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耶佛两教教史
1.耶教:“他的母亲马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他丈夫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的羞辱他,想要暗暗地把他休了。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取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上帝与我同在意)。约瑟醒了起来,就遵着主使者的吩咐,把妻子娶过来,只是没有和他同房,等他生了儿子,就给他起名叫耶稣”。三十风开始传道,三年后以违反犹太教而被捕,罪名为蔑视罗马,企图自立为犹太人之王,被处死刑,钉死于十字架上(另有二犯为强盗),死于周五,星期日复活,向门徒显现四十天后,复又“被举升天”。
2.佛教:佛,生于纪元前五六八年(周庄王九年四月八日),卒于四八八年,父为净饭王(贵族),母摩耶夫人(迦毗罗卫国),有国于喜玛拉雅山之阳。年十六娶耶输多罗。因有感人生之苦,渊源于生、老、病、死,遂当他十九岁时,撇下娇妻,及初生之唯一爱子罗睺罗,而毅然出走。此后,曾苦行修持六年,后于菩提树下参究七七日,忽然顿悟,于是云游四海,传播正道,教化世人,凡四十九年,在拘尸城外婆罗双树间,满园百花之利,入于无余涅槃。享寿八十。释迦牟尼,译成能寂、能儒、能仁、能满。
释迦异名:华业经:“……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狮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庐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各知见。”
三、耶佛两教相似处
一、发源同在东方:耶教在犹太国,即今之以色列国,首都耶路撒冷,属西南亚洲。佛教发源印度,亦属亚洲(印度半岛)。耶教对西方文化影响至钜,韦尔斯(H.G.Wells 一八六六——一九四六,英小说家、历史家、社会学家)说:“科学上的发明,货币与货币信用观念的发达,基督教的起源和传布,与人类生活至关密切,而影响人类生活的全部故事。”句中之“人类生活”一词应仅指西方世界人类生活,不能概括全人类,因东方文化,受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影响最深,目前耶教虽有“长驱直入”东方之势,但其基本教义与东方文化相悖离,尚未能在东方社会,植下深厚的基础。
二、宗旨相近:
(一)博爱与慈悲:
耶教:新约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释“爱”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
?幌不墩胬怼7彩掳?荩?彩孪嘈牛?彩氯棠汀J怯啦恢瓜ⅰ!?BR> 佛教:
涅槃经:“诸有善根,慈为根本。”
优婆塞戒经:“离慈悲,不得善法。”
分别业报经:“常来修智慧,而不布施者,生处常聪哲,贫窭无财产;唯乐布施,不修智慧者,生处须得大财,愚暗无知见。施慧二俱修,生处财智俱;二俱不修者,长夜处贫暗。”
(二)信与“信、解、行、证”:
耶教:信主、爱人。
“凭信心不凭眼见。”
“在信的人,凡事都成。”
“信无疑”易流于独断论,宗教哲学应尚怀疑。
佛教:
华严经:“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取宝;有信亦尔,入佛法中,取无漏财宝。”
小地观经:“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逢三宝,亦无所得。”
涅槃经:“有信而无解者,增长无明;有解而无信者,增长邪见;信与解圆通,方为行之本。”
起信论:“说信心有四种: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也。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三者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波罗蜜。四者信僧能修行自利利他,常乐新近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
(三)和平:耶教愿世界人类和平;佛教愿大千世界和平不仅及于人,更遍及众生界。
三、同以解脱为目标:解脱主义,是高等宗教的特质,耶、佛两教均属高等宗教,故同
以“解脱”为目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叔本华、萧伯纳和德国籍的诸哲学家均主解脱主义。解脱主义,虽世界各地都有,但其发祥地,不能不求之于印度。印度解脱主义,萌芽于梵书,(纪元前一○○○——八○○)中,至邬波尼沙昙(纪元前八○○——五○○)时代,才渐定型。自邬波尼沙昙以后,解脱主义的派别,非常复杂。虽同说解脱,解脱后的风光,以及实现解脱的方法,由于学派的看法不同,解脱主义的种类,也因而有别,约可分为下列四种:
(一)由人格神摄取的解脱主义:耶教徒善者死后升入天堂里及佛教净土宗西方极乐世界之说,均属此类。此类解脱主义属二元论。他力、一神,颇受凡众欢迎。
(二)个人精神独立的解脱主义:如所谓拂除镜尘一样,只要脱出隐蔽心性的某种物,即可达到此一理想境界。数论派、瑜伽派属此类。亦属二元。
(三)生存意志否定的解脱主义:小乘佛教,标榜无神主义、无我主义,以诸行无常,一切是苦,如欲求得解脱,唯有求诸“寂灭”,即所谓“涅槃”。这种境界,依于生存意志的否定,此类解脱主义,有虚无的倾向。——出世、悲观的问题由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