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与僭越(4)
时间:2008-08-13 22:25来源: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4期作者:肖永明 点击:
由于个体权利的道德理想化,建本于个体权利的群体公共领域就异化为一体化的共同体,而个体的唯一权利和义务就是向共同体人格化身同化,而这,就是熊十力体用哲学经由本体论提升后的道德指归——成圣。
然而,熊十力在对个体权利进行本体论提升为内圣之德后,其体用不二思路,又必然将内圣之德落到现实之用中,并且,“本体”与“现实”是一种循环加强的关系:不“离现实世界而别求本体”,本体获得了现实的力度;“以皈依本体之愿欲,而集注于现实世界”,现实获得了本体的高度。“求知事物之所当然”,“握定事物之轨则”,这是将现实升华于本体;“裁成天地”,“化裁万物”,这是将本体落实于现实。“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是体用不二的最高理想境界。“改造现实世界即是实现本体,现实世界发展不已,即是本体发展无竭。”(注:《原儒》,《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熊十力卷》,391页。 )这又说明了体用不二的最终目的是以本体的“权威”来改造现实世界。
这体用不二宏图的实现,集中体现在主体的能动性上:“人类能本其所固有之大原而极力扩充,直握造化之权而修裁成天地,辅相万物之洪业,此人道之所以自强不息也。”(注:《原儒》,《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熊十力卷》,480页。)而在熊十力心目中, 能达到“极为扩充”,“直握造化之权”的主体只能是圣人,圣人具有天赋的预知能力和革命职责:“圣人前识,先乎运会之未变,而预为创新之图使人群毋陷于穷厄之灾,则运会卒听命于圣人,故曰‘先天而天弗违’。《易》明群龙无首,《春秋》张三世,《礼运》倡大同之道,《周官》创拨乱之制,皆是圣人通万世之变,而制大法。”(注:《原儒》,《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熊十力卷》,392页。)
然而,好高骛远地设计未来,进而发动革命,创造未来,最终都会因为现实的人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而向历史祈求灵感。所以,熊十力堕入了返本创新的恶性循环:“人之生也,宜成人能,以显其所本有。人而无所成能者,则其本有者不能以自显,将梏于形气之私,而昂然七尺只是一团死物质耳,何以复其初乎?故此言创新者,乃就人能言也,而人能原依本有以显发,不能更有所增于本有,斯不得不言复初也。”(注:《新唯识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熊十力卷》,60页。)这种“人能”与“本有”,“创新”与“复初”的循环“显”、“复”,正是熊十力新儒学思想文化保守主义特色又呈现出政治激进主义表征,而其政治激进主义取向又呈现出向文化保守主义回归的内在原因。而其结果则只能是愈保守愈激进,愈激进愈保守,陷于循环递归的怪圈。
所以,缺乏经验基础的道德拔高和本体超越,必然导致僭越的悲剧。这种悲剧,就是一种循环递归式的怪圈。而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以下的进路才更合乎国情:以现实经验而非道德或历史的教条和本体或未来的玄想为基础的演进策略,才是今天的我们应该持守的有别于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进路。这里的关键在于,个体向本体的道德提升,虽然也会有特定的个体经验基础,但最终却是超验的。而当要将个体向本体的超越回向社会领域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实现时,只能是经验个体与超验本体的双向异化。超验的本体因为个体经验中集体无意识的经验积淀而异化为共同体式的整体,经验的个体因为本体超验中集体无意识的超验“升华”而异化为共同体的附属物。这样,无论是作为共同体式的整体的本体对个体的保守主义式的同化,还是作为共同体的附属物的个体向本体的激进主义式的异化,都是与社会领域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博弈均衡、自然演进所格格不入的,而当这种保守主义、激进主义企图涉入社会领域,影响社会进程时,悲剧的发生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