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隋唐五代佛教史 >>

唐代佛教义学之风尚及其地理分布(4)

分享到:


      二、唐后期佛教义学风尚及其分布

   后期对义学的弘阐走向衰落,弘讲佛书的高僧总共才36人,不及前期的1/3。较常弘阐的佛书也不大同于前期,主要是:(1)四分律,13家。(2)大涅pán@①经,9家。(3)法华经,6家。(4)华严经,5家。(5)俱舍论,5家。其余均在5家以下。
   前期流行的《摄论》、《三论》、pán@①若系经典、《十地经论》、《大智度论》等,不再被弘扬义学的高僧们看重。《宋高僧传》卷5《澄观传》云:观“诣金陵玄壁法师传关河三论,三论之盛于江表,观之力也”,澄观是唐后期高僧,这似乎是说江表《三论》之兴是唐后期的事,与前文所述不相符合。澄观所学极博,非纯粹之三论学家,此说不可骤信。
   宣讲《四分律》的13家高僧分布在以下这些地方:长安2家,河中府1,绛州3,阆州1,苏州4,越州3,润州1,抚州1,洪州1。与前期对照,重心显然已由长安转移到了东南地区。苏州最盛。开元寺,“长讲戒律”,“湖(应指太湖)南、北皆宗仰焉”(80)。苏州破山寺常达,专讲《南山律钞》,“合境民人皆达之化导”,“四众知归,诸方慕化”(81)。僖宗广明年间,“神都版荡”,京师西明寺元表,“遂出江表,居越州大善寺,讲《南山律钞》,诸郡学人无不趋集”(82)。北方自安史之乱始,兵连祸接,动荡不宁,佛教义学遭到重创,于是重心发生转移。在今江西境内的抚州、洪州弘讲《四分律》的上恒律师,“坐甘露坛二十许年,十有八会,救拔群生,……男女得度者一万五千余人”(83)。长安的《四分律》已比不过前期,而汾河下游的降州,河中府倒比前期隆盛。有玄约律师居降州龙兴寺木塔院,“传禀门生一百许辈,汾、沁之间奔走学者,迨乎老矣”(84)。
   宣讲《大涅pán@①经》的9位高僧,分居下列8处:长安1,河中府1,襄州1,润州1,越州2,洪州1,江州1,眉州1。其分布亦大不同于前期。
   宣讲《法华经》的6位高僧,分布于下列五处:汴州1,代州1,苏州2,温州1,绵州1。
   宣讲《华严经》的5位高僧在下列六处开讲:终南山1,太原府1,代州1,常州1,杭州1,汉州1。
   以上三种佛书,在唐前期都是以长安为弘阐中心,后期显然有所不同。
   宣讲《俱舍论》的高僧,前、后期均为5人,前期集中长安,后期趋于分散,长安2,绛州1,太原1,越州2。
   如同前文,也作一表,统计唐后期各地宣讲义学高僧人次。
   附图{图}
   从上表各地的对比中,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弘讲义学的高僧在各地的分布状况与前期有别,表现在:
   ①前期是北方义学比南方盛行,后期发生了逆转,弘讲义学高僧人次,南、北之比为24:17。
   ②十道的排名顺序发生了变化。后期是:江南、关内、河东、河南、山南、剑南、河北。而陇古、淮南、岭南三道全无一僧弘讲义学。
   ③苏州、越州与长安各为4人次,义学重心转移到太湖周围地区。而且江南道弘扬义学的地区有所扩展,原来不见记载的江南西道,在后期有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年版。
   ②高僧弘法跨前、后二期者,天宝十五载以前入前期;唐初高僧在唐以前的弘法活动不计。
   ③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3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④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336-33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⑤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22-2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⑥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37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⑦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37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⑧《续高僧传》卷8、10、12。
   ⑨弘阐《涅pán@①经》中有36位高僧,有些高僧弘阐地点不止一处,故各州府之高僧数之和大于36。其它经律论的统计率皆如此,不一一说明。
   ⑩《续高僧传》卷10、12、15、26。
   (11)《续高僧传》卷15。
   (12)《续高僧传》卷15。
   (13)《续高僧传》卷15。
   (14)《续高僧传》卷15。
   (15)《续高僧传》卷15、26。
   (16)《续高僧传》卷14。
   (17)《续高僧传》卷12。
   (18)《续高僧传》卷8。
   (19)任继愈《中国佛教史》卷3第25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中国大百科全书》选编《佛教》第235、21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21)《续高僧传》卷1。
   (22)《续高僧传》卷11、10、13、8。
   (23)《续高僧传》卷1。
   (24)《续高僧传》卷1。
   (25)《续高僧传》卷10。
   (26)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74-175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27)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74-175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28)《续高僧传》卷22。
   (29)《宋高僧传》卷15。
   (30)《中国大百科全书》选编《佛教》第235、21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31)《续高僧传》卷22。
   (32)《如净传》,卷14。
   (33)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79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34)《如净传》,卷14。
   (35)南山宗以道宣住南山得名,但道宣也长时期居长安。
   (36)《续高僧传》卷22。
   (37)《如净传》,卷14。
   (38)《续高僧传》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