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空海“十住心”的判教论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杨曾文   提要:本文据空海《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对空海尊奉真言宗为最高佛法的判教论进行系统介绍,并指出其时代意义和特色。
  关键词:判教、真言宗、密教、空海、十住心论、秘藏宝钥
  Kukai’s Theory of Classification Presented in his Work Comment on Dasa-sthanasya-citta
  By Yang Zengwen,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us Studies, 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present systematically Kukai’s theory of classification that uphold the Shingon school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upreme Buddha-dharma, and to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Kukai’s theory in his time.
  Key words: Shingon School; Esoteric Buddhism; Kukai; Comment on Dasa-sthanasya-citta; Secret Storehouse and Precious Key
  日本平安时代最流行的佛教是最澄、空海分别从中国传入的天台宗和真言宗。
  空海(774-835)与最澄二位法师在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804)奉命随遣唐使入唐求法。最澄作为短期求法的“还学僧”在唐仅八个月,到天台山等地求法之后便回国,以京都东北的比睿山为中心创立日本天台宗。空海以留学生身份,西入唐京都长安,在青龙寺跟当时著名的密宗大师惠果学密宗教义并接受“胎藏界”、“金刚界”两部灌顶,成为“传法阿阇梨(传法导师)”。二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空海搭乘遣唐使的船只归国。
  在空海归国前,日本佛教界流传的宗派有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及由最澄新成立的天台宗。空海在传播真言宗的过程中,为向天皇、贵族、僧人、民众宣传和解释何为真言密宗,此宗有什么优越之处,陆续撰写了不少著作。空海先写了《辨显密二教论》,在淳和天皇天长七年(830)又奉诏写出《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简称《十住心论》),此后又将此论加以简化,撰写了《秘藏宝钥》,提出系统的判教理论。他站在真言密教的立场,将全部佛法分为显、教二教,然后对不同教派详加评述,判别深浅高低,强调真言宗在教义上比其他宗派优越,能够引导众生达到最高觉悟的境界。
  空海的判教论在他创立的日本真言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主要依据《辨显密二教论》和《十住心论》、《密藏宝钥》对空海的判教论略作介绍。
  
  一、中国的“判教”和空海的判教论  日本佛教移植于中国,中国佛教宗派的判教做法也传到日本。在中国,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大小乘佛典的大量传译,人们对各种经典、流派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自南北朝开始,陆续出现许多系统地判释佛教的学说。所谓判教,是站在特定的立场对佛法进行分类解释,判别它们的高低、深浅,将自己最信奉的教典置于最高地位。
  据隋代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法华玄义》卷十的介绍,南北朝时形成了十家最有影响的判教学说,称之为“南三北七”,即在南方有三家,北方有七家判教学说。这些判教学说皆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将大乘佛典置于最高地位,而将以《阿含经》为代表的小乘佛典置于最低的地位。当然,由于判教者最崇奉的大乘佛典不尽一致,所以他们所置于最高地位的佛典也不一样,有的以《法华经》为最高,有的以《华严经》为最高,此外《大涅槃经》、《维摩诘经》、《般若经》等也被置于较高地位。
  隋唐时期成立的佛教宗派中的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皆有自己或详或略的判教理论,禅宗虽没有专门的判教著作,但某些禅师在说法中也以“不立文字”的“宗乘”自谓,而称其他教派为“教”或“教乘”。
  真言密宗自唐中期印度僧善无畏和金刚智、不空译出《大日经》、《金刚顶经》等经典后,开始较广地传播,然而中国人自己撰述的密教著作不多,最重要的有善无畏的弟子一行(673~727)撰写的《大日经疏》,其中虽有带有判教意味的说法[1],然而严格地说尚未提出系统的判教理论。空海师承的惠果(?~805)在向空海传授密教及仪规的过程中,虽有可能将自己判释佛法的见解告诉空海,然而没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因此,空海继承《大日经》和一行《大日经疏》中的思想,以密教的观点撰写《辨显密二教论》、《十住心论》和《秘藏宝钥》,提出系统的判教论,不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重要意义,即使在北传汉语系佛教史上也有它独特的意义。
  空海的判教论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从横的方面将全部佛法分为显教与密教;一是从纵(竖)的方面,以自浅至深,自低至高的次第对全部佛法进行说明,旨在表明真言密宗最高最优越。对前者作论述的,是《辨显密二教论》;对后者作说明的是《十住心论》和《秘藏宝钥》。
  下面对此略作介绍。  二、教分显、密,以“十住心”判释佛法奉真言密宗为最高佛法  (一)显教和密教  在印度佛教史上,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提出四谛、八正道等佛法,主要经典存《阿含经》之中,此后一二百年形成部派佛教,论书大兴;公元前后形成大乘佛教,主张四面八方到处有佛,其数无量,大乘经典相继出世。大乘佛教对佛身提出种种说法,一般是说佛有三身:1.法身也称自性受用身,实际是佛法的最高象征,与真如、法性同义,被认为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然而不能直接说法;2.报身,也称他受用身,据称是对无数劫前的往世修行的圆满报应之身,为进入较高阶位的菩萨说法;3.化身,也称变化身、应化身,谓佛为教化众生而显现世间的佛身,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之一。
  空海的《辨显密二教论》列举大量经典对所谓显教、密教进行论证。他说:
  佛有三身,教有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言显略逗机;法佛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
  问:显密二教,其别如何?答:他受用、应化身随机之说,谓之显也。自受用法性佛说内证智境,是名秘也。[2]
  按照此论的说法,密教以外的佛经皆是属于他受用身(报身)佛、应化身佛适应众生的根机而说,教义浅显、浅略,所以名之为显教;由自受用法性佛(法身)为自己眷属所说的亲自证知的智慧境界,教义深奥、秘密,难为一般人理解,称之为密教或秘密教、真言秘密教。这里所谓的自受用法性佛,也就是《大日经》中的大毗卢遮那佛,意译大日佛、大日如来,说他光明遍照,显现于宇宙一切场所,随时显现各种形象,通过各种声音向众生宣说深妙佛法。如《大日经》卷一所说:“毗卢遮那一切身业,一切语业,一切意业,一切处,一切时,于有情界宣说真言道句法。”[3]密教最重要内容的是由身密、语密、意密组成的“三密”法门,经典有《大日经》、《金刚顶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