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佛教密宗的仪轨(3)
时间:2008-01-29 09:17来源:www.tangmi.net作者:唐密网 点击:
(20)“?O”字梵字咒,规格47×24×5厘米(图一三)
9、为亡人设斋镇幢的书佛顶尊胜陀罗尼等的仪轨
为亡人设斋镇幢成了白密阿吒力僧人必须做的一件大事。此风在大理国及元代尤盛。
在大理国有著名的昆明地藏经幢。在前面我们已祥述,此不赘。下面以《追为殒逝慈妣女娘冢石》为例:
追为殒逝慈妣女娘冢石,位于喜洲五台峰麓弘圭山。1959年云南省博物馆到弘圭山考察,发现一青石墓幢,半埋于土中。幢上有题榜2行,其中1行为:“追为殒逝慈妣女娘冢石”。另有7行碑文。据碑文,死者为赵兴明之母。元亨十一年(1195年)三月六日迁化。四月十五日设五七斋。镇幢功毕。此墓为火葬墓,当为设五七斋时立幢。墓幢现存云南省博物馆。
不独唯此,为亡人造佛顶尊胜托罗尼经咒的经幢是白密的一种十分普遍的信仰。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理国、元明时期的佛顶尊胜托罗尼经咒的经幢在历史上白族人居住的地区有很多的遗物。
据王海涛介绍,除了著名的地藏寺大理国经幢之外,昆明地区还有元代的佛顶尊胜托罗尼经咒的经幢多件。
(1)普坪村“追荐慈考赵氏墓幢”
幢在昆明西郊普坪村小学校内。高0.94米,共八面,每面宽0.17米。三面刻《造幢记》15行,每行22字,正书;五面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横书,22行。幢之头、座皆损坏,幢身刻字泓蚀剥离特甚。立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七月,1941年发现。出土情况有诸祖耿刻石(在校内教室壁上)记之最详:普坪学校“旧宝华寺废地也。今春二月,掘地得皇庆经幢及万年崇祯间残碑……”
此幢系赵氏涵墓幢,墓主赵氏生于宋淳腄九年(公元1249年),卒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终年63岁。《造幢记》说:“其先或仕居城,或隐在外。其祖曰白,其父曰宽,即富而之布平。”布平即今普坪。赵涵终年,是元兵灭大理段氏前年。
(2)太华山李升生墓幢
幢原在西山太华寺,后移至省图书馆,现存省博物馆。幢高0.67米,周约1.30米,四面佛龛浮雕四方佛像。幢沙石。文十三行,行十七字,正书。梵咒十六字横行。文为《佛顶尊胜宝塔记》,述陀罗尼行法,为李升寿藏造作。所记人名有般若升、?城秀、药师贵。以佛号入名,为大理时以来习尚。李升居住中庆(昆明)止善坊,时年七十余,泰定元年甲子(1324年)夏四月杨护公书咒。
(3)太华山杜昌海墓幢
幢原在昆明西山太华寺山右,五十年代移置省图书馆,现归省博物馆保存。幢质沙石,高0.55米,圆周1.60米。文二十九行,行二十字。正书。梵咒十七字横行。文题《人匠提举杜昌海志铭》。墓主于元大德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卒,,泰定三年(1325年)六月□日,其子杜升、杜兴立石,阿左梨张禾书咒,张政作文,杨顺书丹,石匹张奴。幢文记杜昌海历任官职曰:
杜昌海者,昔大理国彦贲杜青之八世孙也。其父杜昌,自大理移易鄯阐(今昆明),有男曰海。初为万盈库副使,次迁南甸县主簿,次迁蒙来甸子相副官,又迁人匹提举。四任之间。无分毫瑕玷。
按杜昌海系彦贲杜青八世孙。彦贲:官名,为官职加衔称号。杜青何许人不获考。杜昌远子名海,称杜昌海,比南诏大理时期父子连名之俗。海之子曰升:曰兴,当称海升、海兴。幢题杜昌海官至“人匹提举”。 按《元史·百官志》载:部院置人匹,总管府设人匠提举。昌海职司何署,墓志未详言之。昌海初官荣盈库副使。按《元史?百官志》载:部院置荣盈库、丰盈库、盖盈库……云南行省亦必设库而未见明文。此碑可证之。
昌海又官南甸县主簿。按《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武安定路和曲州领南蛮曰襄甸,至元二十六年改为县。南甸即襄甸,对音字。
昌海又官蒙来甸。《元史?本纪》载:至元二十七年三月乙末,改云南蒙怜甸当蒙怜路,蒙莱甸为蒙来路。蒙莱即蒙来。《南诏野史》载:“十日至蒙来,又二十四日至缅城”。《元史新编?地理志》“蒙怜路南邻木邦,蒙莱路地近蒙怜路。”则蒙莱当在木邦附近。
(4)清静寺明护墓幢
幢在昆明市西郊昭宗村清静寺内。此幢原埋于土中,仅露其顶,至1925年,西峰和尚来此做主持,被人掘出,始知乃该寺开山祖师,元代僧人明护的墓幢。幢高0.70米,圆周1.85米,由三段砂石凿成,上为宝顶,下有基座,中段突出如絧,上段刻梵汉陀罗尼经咒,下段刻《墓志铭》,铭文60行,行10字,正书,款为“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滇城尹具瞻撰并书”。尹氏乃昆明儒学教授。寺内另有《开山祖师舍利宝塔行业记碑》一通,亦至正二十一年立,所述明护事迹与墓志铭相同。按:明护为雄辨法师弟子,开山于清静寺。此幢是研究云南官职、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1981年,清静寺倒坍,幢亦失。有见之者说埋土中。
(5)华亭寺大殿前石幢
在华亭寺大雄宝殿之,一左一右立着一对石幢,但只有幢身是元代的,宝顶和基座皆为近代补砌。最近在翻建方丈室的工程中,又陆续发现幢顶和莲座,皆为砂石,现堆放在香积橱后院。
这一对石幢高1.20米,幢身六面柱状。左边一个刻尊胜陀罗尼经咒,已漫漶不清,右边一座刻密教诸佛名号。幢的具体年代已难稽考,唯从造幢风格及经咒行文特点断为元代遗物。寺僧把顶座改造之后,呼为招魂台,想是因幢身有陀罗尼咒、佛号,误以为是放焰口的法器。
大理地区的元代经幢很多,现以剑川县的一个为代表介绍如下 :
□连果神道石幢(元?至大元年)系元代火葬墓的标帜,这石幢原在甸南上登村后面虹岭古代火葬墓地上,此地古碑、幢甚多,今损毁几尽,幢在1958年移到剑川县文化馆保存。石质系石灰华晶粗石,部分雕刻及文字已蔕糊。用一整块石凿成,通高120厘米,直径约30厘米。共五层;基座为圆形,束腰须弥式,高15厘米,直径38厘米,下覆莲纹已蔕糊,束腰分四格,中雕四蹲狮,空格内各雕三节支柱,上仰刻缠枝纹饰,第二层高58厘米,此系幢身,八棱形,每面宽13厘米。上下部刻蕾纹一周。正面上段雕一凹拱龛,内雕一结跏趺坐四臂神像,龛外下部线刻一莲花须弥座,再下刻汉字五行,计四十字,中有九字不可辨,字为:
追为亡□□□连果 神道
□愿若立吾□□□□之
□日若生人间可得人间
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