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理论 >>

南傳的五十二心所法(4)

分享到:

(5)無貪──是不貪、不滯著。即於所緣不貪求、不執著,如水珠滴於荷葉相似。有不遍取的作用。

(6)無瞋──即不激怒、不違拒而溫和,如隨順的親友。有調伏瞋害及熱惱的作用。

(7)中捨性(平等性)──即捨置。使心與心所平衡,對於心及心所抱中立或中的態度。有遮止過與不及和斷絕偏向的作用。

(8~9)身輕安、心輕安──即身的安息與心的安息。這“身”,是指“受想行”的三蘊。身心的輕安,即寂滅身心的不安而得清涼的狀態。具有消滅身心不安、對治身心不寂靜的掉舉等煩惱的作用。

(10~11)身輕快性、心輕快性──即寂滅身(受想行)心的沉重而得輕快的狀態。有消滅身心沉重、對治身心沉重狀態的昏沉和睡眠等煩惱的作用。

(12~13)身柔軟性、心柔軟性,即寂滅身(受想行)心的強悍而得柔軟的狀態。有消滅身心強悍、對治身心強悍狀態的見與慢等煩惱的作用。

(14~15)身適業性、心適業性(堪任)──即寂滅身(受想行)心的不適業狀態而成為適業成功的狀態。有消滅身與心不適業狀態於“掉舉、昏沉、睡眠、見、慢”等外而能對治身心不適業狀態的諸蓋,能於信樂事中取得信樂,能於有利的行為中而取得堪任適當的作用。

(16~17)身練達性、心練達性(熟練)──即身(受想行)心無有過失而健全熟練的狀態。有消滅身心不健全、能對治身心過失的不信等作用。

(18~19)身正直性、心正直性、即身(受想行)心正直的狀態。有消滅身心歪曲、能對治身心成為歪曲狀態的諂與誑等的作用。

(20~22)離身惡作、離語惡作、離邪命──即遠離身、語、意的惡作。有擺脫身語意等惡作的作用。以信、慚、愧、少欲等為近因。這三法之名是依據《清淨道論》的。《攝阿毗達摩義論》中則稱為“正業、正語、正命”。

(23)悲──即心中悲憫或同情他人的苦。以拔除有情之苦為相,有不堪任他人之苦的作用,以不害為現狀。害的止息便是悲的成就。

(24)喜──見他人的有利而生喜悅。有見諸有情所得利益而無嫉妒的作用。不樂的止息,便是喜的成就。

(25)無癡──即不癡迷。有通達如實性或無過的特相,而照境的作用。

下面略釋十四個不善心所:

(1)癡──是愚癡、無智或心的闇昧,不能如理作意。有不通曉或覆蔽所緣的自性的作用。癡,是一切不善的根本。

(2~3)無慚、無愧──無慚,是無慚厭或無恥,即不厭惡身的惡行等的狀態。無愧,是無愧懼,即不畏縮或無怖畏身的惡行等的狀態。它們是慚與愧的反面。

(4)掉舉──即心的浮動、不寂靜而散亂的狀態。如風吹旗揚,有不穩定的作用。

(5)貪──是貪愛所緣。以不施捨為現狀。有粘著所受的作用。

(6)見──即邪見,或不如理的見解。有執著的作用。

(7)慢──即令心高舉、欲自標榜的狀態。有傲慢的作用。

(8)瞋──即激怒的狀態。有燃燒自己身體的作用。

(9)嫉──即嫉妒。有不喜見他人的繁榮的作用。

(10)慳──是慳XX。即隱秘自己已得或當得利益的狀態。有不能與他人共有他的所得利益的作用。

(11)惡作──即輕蔑或後悔其所作的狀態。

(12)昏沉──即心的沉重或消沉而不堪努力的狀態。有除去精進的作用。

(13)睡眠──即心的倦睡、沉滯及眼的昏昏欲睡的狀態。有除去精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