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饶迥:时轮纪年的一种方法,是60年周期的总称,也是其中第一年的名称,“饶迥”意为“胜生年”或“胜生周”。胜生年相当于汉地历法中丁卯年。实际上,早在吐蕃时期,就吸取了汉地历法知识,并结合本民族特点,创造了藏历即将十二生肖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结合,继之五行又分阴阳为十数,替代十天干,配上十二生肖,也是60年一个轮回,与汉地历法大体相当。后从印度传入胜生周纪年法,则避免了干支相同时可能产生的误差。自饶迥纪年开始后,第一饶迥(1027~1086年),第二饶迥(1087~1146)……以此类推准确无误,从而形成藏族人民传统的纪年方法,沿用至今。
②《青史》,藏文历史和宗教著作,著名译师宣努贝(1392~1481年)著,成书于1476年(明成化四年)。全书共分15章,该书引用了汉、梵、藏文等资料,采用编年史体例,记叙西藏各教派教法源流和教派支系,以及名僧大师的传记和生平活动,为研究藏族史和藏传佛教史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原为拉萨木刻版,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藏文排印本,同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郭和卿的汉文译本。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英文译本问世。
③参见陈楠:《藏史丛考》第166页:“能哆称‘尚’的家族是固定的。这是一种誉称,享有这种殊荣的是历来与王室联姻的没庐氏、琛氏、那囊氏及蔡邦氏四大家族。”
④《青史》郭和卿汉译本第462页。
⑤六加行法,即“六种随念次第加行”,智度七十义中十三种次第加行法之佛、法、僧、戒、施和天等产种随念次第。
⑥俱生和合法:由塔波拉结所创噶举派密法之一。
⑦参见《红史》注释616条,陈庆英、周润年汉译本第269页。
⑧《青史》中记载仁波且·贝桑波任住持时间为47年;《红史》中未记具体时间,根据年代换算,反复核实,笔者认为仁波且·贝桑波任蔡贡塘住持时间实为37年。
⑨见注⑦,第114页。
⑩五世达赖:《西藏王臣记》(藏文版),民族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107页。
[11]布顿·仁青珠:14世纪藏传佛教高僧,著名学者。一生除收集和校订梵文经论的藏译本,将梵典译成藏文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佛教史、历算、显密修法的著作,由后人编辑整理的《布顿大师文集》(德格版)共26函。其代表著作《布顿佛教史》(亦译《佛教史大宝藏论》、《关逝教法史》)成书于1322年(元至治二年),为西藏历史上第一部成型的教法史,后期同类著作都是以它为蓝本的。该书系统讲述佛教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弘传的历史以及藏族地区佛教弘传的经过。书后所附那塘寺写本《甘珠尔》、《丹珠尔》的总目录。作为那塘版《丹珠尔》的编纂者之一,所编《丹珠尔》目录对后世影响甚大,后来《丹珠尔》的几中刻本基本上都是依据他所编定的次序刻印的。布顿大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夏鲁寺度过的,任该寺住持36年。在他圆寂之后,在很长时间内,夏鲁寺住持一职都由其弟子担任。因此,在一些藏传佛教史籍中把他和他的弟子们称为布顿学派或夏鲁派,视之为一个与萨迦派有密切联系的小教派。
[12]《明太宗实录》卷137。
[13]桑浦寺:又称桑浦内邬托,位于拉萨市西南聂塘的拉萨河东岸,属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境。据钦则旺布著《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该寺是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和其师弟俄·勒必协饶在1073年创建。该寺以重弘传中观、般若、因明之学,形成研讨显教教理之风气,其学习方法是采取辩论的方式进行的,故特重因明。西藏各派僧人亦多来此寺求学,后来发展成上、下两院,蔡贡塘寺即其下院之属寺。
[14]关于驱乌之规定实来自印度佛教。据《摩诃僧祗律》卷29记载,有3种沙弥:7岁至13岁可驱逐放置食物处的乌鸦,故称“驱乌沙弥”;14岁至19岁已适应出家生活,称“应法沙弥”;过20岁而尚未受具足戒仍持沙弥身份者,称“名字沙弥”。
[15][16]参见《藏汉大辞典》第453页。
[17]东噶·洛桑赤列:《红史》注释第476条。
[作者简介]陈楠,教授,现任职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