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德行协巴动身前往五台山朝拜。在五台山期间,他不仅朝拜每座山上的文殊佛,而且还修建寺庙以及凿掘成就泉,为五台山的僧俗众人传法布教,广行善事。此间,明成祖多次遣皇太子、骑马、大臣等人携带诏书及礼品前往五台山慰问,并旋命德行协巴在五台山显通寺设大斋,为新故去的皇后徐氏荐福。诏书曰:“大明皇帝致书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兹者皇后崩逝,朕心痛悼不已。然以理推之,亦其寿命止此。昨叨如来就五台道场,为举荐扬。如来兹悲广大,愿力弘深,尽心竭力,成此良因,朕不胜感激。兹特遣附马沐昕赍书致微仪,少伸朕怀。如来其亮之。赐檀香一炷,重四十斤;纯红蜡烛二枝,共重六十斤;茶芽二十斤、巴茶九十斤、龙眼二篓、荔枝二蒌、蜜浸荔枝五坛、榛子一石、松子一石、核桃一石、银一十八锭,计五千钱,共重五百两、钞一万贯、坛丝三十六匹、彩绢三十六匹。永乐五年八月十七日。”[15]
十一月二十四日,明成祖派遣皇太子高炽、汉王高煦、赵王高燧摧带诏书至五台山,再次感谢德行协巴于五台道场举办荐扬大典,并谓德行协巴从五台山返京“道路跋涉,劳顿良多,正宜从容安息,不敢过劳。”[16]当德行协巴从五台山返归南京后,明成祖试图建议帮助德行协巴消灭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并对他说:“朕只想派一支很小的骑兵部队前往藏区,因为那里存在着许多派别,彼等将会自相残杀。若彼等皆归于您的教派为最佳,如此即可每年在西藏不同的地方召开一次全藏性的佛教大法会。”虽明成祖有如此思维,但德行协巴请求皇帝勿派军队消灭其他教派,且奉劝皇帝说:“仅有一个教派是不能给全人类带来幸福的。考虑将所有教派合并为一个教派是毫无益处的,每个教派皆是为完成善行的某一方面而创立及工作的,故请您不要派军队前往。”[17]明成祖被德行协巴的言行所折服,同意不派军队到西藏。此外,在德行协巴的提议下,明成祖敕封帕木竹巴为阐化王、止贡巴为阐教王、藏达仓巴为辅教王、林仓巴为赞善王、贡觉巴为护教王。
在南京期间,德行协巴出众的才华,得到充分显露。他除为皇家及僧俗众人讲经传法外,还将藏族人民普遍推崇的蔡巴《甘珠尔》手抄本推荐给皇帝,明成祖即“遣使往西土取藏经之文,刊梓印施,以资为荐扬之典。下界一切生灵,均沾无穷之福。”[18]同时,明成祖请德行协巴担任永乐版《甘珠尔》刻本的总纂。德行协巴的渊博学识颇受明成祖的垂青,他在南京期间的一切活动经常是皇帝亲迎,皇子亲送,并多次受到明成祖的宴请和赏赐。值得一提的是明成祖为表示对德行协巴的尊崇,仿效元代蒙哥赐给噶玛拔希一顶金边黑色僧帽的做法(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来源),下令天下能工巧匠汇聚京城,特为其制作了一顶黑色金刚冠,饰以名贵的宝石和黄金,献给法王德行协巴。德行协巴对此黑色金刚冠十分珍爱,还专门举行了一次仪式,请众僧朝拜,唱赞颂歌。通过这种仪式,他向人们传授了他的精神启发。此后,这种仪式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传教活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408年(永乐六年)初,德行协巴告诉明成祖,他已决定返归西藏。皇帝为此而感到惊讶,曰:“尔惠顾此地,时间未有多久。昔日皇帝之权力胜过上师,而今尔之权力要比联之大,故朕无法阻止尔离开,但是若朕下次邀请尔,定要前来。”[19]是年四月,“如来大宝法王哈立麻辞归。赐白金、彩币、佛像等物,仍遣中官护送。”[20]
德行协巴回到西藏后,用明朝赏赐的财物修复了楚布寺的佛像、佛塔及其他建筑;用金汁、银汁缮抄了保存于楚布寺内的数十部藏文典籍;将许多财物馈赠给寺院的堪布、大小喇嘛、僧人、地方官员以及贫苦百姓。此后,他先后在卫藏、多麦、宗喀、康区等地游方教化,广行善事。
1415年(永乐十三年),德行协巴因病卒于康区噶玛地方,享年32岁。
三
噶玛巴德行协巴的一生虽短暂,但其名声远扬,功绩卓著。在三大法王中,明廷对大宝法王德行协巴的礼数最多,远在大乘法王和大慈法王之上。这不仅是因为德行协巴具有高深的“道术”,而且亦是由于噶玛噶举派在前藏有一定的基础,在康区也有较大的影响,并且他们和当时前、后藏地方的最大统治者阐化王帕木竹巴以及康区的护教王贡觉巴等人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他的影响远在大乘和大慈二大法王之上。其影响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明朝中央政府大政方针的影响
噶玛巴德行协巴这次晋京谒见明成祖,使明廷对于西藏地方当时教派并立的实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据《贤者喜宴》记载,德行协巴明确告诉皇帝:“若在西藏独留一家教派,众生不服。如若听随其各所信奉,则必感动佛发慈悲之心,故听任各教派奉行各自之教法,乃为上策。”[21]明成祖根据德行协巴的建议,结合西藏地方政治分散、各教派势力各据一方等情况,对藏族地区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的“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明成祖首先对有功之臣德行协巴进行了赐封。自从德行协巴受封为大宝法王之后,这一封号即成为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历代转世活佛专有的一个封号,一直到明朝末年他们都自称大宝法王,按期派人至京朝贡。明成祖除封德行协巴为大宝法王外,还分别赐封德行协巴的上师及弟子为“国师”、“阐化王”、“灌顶国师”等。德行协巴返归西藏后,明成祖又派人入藏迎请萨迦派的贡嘎扎西,《明史》称昆泽思巴),他于1413年(永乐十一年)至京。是年五月,明成祖封其为大乘法王,并赐给管领僧众、护持释迦牟尼教法之诏书和金印以及镶嵌各种珍宝的三千幅金轮、袈裟、幡幢、鞍马、伞器等无数珍宝。在贡嘎扎西来京的同时,明成祖又派侯显进藏,迎请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大弟子释迦益西至京。此后封其为大慈法王。明成祖的“多封众建”这一政策为此后历代皇帝所奉行,直到明朝灭亡。有明一代共封有赞善王、护教王、辅教王、阐教王、阐化王以及一批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他们受封以后,为了保住爵位、得到明廷优厚的赏赐,同朝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终明之世,藏族地区一直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动乱。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各地方势力皆倾心内附,纷纷归顺朝廷,因而出现了“道路毕通,使臣往返数万里无虞寇盗”的太平景象。这无疑与德行协巴建议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对藏区与内地之间的物产交流及经济繁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