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戒律制度 >> 现代管理 >>

寺院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

分享到:

4、沟通、协调作用

寺院是由不同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而各个机构及其成员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肯定不完全一致,彼此难免产生隔膜和误解,同时他们也都存在自身的需要和利益,所以在实际的活动中,因认识的差异,彼此沟通了解的不够,以及利益的纠纷,就难免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而这些矛盾和冲突对于整个组织的有序运作和组织目标的达成又必然产生负面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寺院管理者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彼此的矛盾和冲突,促使各个机构和人员都能沿着寺院目标的方向运作,以确保寺院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一个寺院中,管理者既是寺院的领导核心,也是各机构和人员彼此沟通的联络者,是各种信息会聚的中枢,在寺院的各个层次上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在建立信息网络、健全交流媒介、增加沟通渠道、引导信息流向、消除信息障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寺院的实际管理活动中,寺院管理者需要负责协调各机构之间的关系、寺院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寺院成员与信众之间的关系,寺院与政府及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这些关系协调好了,才能增强寺院中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避免和化解寺院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冲突,使寺院中的机构和成员与整个寺院组织在目标上达到一致,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二、寺院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一)思想素质

合格的宗教组织领导者首先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思想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1、坚定的佛教信仰

寺院作为佛教事业的基本组织,其根本宗旨就是弘扬佛教精神,传播佛教信仰,促进佛教事业。而要实现这一宗旨,管理者首先就需要有坚定的佛教信仰,如果管理者都没有佛教信仰,又怎么可能让寺院的其他成员形成坚定的佛教信仰呢?如果寺院成员都没有佛教信仰,又怎么吸引社会大众去信仰佛教呢?这样的结果自然不可能真正保证寺院宗旨的实现。所以管理者没有佛教信仰,寺院是不可能管理好的。

2、深厚的佛教思想水平

要管理好寺院,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整个寺院管理工作围绕佛教的基本思想价值观来进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当然就需要管理者对佛教思想和佛教的价值观有一个深刻认识和理解。只有管理者有深厚的佛教思想水平,才可能使管理者知道在寺院管理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同时知道该做的怎么做才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从而保证整个寺院的管理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以确保寺院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经藏,洞晓经论,熟练掌握佛教的教义。佛教教义是各种佛教得以建立和存在发展的基础和灵魂,而教义的载体主要是佛教经典。作为寺院管理者,深入经藏,洞晓经论是寺院管理的应有之义,因为寺院管理者是佛教界的精英,是佛教事业的支柱,因此必须深入系统地把握佛教义理,才能肩负起推动佛教事业发展的神圣职责。

3、强烈的佛教事业心和神圣使命感

作为一个优秀的寺院管理者,必须要有管理好寺院的内在动力,这个动力就是强烈的佛教事业心和舍我其谁的神圣使命感。因为寺院管理也是一项事业,只有将其看成是与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目标相统一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不计较个人在其中的得失,将寺院的发展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发展,并在其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这样才能真正将寺院管理好。

同时,一个优秀的寺院管理者还应有神圣的使命感,他能将寺院的发展看成是佛祖和菩萨赋予自己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自身佛教修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必须而且能够完成的神圣使命。这样所形成的内在的动力和压力,才可以促使管理者全身心地并持久地将寺院管理工作做好。

4、高尚的道德品质

寺院管理是一项宗教事业管理,而宗教事业更重要的也是体现在它在人生实践中给人以启迪和智慧,所以从本质上说,寺院管理的成功应该从管理者人生的智慧和成功中来体现。因此,对寺院管理者来说,它不仅需要管理者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求他对佛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身体力行,通过其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使寺院组织成员和广大从中感受到佛教的伟大,认识到佛教的意义和价值,并因此壮大佛教事业,推动佛教事业。

5、对人与社会有较深入认识和理解

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管理,所以要搞好管理工作就必须对人和社会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寺院管理也是如此。虽然寺院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它面对的都主要是人,这一点与其他管理没有两样。寺院管理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人的本性,按照人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来设计管理制度,开展管理活动。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对人和社会进行深入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