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的佛教因缘(2)
时间:2009-07-30 11:27来源:未知作者:cn1981 点击:
一、鹤林寺僧寿涯
周敦颐师事鹤林寺僧寿涯之事,论者颇多,多语焉不详。稽诸佛教史传,亦多不载。据《鹤林寺志》记载:“宋寿涯禅师,与胡武平(宿)、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寿涯,读书寺中,每师事之,尽得其传焉。其后二程之学本于茂叔,皆渊源于寿涯云。”[8]《宋元学案》的记载,亦甚简略,然可资参证,引之如次:“先生(胡宿)尝至润州,与濂溪游。或谓先生与濂溪同师润州鹤林寺僧寿涯,或谓邵康节之父邂逅先生于庐山,从隐者老浮图游,遂受易书。”“晁氏(晁景迁)谓元公(周敦颐)师事鹤林寺僧寿涯,而得‘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雕’之偈。”[9]
然考诸禅宗史籍,寿涯禅师所传之偈,并非其本人所作,而是得自南朝的佛教居士傅翕(大士)。傅大士(497—569),自号善慧大士,浙江义乌人。初躬耕于松山,精勤行道七年,得首楞严定,并能通儒道典籍。后讲法度众,名声远播。梁大同元年(535),梁武帝遣使迎至金陵,在重云殿为帝及群臣讲经。“既至,大士星冠(道冠)、儒履,披法服(僧衣)以见。帝问:佛耶?大士默指冠。问:道耶?大士又默指履。又问:儒耶?又默指袈裟。”[10]大士的这一“现身说法”,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揭示出中国大乘禅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的真正精神[11]。傅大士一生的作略及其留下的作品如《心王铭》、《还源诗》及诸偈颂等,处处浸润着这种精神。由傅大士所开启的潇洒诙谐的活泼禅风,实为唐、宋以后充满“机锋”、“转语”,妙趣横生的中国禅的先河。因此,流风所及,他的作品在后世的禅林中亦广为传诵。今之学者,论及这首偈时,因为它的语句颇类老庄,就以为中国禅是受了老庄思想影响的结果。其实,这首偈只不过是借道家语来阐明大士修证所得的禅学意蕴。
周敦颐于寿涯处得受此偈,对其后来作《太极图说》,肯定大有启发。黄宗炎在《太极图辨》中承认,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当时的禅师寿涯的偈有关系[12]。他的这种看法,远比一般的理学家高明,也更符合实际。
据说周敦颐师事寿涯,尽得其传。果如此,则除了上面所说的“先天地”偈之外,亦与《太极图》有些瓜葛。因为据黄百家说,陈抟得《无极图》于吕洞宾,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陈抟将二图授种放,种放授穆修与寿涯,穆修仅将《无极图》授周敦颐。而据刘静修《记太极图说后》云,“穆死于明道元年,而周子时年十四矣。”[13]意其年少,无由受学于穆修。其实“周子生于天禧元年丁巳,至明道元年壬申,盖十六矣。”[14]即便如刘氏所说,以周敦颐之有“远器”,“时年十三,志趣高远”[15]而论,何以不能从其受学?再退一步言,纵使周敦颐未从穆修得《无极图》,寿涯既然精通二图,将其授予周敦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郡斋读书志》即以周子太极图得之于僧寿涯。今之学者如南怀瑾先生也指出:“……濂溪得太极图于僧寿崖,此图原出于道家之陈图南。”[16]
寿涯禅师以一方外之人,而犹致力于儒家易理、象数之学,岂非不务正业?此事亦不足为怪,盖在禅宗中以图象来标明宗义,用易经的方法讲用功修持,早在唐代即已出现。相传唐代南阳慧忠国师(?—775)是禅宗图象圆相的第一位创造者。据说慧忠曾创“九十七种圆相”,以之授侍者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应真将图象授仰山慧寂(807—883)。仰山又参沩山灵祐(771—853),承其心印,沩山、仰山师徒别立的一宗,即沩仰宗。仰山每与人论佛法,常以圆相示之,亦以之开示学人。其后则以“九十六种圆相”提持纲宗(包括圆相、暗机、义海、字海、意语、默识等六重意义),便成沩仰宗风。影响所及,禅门中以“圆相”互相勘验者比比皆是,灯录具载。在此之后,图象之作代有发展。晚唐圭峰宗密(780—841)作“十相图”和“阿赖耶识图”,五代时曹洞宗祖曹山本寂(840—901)之作“君臣五位图”等,莫不受到“九十六种圆相图”的影响[17]。沩仰宗所建立圆相的旨趣,开启宋代周敦颐太极图的先河。洞山、曹山师徒以重离卦而立五位君臣的宗旨,演变发展而逐渐启发周濂溪的《太极图说》,与邵康节易理象数的哲学思想,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和迹象可寻[18]。
然而,要具体说明禅宗图象如何辗转影响到周敦颐的太极图,却是极其不易。既然周敦颐所得之《无极图》来自陈抟所授,因此,“周敦颐的《太极图》与佛教的关系,要从陈抟的《无极图》中去寻找。”[19]禅宗图象首先影响到道教,再经由道教影响到《无极图》。道教经典之有图,始于五代彭晓之《周易参同契注》。此书原本中的图,其由来多与禅宗图象密切相关。其中的“水火匡廓图”就是宗密的“阿赖耶识图”的翻版,名异而实同;“五行观念图”是受了“九十六种圆相”中此四圆相图的启发;又由禅宗一些圆相的组合图象,结合晚唐以来的“三五至精”思想,构成他的“三五至精图”。
陈抟的《无极图》乃麻衣道者所授。麻衣道者,亦称麻衣和尚,是唐宋间一位亦僧亦道的神秘人物,以精通易理闻名。他依据禅宗的“圆相”和彭晓的“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创造最初的《无极图》,乃是极有可能的事。他再将此图授给陈抟,经陈抟的修改完善而定型。《无极图》(图五)的图形,全由圆相组成,足证禅宗图象的决定性影响;“取坎填离”同于“水火匡廓图”(亦即“阿赖耶识图”);“五气朝元”同于“三五至精图”[20]。周敦颐的《太极图》(图六)与《无极图》图形全同。因此,《太极图》源自佛、道二教已确定无疑。职是之故,丰道生说:“至于太极图,两人(二程)生平俱未尝一言道及,盖明知为异端(指佛、老),莫之齿也。”[21]
不过,《无极图》经由周敦颐一变而为《太极图》,其中义蕴已完全不同。正如黄百家所云:“周子得此图,而颠倒其序,更易其名,附于《大易》,以为儒者之秘传。盖方士之诀,在逆而成丹,故从下而上;周子之意,以顺而生人,故从上而下。”[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