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空海的十住心构想与曼荼罗-—内涵与净化(4)

分享到:

  其次,探讨空海与最澄之间的关系。
  为了学习天台法门,最澄与空海同时(804)入唐,翌年,最澄在回国前,无意间在越州兴龙寺,从不空的付法弟子、与惠果为同辈弟子的顺晓那里受法灌顶后回国。回国后不久,最澄即在同年(805)九月一日,在高雄山为南都诸大德灌顶,翌年一月二十六日,赠送遮那业和止劝业的年分度者给天台宗,[5]因此,最澄的密教与圆密的一致,亦即是天台法门和真言法门之间没有优劣的密教。空海回国并带回大量的密教经典,看到空海的《请来目录》,得知空海请来许多密教经典的最澄,发现自己继承的密教并不全面,于是向空海请求借阅这些密教经典,此事始于大同四年(809),当时空海三十九岁,[6]后来事态急速发展。
  关键的问题是最澄与空海的密教观存在差异,最澄的密教观正如一般所指出的,是“纱那宗与天台宗贯通,与疏宗亦同,……亦一乘之旨,与真言无异”,[7]“法花一乘与真言一乘,无何优劣”[8]的观点。
  最澄在弘仁四年(813)正月十八日写给空海的信中,讲述了其整个密教受法的方法:

  (例1)但最澄之意趣,可写御书等,依目录。皆悉谢取了,即持向彼院,一度听学。此院写取有稳便。披院上食太难,写取无由。伏乞吾空海莫疑用奸心,盗写取御书。发慢心,随泰范佛子申意。所写本,好便借与。小弟子不发越三味心,委屈之志,具知泰范佛子。更不导,以表指南志。天天照照稽首。
  正月十八日 弟子最澄咄正言[9]  此文充分表明最澄密教的受法态度,最澄希望能将空海请回来的在《请来目录》所示的全部经典抄写下来,而且认为抄录不是盗取,也不是傲慢,是通过抄写“听学”学习密教,此没有越三摩耶,故派弟子秦范前往请以借阅。与之相同的文章,在弘仁七年(816)论述真言、真言、三论、法相的《依凭天台宗序》一文里,有“新来真言家则泯笔授相承”,[10]这就是最澄的密教受法。
  对此,空海在《答睿山澄法师求理趣释经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例2)若随佛教则必须慎三味耶,越三味耶。则传者受者具无益也。夫大秘藏兴废唯汝我。如若非法而受,我若非法而传,则将来求法之人,何由得知求道之意。非法传授,是名盗法,即是诳佛。又秘藏奥旨不贵得文,唯在以心传心。文是糟粕,文是瓦砾。[11]
  受糟粕瓦砾,则失粹实至实,弃真恰伪,愚人之法,汝不可随,亦不可求。  从以上二文,明显可见最澄与空海的密教受法根本不相容。空海明确指出最澄那种以“笔授与听学”的受法方法无法传授密教,毋宁说此是愚人求法,并强调说明密教要靠传授,可见对于密教受法,两者的观点根本不同。从大同四年(809)开始,最澄向空海借阅密教经典的问题,最后以空海在《理趣释经》中拒绝借阅而告终,这也是两者密教观差异的必然结果。从此以后两者分道扬镳,空海为真言密教的建设殚精竭力,最澄在加深与南都佛教对立抗争的过程中,以法华一乘教理为基础,建立了比睿山大乘戒坛。
  以上在十住心思想形成的基础上,确立了南都佛教与天台密教的地位。
  其次,前表2的《平城天皇灌顶文》十分重要。十住心的所有思想在空海著作里首次完整论述,就是在这篇空海四十九岁写的文章中。此文出现了空海自己对密教的独特解释“深秘释”,由此可见,十住心思想已经完成,以后空海对于十住心思想的构成及思考,始终没变。
  淳和天皇天长年间,依照敕命,当时诸宗撰著其本宗的要义,空海以外的诸宗要义书有如下几部:  一、 法相宗《大乘法相研神章》五卷,元兴寺护命撰。
  二、 三论宗《大乘三论大义钞》四卷。大安寺玄睿撰。
  三、 律宗《戒律传来记》三卷。招提寺丰安撰。
  四、 华严宗《华严一乘开心论》六卷。普机撰。
  南都六宗中的具舍、法相宗、成实也许因为归属三论宗,所以没有造进书。
  五、 天台宗《天台法华宗义宗》一卷。睿山义真撰。  在以上丰安撰著的《戒律传来记》中,有“诏八宗之学者”的记载[12],所以可以说空海作为八宗学者之一也参加撰著。此外在护命的《大乘法相研神章》中,有“今我圣朝,普敕诸寺令上宗要,护命幸遇昌运,久经道家,年齿八十,形神衰耄,虽尔亲承敕旨,悦抚虚怀。谨上世界问答五卷,名曰大乘法相研神章……于时天长七年,岁次庚戌建已之月也”的记载,[13]由此可见诸宗撰著是在天长七年(830)。
  应该说空海的《十住心论》也是此时撰写的,当时空海五十七岁。后来把十卷编成《宝钥》三卷。
  以上是十住心思想的成立过程。
  第三节、根据因果论进行的研讨
  本论文最初论述的就是十住心的构成,根据《十住心论》、《法钥》提示,所谓“十住心”,是展现激发我们的信心,菩提心开花结果的深入过程。如此独特的空海构想,在四十二岁撰写的《劝缘疏》中开始发芽,在四十九岁撰写的《平成天皇冠顶文》里,整理成十住心体系,也清楚其形成背景在于空海意识到南都佛教和天台密教的教相判释。
  因此,我想以《宝钥》为中心,并通过《般若心经秘键》(以下简称《秘键》)、《二教论》、《即身义》、《声学义》、《吽字义》等著作,努力理解十住心思想,从中发现了因果论这个题目,下面,从因果的立场来研讨十住心体系。[14]
  所谓“因果”,是原因与结果,也就是说使其产生结果的是因,由因产生出来的是果,一般通过修行之因得出觉悟之果,所谓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因果可用时间关系(所谓因果异时)和空间关系(因果同时)加以证明。而要说相同的原因,必会得出相同的结果是不对的,产生结果的内部直接原因叫做“因”,促成这种结果的外部间接原因叫做“缘”。以上是非常一般的因果说明,而空海是如何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亦即要弄清楚空海的因果论。
  当然空海教学是在其当时佛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教学的完成形成了空海独特的思想大系,而产生这些思想的基础依然是一般佛教学思想。空海的因果论也是如此,那么其独特的因果论在何处出现呢?我发现空海的因果论与十住心有关,十住心中有论述。  《释摩诃衍论》的因果
  首先,有本书作为空海因果思想的最基本资料是必须列举的,这就是《二教论》卷上引用的《释摩诃衍论》(以下简称为《释论》)。[15]  (例3)诃故不二摩诃衍法无因缘耶,是法极妙甚深独尊。离机根故,何故离机,无机根故。何须建立,非建立故。是摩诃衍法诸佛所得耶。能得于诸佛,诸佛得。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性德圆满海是焉。所以者何,离机根故,离教说故。八种本法从因缘起,应于机故,顺于说故。何故应机,有机根故。如是八种法诸佛所得耶,诸佛所得,得于诸佛。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修行种因海是焉。所以者何,有机根故,有教说故。  在《释论》中,一切佛教法门皆分别有因果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