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综论 >>

原始佛教思想论(三)(5)

分享到:

诸法皆依于因缘而生者。佛说此因缘(ye dhamina hetuppabhava tesam hetum Tath agats)(Vinaya I.P. 40五分律一六张二 P.3a.)

此即以示阿说示(Assaji)之舍利弗与目连者。据谓此两人之归依佛陀。实以此说教为动机。盖为最有名之说也。佛陀以一切现象。直名为一切法。(Sabhle dhamma)毕竟以一切现象。均依此因缘之理法所支配。殆即以因之直用为果之名也。关于因缘之详细说明。后篇己创立一题。兹姑从略。但吾人所最宜注意者。即佛陀以此因缘法则奉为常恒之法性。尤其于叙述可称为因缘观之代表。所谓缘起(Peticcasamuppada)之时。更力陈此说也。

见其缘起者。即见法。见法者。即见缘起。何则。此五蕴者。一切依于缘起而生也(1)此即以缘起与法。视同一物也。爰再说其常恒法性曰。

缘起者何。比丘等。依生之缘。比丘。有老死。与如来之兴起不兴起无关。此为常住法界也。确法也。(Dhammatthitata)定法也。(Dhammanivamata)缘起性也。(idappaccayata)如来因不悟此舆不达到此者。使其了悟与达到。以说明。教说。开示。确立。广说。分别。明白等。说为汝等能见。(2)

综之。如来以观见自然而有之法。遂为之说示。故曰法之为物。自无始以来。即法尔存在是也。由此以谭。后之各宗派。尤其如化地部。(Mahisasaka)以缘起法则。视同无为。(不变常住)而主张缘起支性无为说。(3)洵可谓得佛陀之真意矣。

要之。如佛说。一切现象。虽胥属无常变迁。苟洞达此变迁。即为一贯之理法。以是名之曰因缘顾此理法。乃万古不磨灭者也。其千差万别之现象。悉不外为此理法种种作用之结果。由此观之。汉译杂阿含有句曰「法建世间。」此一词也。可谓具有深长之意义矣。(4)「关于理想之法性」复次所谓关于理想之法性者。为对于上来事实世界法性之内幕。易言之。即依于上所阐明之事实的法性。反而用之。以考见征伏事实世界解脱之法则也。所谓「初有关于法住(因缘)之智慧。复有关于涅槃之智慧」(5)者。为佛陀对于须志摩(Susima)所开示之文句。盖如佛说。关于事实法则之智慧。即导引理想界法则之认识之前提也。由此以谭。佛陀于开示缘起法则后。必常逆说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老死灭。以示此法则之反用。然则阐明关于此方面之法则。与其具体化之方法。殆为佛陀倾注全力之点也。

彼(众生的)因最高安稳。而示涅槃道(Nibbanagami)之胜法(Dhammavara)(6)虽然。若据佛陀之大自觉。则此胜法。亦仍为法尔而备之法则。决非迨及佛陀。方为考见者。佛陀于此。称为以八正道。发见古仙道。(Puranan magga)(7)谓所说四念处。为达到涅槃之一乘道。(ekayanamagga)以之托诸神话。认为过去六佛之道行。承受自梵天乘于诸佛一乘道之应赞等。并依于种种方法。以阐明之。即其意以解脱道之不变性。与必然性。不因佛陀出世与否而有异。均为昭然之自觉。以宣布其大法是也。

凡持戒与满戒者。不须于我起无忧(avippatsata)之念。对于持戒与满戒者。而无忧生是为法性。无忧者不于我起喜悦(Pamujja之念。对于无忧者而喜悦生。是为法性……对于如实知见。厌离心生者。是为法性。在于厌者(Nibbinda)离者(virata)不须于我起实现解脱知见(vimutti nanadassana)念。于厌者离者。解脱智见之实现。是为法性(9)

即所谓法性者。如行道然。自然至于理想界。其间不须何等念愿与作意。由此以谭。厥后部派中主张圣道支性无为说。八正道与涅槃之关系。为不变之必然法则(10)夫进行之道果为八欤顾亦有主张。仅依于一道(ekena arivamaggena)而实现四果者(11)试以与前之缘起支性无为说对勘之。均可谓近于佛之真意。故佛陀于法华而为「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之狮子吼。实由此思想而来也。

「法性一与多」 如是佛陀以观见亘于现实于理想之两界。具有不变之法。则为立脚点。然则佛陀将以此等法性之作用。而认为一法性之不同方面欤。抑将认为有种种独立之法性欤。是则犹有问题也。质言之。此虽为原始佛教所难明了之问题。然今后亦将成为一大论点。故以为于此。有略加叙述之必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