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空海的十住心构想与曼荼罗-—内涵与净化(6)

分享到:

  第七———— 大乘
  第八———— 佛乘
  第九————  如上所示可见空海在十住心论体系中,用辩证的方法展开因果论述,探讨各个住心的关系,缜密地将各住心的展开定位在各个住心并进行研究。[22]
  空海的因果论显然也在辩证法的展开中成立,正是用此方法其确立了十住心体系中各个住心的位置。站在密教的立场看十住心体系,其中一个必须重视的要点,就是显教终极立场第九住心的地位及其内容。空海眼中第九住心的最基本立场就是“云九种住心无自性,转深转妙皆是因者。此二句遮前所说九种心皆非至极佛果,言九种者异生究羝羊心乃至极无自性心是也。”[23]此文出自《宝钥》,意思是从第一住心到第九住心的九种住心,都不限于各自之位皆是因,故此,以前所说的九种住心都不是至极佛果,这里的至极佛果,是第十秘密庄严住心。
  作为显教的终极立场,设置第九极无自性心十分重要。空海之所以在十住心体系和因果关系方面论述第九住心较多,也是因为它(作为显教最终住心)的重要性。
  以上说明了第九住心的地位极其内容,据此第九住心的因果,可以理解为既是前面住心的果,也是第十住心的因。此第九住心的境界就是普贤的境界。  “因果”的最终表现
  以上阐明了在十住心体系中依序辩证地展开的因果关系,空海对于第一住心到第九住心,特别是对于显教的最后之教、从第一住心依序上升到最后的第九极无自性心十分重视。如上所述空海在这一点的因果问题中,特别以第九住心为问题,重点进行论述。
  其次,空海的因果论究竟是什么?如何表现才能说明其终极境地呢?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在因果方面,即使以辩证法对其追根溯源,也还会存在因果关系。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
  空海在《吽字义》中写着“今以佛眼观之,佛与众生同住解脱之床”。[24]意思是今以佛眼观察,可见佛与众生本来同住生死解脱之床,也就是说“以佛眼观之”,所有一切都无二平等,亦即用辩证法,深入彻底探讨“深与浅”的关系十分重要,以佛眼观之,佛与众生之间纵向的深浅关系荡然无存,“同住解脱之床”,也就是同住悟境之中。
  空海在《即身义》写道“当知真言果,悉离。”[25]意思是此处各种热衷于固定因果关系的观点皆为外道,从真言的字义实相来看,所谓的“因”,也是已经远离所有的对立面的因,故不是此因结出的果,亦即连“因”都是空的,所以不可能有由此因得出的固定的果等。“当知真言果,悉离”是超出因果之果。在此,空海强调所谓密教的因果是超越因果的因果,这就是终极的密教因果论。
  因果论的最终形式如上所述,然而作为语言,里面还是有难以理解的地方,用语言表达觉悟的确很难。空海也曾在《请来目录》中写到“真言秘藏经疏隐密。不借图画不能相传。”[26],因果论的最终形式,最后也还是要通过十住心思想以曼荼罗的形式表现出来,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五节详细论述。  第四节、根据横竖和机根进行的检讨
  在空海构建的十住心思想里,作为整体思考的一个环节有“因果”思想,这点已在本文的第三节进行论述。“横竖与机根”的思想也同“因果”一样,是构筑十住心思想的主要框架。  横竖的考察
  在阐述十住心思想的过程中,所谓“横竖”的思考十分重要。《十住心论》第十秘密庄严住心一开始,有如下论述。[27]  (例九)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此是一句含无量义。竖显十种之深浅,横示尘数之广多。又云心续生之相诸佛大秘密我今悉开示者即是竖之说。谓从初羝羊闇心渐次背闇向明求上之次第,如是次第略有十种如上已说。又云,复次志求三藐三菩提句,以知心无量故知身无量,知身无量故知智无量,知智无量故即知众生无量,知众生无量故即知虚空无量,此即横义。众生自心其数无量,众生狂醉不觉不知,大圣随彼机根开示其数。  以上,空海以“横竖”的说明比作秘密庄严的住所(密教的觉悟)。文中写道“竖显十重之浅深。横示尘数之广多。”然后对竖的十种深浅,横的尘数广多进行解释,亦即“竖”是指从黑暗到光明渐次求上的过程,此相当于《十住心论》所说的从异生羝羊的黑暗迷惑之心进入到秘密庄严澈悟境地的十种过程。“横”是指通过立志追求三藐三菩提句,可依次逐渐从知心无量,到达知身无量,知智无量,知众生无量,知虚空无量的境地。
  如上所述,《十住心论》从“横竖”的立场出发,说明自己的觉悟之道。这种“横竖”的思维方法,在其他资料里也有许多示例,下面探讨其中的例子。  (例10)此文字且有十别,上门十界差别是。此十种文字真妄云何,若约竖浅深释,则九界妄也,佛界文字真实。[28](《声字义》)
  (例11)上所说依正土并通四种身,若约竖义有大小粗细,若据横义平等平等一。如是身及土并有法尔随缘二义,故曰法然随缘有。[29](《声字义》)
  (例12)知秘号者犹如麟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慈说此无量乘,令入一切智。竖论则乘乘差别浅深,横观则智智平等一味。[30](《十住心论》第一)
  (例13)若约竖次第有如是浅深差别,若约横平等悉皆平等平等一,然终不杂乱。[31](《金刚顶经开题》)
  (例14)若约体性本觉皆是万德法身之别,若据因缘修行即是行者向上入证之位,横表一味平等之理,竖表差别阶级之义。不纵不横则行者正观中道之心。[32](《梵纲经开题》)
  (例15)四种法身者,一者自性身,二者受用身,三者变化身,四者等流身。此四种身具竖横二义。横则自利竖则利他,深义更问。[33]  下面指出以上各例的结论,(例10)认为在“竖”的十界中九界有差别,从“横”的觉悟立场来看,视一切平等无真妄之隔;(例11)认为“竖”的随缘有大小粗细,“横”是法尔平等;(例12)认为“竖”的住心中有差别浅深,“横”则是智智平等;(例13)认为“竖”有浅深差别,“横”是平等无高下浅深;(例14)认为“竖”有差别阶级,“横”则是一味平等;(例15)认为“竖”有向众生说法的利他性,“横”则有佛自得其乐说法的自利性。
  纵观以上所有用例,都是竖差别横平等,值得注意的是,竖差别的内容有十住心、十界的差别、四种法身。如此“竖”思考与其次的“机根”问题相关,所以下面探讨“机根”事例。  机根的考察
  关于“机根”,作为最基本的资料必须列举的书是《释论》。其情况与前面所示例3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