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藏区对超度亡灵非常重视,按本地区宗教习俗,超度亡灵既是对死者一生的悼念,又是对死者进入信仰中另一世界的祝福。当老人濒临死亡时,亲属们聚集在他(她)身边为他的幸福来世而虔诚析祷。当人一旦停止了呼吸,在亡者头前方点燃酥油灯(可认为是亡者灵魂再世的指路灯),旁边陈列藏文经卷,并揭开数页;酥油灯一定要保持昼夜不灭,连续7昼夜,经济富裕的人家供灯要达49天。在院内煨起牛粪火,火上撒些糌粑,藏语称其为“赛尔”,再用柏树枝往上洒清净水。袅袅直上的青烟向神灵宣告:这里有一个离开了躯体的灵魂,祈求神灵开拓登天、转世之路。
此后,就要到寺院活佛、高僧处呈报亡者的属相、生辰和亡时等,依此卜算出殡日期和超度亡灵时所诵的经文等。超度亡灵时,一般都诵念、实施密宗本尊仪轨,主要属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如“普明佛仪轨”、“大威德仪轨”、“胜乐仪轨”等,通过献祭、诵咒、祈请本尊给亡者灵魂指明道路。人们认为,灵魂在开始的4天内并不知道自己的肉体已经死了,他照旧会来到所熟悉的人们中间一道谈说。到第5天才会明白自己的身份,只好无奈地离开他旧日熟悉的地方而四处游荡,念经祭祀49天后他可前往自己该去的地方。
超度亡灵时,人们普遍重视第一个7天,这7天内几乎每天都有宗教仪式,认为这7天是举行超度最有益的时间;七七之期过后,每逢忌日也要诵经、祭祀。在停尸的几天内,不同层次、学位的僧人天天为亡者诵经超度,同时,村庄的妇女们聚集在亡者家院内,每天中午或下午要唱诵“玛尼”,人们认为这样会使亡者的灵魂早日升天。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人们特别重视葬礼,这一方面含有使亡者灵魂得到欢娱和升天的目的,另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对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其中也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在内。
依本地葬俗看,法事举行得越隆重,请的法师越多,就会使灵魂早日升天,因此,死者家属皆尽力为之。在拉卜楞,就因为关系到亡者灵魂之来世,所以,每个亡者的家属都尽力将超度亡灵之事做得圆满。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人们往往希望今生平平安安,来世有个幸福的归宿。在拉卜楞丧葬习俗中,常见的有天葬、火葬、塔葬等,传统上讲,火葬(这里的火葬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火葬”)、塔葬用于活佛和高僧,普通人一般用“天葬”。①在拉卜楞原始的苯教思想中,不但把鹫当作“神鸟”来崇拜,而且认为死者的尸体被鹫吃掉,其灵魂就会随着鹫的高飞而飘上天。天葬中如亡者尸体被大鹫吃完,证明灵魂已升天;如尸体许久不被大鹫光顾,表明亡者罪孽深重,灵魂还要漂荡无依。家人就要再次请高僧做法事,祈祷亡魂早日从罪孽中解脱。就在送葬的这天早晨,亲属及邻里妇女们要去清扫寺院四周的道路,认为如此能为死者消去罪孽,积德扬善,减轻亡灵生前的罪过,在阴间可少受痛苦。在转魂期间,亡者家人要不断地煨“赛尔”。第49天时要请高僧再次为亡灵超度,并请全村的老人来家坐客,深情款待,意示替亡灵布施、替亡灵超脱。
(二)祭祀 祭祀是一种带有苯教色彩的民族习俗,它也是民族文化在其发展中的积累;祭祀还是一种民族群体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认为,灵魂祭祀可以说是对死者(包括自己的亲属和他人)灵魂的恐怖而产生的。这一仪式所包含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灵魂崇拜;二是表示对亡者的某种寄托乃至怀念之情。在此,我们先来谈谈对灵魂的恐怖这一问题。在拉卜楞,每当一家老者谢世后,家人要到某高僧处卜算他临终时最牵挂的是哪几位亲人,因此,在僧人诵有关经文时这几个人必须虔诚地跪拜在僧人诵经的房间,如果其中一个因远出无法参加这一仪式,家人必拿来此人平日所穿用的衣物来替代本人。举行完这一仪式后,意示亡者可无牵无挂地离开亲人而另找归宿。如若不举行这一仪式,或被亡者牵挂的某人不参加这一仪式,其结果轻者多病多难,重者不久就会随亡者而去。人们对这一点是坚信不疑的,决不敢带有丝毫马虎和敷衍。有时家中会发生这样一件事,老者离世不久,家中的一头牛或者一只羊也会死去。对这种巧合,人们有一种“合理”的解释:说死去的亡灵领走了它们的灵魂。用当地人们的信仰观念来说,认为“每一位亡者都想或者要带走一位与他同行的灵魂”。人们的这种认识来自生活中的巧合,正是这种巧合就对亡灵产生了恐怖心理。
为了克服这种对灵魂的恐怖心理,于是人们就想出种种办法,如驱鬼、哄骗鬼、讨好鬼,希望他们的灵魂不要再回到活着的人们中间。这一信仰还使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有强大的力量,它足以给活着的人带来幸福或危害。在拉卜楞,比如一个人生病,有时会认为是鬼魂在作祟,这时巫师便成为解除病人精神负担的天使,让人们的信仰心理得以满足。在藏族众多的史书中,有“男神”和“敌神”之说,它的存在与祖先灵魂直接的关系,是从鬼魂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所不同的是它表现出对祖先灵魂的敬仰。所以拉卜楞藏区的人们认为,死去的部落祖先们,总是关心着自己的部落和孩子们,他们的灵魂总是在自己的部落或亲人周围游荡,保护着人们的安全;相反,那些互相间有仇恨的部落祖先灵魂也在互相危害。由此,人们把灵魂分为善恶两种,生前自己家庭、氏族的成员,死后就是本家族的保护者,是善灵,所以要以祭祀方式寄托对死者哀悼,表示对死者的尊崇,用祭祀方式继续与其保持精神上的交往,祈求得福。生前的敌对者,死后就是本家族的危害者,是恶鬼,要以善神之威力进行巫术防范,以求免祸。
如此就产生了除超度亡灵之外的许多祭祀方法:藏历腊月二十九初夜,每家每户都要点燃柏树枝熏每间房屋,并要向大门外抛一些施物,意示驱鬼和布施祭祀,祈祷新年万事如意,同时要到天葬台煨“赛尔”,给家中已亡之灵给予安慰和寄托。每逢初一、十五和某一节日,家人要在院内某一指定点或某一器具内煨“赛尔”,口诵祭祀祈文,祈祝亡灵保佑家人平安,早日轮回转世。所以说,在拉卜楞,人们对灵魂的认识、崇拜以及祭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谁也不怀疑善恶两种灵魂的存在,更不怀疑他们能给人们带来悲喜祸福。然而,我们不能否定的一点是,灵魂崇拜及多种祭祀大都含有对亡者的怀念之情;人们希望祖先的在天之灵无牵无挂地自由生活,同时能够时时刻刻关心整个家庭,保佑人丁兴旺,崇拜中寄托着极其美好的感情色彩。就从心理学知识而言,一个民族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众多因素的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拉卜楞藏区祭祀灵魂所表现出的一些心理特征,其影响最终可归根于对灵魂的敬畏之上,这一点在以下论述中可得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