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略论古印度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分享到:
[摘要]本文以梵藏文化发展历史时间为纵线,梵藏文字发展过程的具体事实为横线,以较详实的资料为依据,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藏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重点论述藏族传统文化自形之始就以开放、吸收、利用和融化外来文化的姿态,从形式、方法上模仿、接受了古印度梵文字和文法,以及文学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同时从思想上接受了古印度佛教哲学和佛教文化,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藏族社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渊源关系;梵文的影响;开放性和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G03(351)+(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7(X)(2005)04-0092-10

  梵藏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仅就文字史料可查的就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如,作为民族文化交流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梵藏翻译活动,对藏族古代的思想意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都产生过广泛、深入的影响。因而,从语言、文字、文献、思想、宗教等多种文化角度去加以清理、分析和研究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梵语文化,主要是指古印度梵文,而古印度梵文不同朝代各种书写形式约有60种字体,在古藏藏文献记载中和西藏现存梵文贝叶经中常见的梵文字体一般有圣书体(婆罗门)、那伽黎(天城体)、达黎伽体、芨多体、蓝扎体和乌尔都体等十几种。

  梵文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古印度(约公元前1500—1000年左右),盛行于公元中世纪时代。古印度梵文,一般泛指吠陀梵文和古典梵文。吠陀梵文主要流行于婆罗门教的祭祀仪轨形式中。古典梵文是后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中世纪时,经过文法加工提炼和规范化的古印度文。吠陀梵文和古典梵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年代的先后、文法体系的完整与否和文字的表达功能。现存印度最早的梵语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其中最古老的是《黎俱吠陀》(Rikaveda(藏文)),这中部吠陀主要的诗体,是婆罗门祭司为了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而加以编写的。通常所说的吠陀文献除了这四部之外,还包括阐述或解释这四部文献的各种著作,即各种《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共100多种,大多是用散文体写成的。以上这些都是梵文的最早文献,使用的语言是由吠陀语演变而成的梵语。

 


  用古印度梵文写成的贝叶经,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之一,其内容有卷帙浩繁的印度古代史诗、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还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此外,还有政治、法律等的典籍也构成了梵文化宝库的一部分。梵文的影响深入中亚及远东的许多国家,特别是佛教在亚洲各国的影响,对这些国家的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西方社会文化学术界中的新兴学科,如比较语言学、比较神话学、比较宗教学、比较文学等的建立都与梵文的研究工作分不开。在文化方面,梵文对藏族传统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影响尤其大。藏文字母、标点符号及藏文数码字都与梵文字母、标点符号和数码字母的书写形式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要深入研究藏族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天文历算、哲学思想等社会文化现象都离不开古印度梵文文献的研究,深入研究贯穿于藏族伦理道德和生活中的佛教文化等社会思想意识也离  开古印度梵语文化。梵文对藏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藏族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藏学的精华部分,即声明学、因明学、式艺学、医学、佛学、修辞学、韵律学、星象学和戏剧学等大小五明的基础理论部分均源于古印度梵语文化。自公款7世纪,藏族译师吞弥桑布札根据梵文文法结构形式,结合传统藏语语法逻辑规则和民间流传已久的不完全统一和规范的文字书写形式后,先后总结创造了八大藏语文法理论(现存的只有《三十颂》和《音势论》两部文法理论传世,其余已失传),从而奠定了藏语文向规范化和统一性方向发展的基础。随着规范文字使用的普及、提高和文法规则的日臻完善,促进了大量引进、翻译和吸收印度佛教和佛教文化的步伐,同时也引来了其他学科的文化,如印度古代的医学、数学、天文学、声明学、工巧学、因明学等,以及汉地中原地区的星算、八卦、建筑工艺学和佛教经典《贤愚经》等,由此逐步形成了以大小五明学科为基础的藏族文化体系。自公元7世纪以来,由梵文译成藏文的佛典经律论就有4570余部,从事梵藏翻译的藏族译师先后就达2000余人。在藏族传统文化梵文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各藏区一般较大的寺院中,梵文是必修的一门文化课程。因此,精通大小五明学科的学者中很少有不懂梵文的。

  本文在此主要论述的是藏族传统文化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受到古印度梵语文化影响的一个概要过程,至于藏族文化还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及藏族文化本身的形成、发展、演变等过程,由于论题和篇幅所限,本文不在此论及。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居于世界文明的行列,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贡献。从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纯杂,传统文化精品保存的多少与完整程度的衡量一个民族文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藏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它具有包容性和续性的特点,它除了具有时代差异性外,尚有着民族的共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它是在连绵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博”民族为主体的藏民族各地域文化发展而成的一个综合体。在其发展进程中梵语文化藏传化的过程就进行了1000多年,受其影响的程度从整体而言,有渐变的部分,也有突变的部分,有局部的发展变化,也有整体的发展变化。佛教哲学的观点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我们所要认识和掌握的文化知识在内,没有一种事物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任何文化都在形成、发展、变化、消亡或再生的运动之中,即使有暂时的停滞或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是文化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着的,不变是暂时的,而变则是永恒的。藏族传统文化在自身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主动引进或吸收梵文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古印度梵语文化,同时也主动积极地借鉴和吸收内地中原的汉文化,使藏族传统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完善。用极粗略的线条勾勒一下梵语文化在藏区传播与接受的历史演化过程,就可以看出从文字与词汇、文学与艺术、思想与观念等各个方面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程度。从总体上概括起来,主要还是形式、方法和思想内容上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