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研究 >>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

分享到:
[摘要]藏传佛教见行修方面的井然次第是其最根本、最内在、起决定作用的特点,在见地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强调从小乘佛教理论学起,其目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和升华自我,最终达到精通大乘佛教中观见;在修行方面,不管是显教抑或是密教,也都非常强调次第。

  [关键词]藏传佛教;见地;修行;道次第

  [中图分类号]B9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57(X)(2005)02-0067-08

  藏传佛教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宗教形式,严密的组织结构,受到世人瞩目。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制度,无上谕伽密法,佛苯相融所带来的庞杂的神灵系统,以及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的宗教仪轨和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众多教派,都构成了藏传佛教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而见行修方面的井然次第,是藏传佛教最根本、最本质、最内在,而且最起决定作用的特点,也是藏传佛教深受当今信徒青睐和欢迎的根本原因。

  在见地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大乘佛教中观见,然而,每个教派都强调从小乘佛教理论学起,甚至主张首先掌握印度各外道的哲学思想,其目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和升华自我,最终达到精通离常断二边见的中观胜见,进而悟道成佛的目的。如涉猎诸外道主张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其思想非究竟,依外道学修得不到解脱,引导人们步入佛门,并且获得“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效果;学习小乘佛教二派乃至大乘佛教唯识同样也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趋入中观见地所作的准备。

  在修行方面,不管是显教抑或是密教,都非常强调次第,在修行过程中,丝毫不能鬣等越级。这种注重次第的特点,早在吐蕃时期就形成了。众所周知,792—794年间,吐蕃展开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顿悟派同以莲花戒为首的印度佛教渐悟派之间的争论,决定了藏传佛教强调修习次第的特点。显教修行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殊胜法门,但都严格要求修行者,必须从小乘佛教的出离心开始学修,没有出离心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以转识成智,转凡成圣。不管是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还是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文论》、塔波拉杰的《解脱道庄严论》、白珠·晋美曲吉旺布的《大圆满前行宁提导文》,都是学修显密的次第理论专著。在密教修行方面,对次第的要求更严格,前行和正修是两个主要次第,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是修行密法的基本次第,其中还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有相瑜伽、无相瑜伽等各个层面的次第。

  一、藏传佛教见地方面的学习次第

  众所周知,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而且各个教派都推崇大乘中观见,但是藏传佛教各流派都强调从小乘佛教学起,甚至主张接触印度诸外道的哲学思想,用后一派思想来否定前一派思想,使学人的认识逐步得到升华。在佛教创立前后,印度各地外道流派繁多,思想活跃,其见地划分起来可概括为常见与断见两种。持断见的有顺世外道。顺世外道又分有专以坐禅修定为主的禅定派和专以推理辩论为主的推理派。顺世外道不承认有前后世,不承认有业果,他们诽谤解脱和一切智者等等。

  持常见的有数论派、大梵派、遍入天派、伺察派、大自在天派、胜论派、正理派、离系派等共八派。此八派承认一切法常住不灭。数派论有二派,一派承认诸法惟由自性而生的,是无数论派;一派承认因果本性虽一,由于大自在天神力加持,而有各种形相变化的,是有数论派,提倡通晓自性、大、慢等二十五谛即得解脱之说。大梵派以大梵天为导师,又分声论派、吠陀派、秘密派三派。他们认为一切世间情器皆是大梵天创造的,主张只有吠陀经典才是正量。遍入天派以遍入天为导师,承认生死轮回是有边际穷尽的。伺察派说我为觉知之体,是属有情,非属无知,是神我自性,常恒之体,独立实在,无方分时分。又说无有一切智者,因为所知境界是无有边际的。主张凭借祭祀仪轨,能得梵天一类果位,认为没有永息众苦的解脱可得。大自在天派、胜论派、正理派三派都许自在天为其导师,承认自在天为全智者,一切情器世间皆由欲界自在天心意所造。离系派又称裸开派,该派将一切所知境统摄为命、漏、律仪、老、缚、业、罪、福和解脱等九句义,倡言树木等有心,提出一切导师佛并非全知等说法。说求解脱者须修裸形、不语、依五贝等苦行,使往昔所造之孽皆得消尽。

  那么为什么佛门弟子在学习佛教正见之前首先要接触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外道思想呢?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说:“若能善知那些外道宗派所说常断之理,同时又了解能破彼理的诸轨辙典籍中广为讲述的正理,那么就能对于正确的自宗和导师,可以由正道理门引生不退信解。……此外还能够破除他们所说的苦恼无因、或执不共因生、或非道而计为道、非解脱而计为解脱,如是等等的颠倒分别。又可坏灭由于前世曾闻顺世外道等恶宗谬论和由谬论势力所留下的习气种子,还可能破除未来世将起诸种邪见,能急速薰生真实正见习气。”可见,对于佛门子来说,学习外道并不是相信它,而是为了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地把外道的哲学思想和理论观点从自己的思想深处驱出,进而牢固地树立佛教内道观念。有破才有立,有否定才能肯定。那么用怎样的佛学思想来否定外道邪见呢?大乘思想与外道理论相距甚远,因此,藏传佛教要求修行者掌握小乘佛教思想,用小乘佛教缘起中道理论来破外道常断二边见,也为下一步学习掌握大乘佛教思想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也符合人类认识过程和思想发展规律,因此,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一直遵循着这种学习途径。

  佛教各宗派都承认缘起之理,无不相同,但其见行修果各方面仍有明显的区别。小乘二派和大乘唯识、中观自续诸派虽然不承认像外道所计离开蕴而外还有一个神我或灵魂等,但是承认安立,即蕴是我。小乘说一切有部之一类正量部承许蕴和合为我,迦湿弥罗有部及经部立识相续为补特迦罗我,承认有前识和后识相续不断的心;唯识派立阿赖耶识为补特迦罗我,说阿赖耶识能持一切种子,亘通三世,作为宇宙万有的所依,是依他起性,不是自性有;中观自续派立意识为补特迦罗我,承认一切法是分别假名安立,无有自性。但假名必有所依,说一切法要通过意识(即第六识)显现安立作为一切所依。承认自相有,但认为自相亦是缘生法,不是实有。

  宇宙万有即然是缘聚即有,缘散即无,那么根据什么来任持业果和联系前后三世呢?这是佛教各宗派所不同的关键所在。在乘要承认色心极微元素是实体作为所依,或认为色(物质)、受(感受)、想(思维)、行(造作)、识(认识了别)五蕴和全是流转生死的业果所依,属于实有论者。大乘唯识承认七识阿赖耶识亘通三世,作为所依,亦属有论者。中观自续派承认有意识作为所依,属于自相有论者。于是,他们提出谛实有、真正有、胜义有、真性有、自相有、实物有等概念。而中观应成派不承认上面各宗派所立之论,他们只承认诸法是名言有,名言有之下不别立所依,如果立一所依,势必破坏缘起理论,因为缘起的条件聚合是相依相持而有,没有一个条件能独立存在和单独起作用,所以提出万法缘聚而生,缘散而灭,无自性可言。这就是中观应成派的“缘起性空”理论,万法缘起有自性空。就这样,藏传佛教教徒一生的学修要经过外道诸宗——佛教小乘有部——小乘经部——大乘唯识——大乘中观自续——大乘中观应成这样几步。从外道常断见到小乘有部的唯物论,到大乘唯心论,最后到中观应成派的缘起性空论,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循序渐进地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