S. 4640中写作“朝国”,在Дх. 2170中又作“京国”,均为长安之代称。这些记载表明,唐廷过去确曾给沙州赐过一部大藏经。那么,这部御赐藏经是由哪一位帝王颁赐的呢?竺沙雅章推测,此人若非武则天,那就应该是唐玄宗。[⑤] 但他没有说明这种推测的理由。牧田谛亮则认为,既然其所依目录是《开元录》,则颁赐大藏的自然应是唐玄宗,颁赐的时间可能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沙州开元寺建成之时。[⑥] 笔者认为后一种意见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原先所赐经藏遗失,沙州僧俗遂再次向唐廷求经。乞经状中洋溢着长期与中原隔绝的敦煌佛教界得以与中原恢复交流而感到喜悦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活动当发生在848年张议潮光复敦煌后不久。
沙州之乞经长安,其事本身就颇具意味。如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印度,两汉之际始流被中土,国人遂将印度视为“佛国”,汉地僧人为得到佛国真经,以朱士行、法显、玄奘、义净等为代表的中国僧人不畏长途跋涉,纷纷从长安或洛阳出发,经河西走廊而至敦煌,再由敦煌西出阳关、玉门关、涉漫漫流沙,越葱岭而抵印度。敦煌处于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段,地接西域,与印度的距离要比长安和洛阳近得多。
那么,敦煌僧人为什么不以此便而直接西行求法,却东行长安去乞经呢?笔者以为,除了长安是国都,那里有敦煌汉人需要的汉文大藏经(非梵文大藏经)这些因素外,亦与长安在佛教界所拥有的崇高地位不无关系。长安自周秦以来历为国都,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它既是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地方,也是中国佛教大发展和鼎盛时代译经弘法的中心地,西晋竺法护、苻秦释道安、姚秦鸠摩罗什及唐代的玄奘、义净、善无畏、不空等译经大师都先后在这里译经弘法,来自印度的佛经许多都是在这里被译为汉语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也随之在这里得以传播,渐为唐人所消化吸收,然后再经高僧大德之改造,逐步成为适合中国国土民情的中国化佛教。
隋唐之际形成的八宗,其实就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产物,值得注意的其中有六宗(三论宗、法相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和密宗)的祖庭都在长安。由信行创立的三阶教也肇始于此地。因此之故,古代长安被称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与印度相比,这里的佛教文化似乎更容易为包括敦煌在内的中国乃至东亚其他国家的僧俗所接受。这大概是沙州以及东方的日本、朝鲜古代僧人不去印度而来长安乞经求法的主要动因。
二、敦煌发现的长安佛事斋文
长安佛事斋文可见于敦煌文献P. 3129。该写本卷眉破损,入字数行,故书题仅存“卷下”二字,下题:“京右街副僧录内殿三教首座光道大师赐紫仁贵撰。”书题后有38篇斋文的总目,所有斋文都保存完好。[⑦] 但正文的次序与总目所示不尽相同。这些斋文内容很丰富,对研究长安地区的佛教很有价值,在它处无传,独存敦煌,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现以正文所示38篇斋文之顺序移录如下(括弧内之字表示因卷眉破损而残毁的部分,兹据原卷缩微胶卷中题目增补):
[安化柳仆射疾愈文并]喜男觐省一
[僧尼大德广备香花观将]法门寺供养值兵戈阻隔回造斋筵二
[国师和]尚忌日文三
高僧安和尚忌文禄山之四
[节度使]孙尚书庆宅文五
[庆]贺息兵免祸兼庆影灯文六
[北平王故]尚未父忌日文七
李侍中为亡男十五郎追七八
[田夫子为子]迁移居庆修造九
[庆]经并舍坠文十
[宁州庆]钟楼文十一
[净戒大师庆印]金刚经文十二
[田常侍]庆画祗园壁十三
[□□回易常侍庆功德]及为凤翔解重围遥乞平善文十四
[西]隐三藏为先师中祥文十五
[昭武]相公远忌文十六
[邠州宁]太保生日文十七
希贞和尚舍坠文十八
[魏尚书新]市复创立第宅功毕庆斋文十九
[马]步杜将军庆十王堂文二十
[尼大德]贞信庆功德文二十一
[金刚埪]庆修功德文二十二
[希贞]和尚庆百部法华经毕文二十三
[先]修十会斋文第二十四
西隐大德庆功德酬愿文第二十五
□□和尚舍坠文二十六
[□□侍中朗君博士为韩]氏夫人设文第二十七
[延安太保]为侍中生日文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