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略论古印度梵语文化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5)

分享到:

  印度的文学艺术传入藏区后,为藏族学者著书立说所广泛吸收和引用,如源自古印度《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的《尸语故事》;根据《甘珠尔》中的《诺桑本生》改写的《诺桑王子》故事;根据《甘珠尔》中的《太子须大拿经》编写的《智美更登》等,都是以印度佛教文学艺术为蓝本创造的。

  印度的哲学传入西藏后,对藏族学者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丰富和发展了印度佛教哲学的内容。公元12世纪,藏族著名学者恰巴·却吉桑格(1099—1169年)首创佛教哲学因明摄类学的辨析理论,更进一步阐明了佛教关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奠定了世界是由物质形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生灭着的理论体系。这时,西方人还认为世界上帝创造的,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由上帝安排的,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19世纪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后,才被彻底推翻。藏传佛教哲学因明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认识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观念启发,把人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推向另一个新的境界。

  三、结论

  综观藏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它除了具有自己古老的传统文化外,还有吸收、利用和融化而来的外来文化。从形式、方法上模仿、接受了古印度梵文字母的书写形式和梵语文法的某些形式,以及文学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从思想内容上接受了古印度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大小五明为主要内容的佛教文化。说明历史上来文化总是作为一种营养被我们祖先所吸收。藏民族吸收古印度梵语文化和佛教文化,是除了出自客观政治上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政权需要外,也是出自主观上为了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

  随着语言文字的规范、统一和文法理论的创立,以及大小五明学科理论的翻译,使新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步为藏族人民所接受,大大丰富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佛教教义、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药、天文历算等知识的译传,给藏族传统文化带来了许多新词汇、新概念、新仪轨和新观念,大大丰富和扩展了精神文化生活领域。这不仅促进了藏族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而且也促使藏族社会产生了一大批早期的知识分子,改变了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结构,形成了新的风格与特点。由此形成的具有古老文化特色的藏族传统文化,反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印度佛教文化体系。一方面与藏族的思辨哲学相结合,对佛教教义及佛学理论愈研愈精、愈研愈深,逐步向学术化方向发展,形成各种教派,使佛学理论达到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与藏族本土的文学艺术相结合,向艺术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藏传佛教文化的绚丽多彩的艺术宝库。同时与藏族原有的人生观相结合,逐渐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使佛教社会化和民族化,使之融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印度佛教文化在吐蕃强盛时期的公元7、8世纪和崩溃之后的13世纪时大量传播,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藏族社会以及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责任编辑 央珍]

  [作者简介]桑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