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中国禅宗的禅(禅修菁华三)〖圣严法师〗(6)

分享到:

  三、默照禅

  默照禅的禅风,倡自曹洞宗下的宏智正觉(一0九一——一一五七),他与主倡看话禅的大慧宗杲,活跃于同一个时代,而且旗鼓相当。后来由道元禅师传去日本的“只管打坐”的方法,即是承袭了默照禅的遗风。根据《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八收所〈默照铭〉,看到默照禅的内容是这样的:

  “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浩劫空空,相与雷同;妙存默处,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依无能所,底时回互;饮善见药,檛涂毒皷;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默唯至言,照唯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万象森罗,放光说法,彼彼证明,各各问答;问答证明,恰恰相应;照中失默,便见侵凌;证明问答,相应恰恰;默中失照,浑成剩法,默照理圆,莲开梦觉;百川赴海,千峰向岳;如鹅择乳,如蜂采花,默照至得,轮我宗家;宗家默照,透顶透底。”

  其实,静坐时用默照的工夫,与把头脑变成一片空白的情形,完全不同,如果是落于呆若木鸡似的静态,因然是“默”了,但却没有“照”的作用。所以,默照与天台的止观相类似,与禅宗第三祖僧璨的〈信心铭〉所言:“绝言绝眠,无处不通;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的宗旨相通。也与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在〈奢摩他颂〉之中的“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禅宗永嘉集》)

  不过宏智正觉前人的方法,另从体与用、理与事、动与静、空与有、明与诸、明与暗、能与所(主与宾)等,各各宛转回互的关系运用,来说明尽到“杀活在我”大自在、大活泼的悟境。

  四、优劣的比较分析

  看话与默照,究竟何者优而何者劣,很难说。大致而言,修行的方法,可有松与紧的两门,平常生活紧张、心神劳累的人,初入修行法门,宜用松弛;平日生活懒散,心神浮动的人,初入修行法门;宜用紧张。而大慧宗杲的公案话头,逼□紧迫,正是用的紧法;宏智正觉的默照灵然,正是用的松法,虽然不能仅以松紧二字说明默照与看话两派,但用松紧二类来给它们作区别,应该是正确的看法。大慧宗杲批评默照工夫为邪禅,原因是“士大夫尘劳为障,不见方寸宁怗,使它寒灰枯木去、二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冷湫湫地去,将遮个使人休歇,你道,还休歇得否?殊不知,若遮个猢狲子不死,如何体歇得?来为先锋,去为殿后底,若不死,如何休歇?此风往年极盛于福建路,妙喜(宗杲的别号)于绍兴之初(一一三一)八闽,住(妙喜)庵时,使力排之,谓之断佛慧命。“(《大慧普觉禅师普说》第五下)

  用默照的方法,如果是个好逸恶劳的人,就很可能变成“冷湫湫地”、“寒灰枯木”,所谓一头赞进了“无事窟”中,粗重的妄想杂念是不见了,定境不现前,智慧的光芒,也永远透不出来,所以被指为“断佛慧命”的“邪禅”。不壶,世上的确有人须用松弛的方法,如能做到“晦而弥明,隐而愈显”,“惺惺破昏。”、“偏正宛转,明暗因依”的程度,久而久之,自然也会达到“莲开梦觉”而且“透顶透底”的悟境。因此,宏智正觉也比评“看话石头”说看话头的方法,只要冥顽不灵的石头才使用,使用之后仍旧还是石头。

  这从历史的演变上看,大慧宗杲的宗风,仍旧沿着六祖惠能所提倡的“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又说:“道由心悟,岂在坐地。”修行禅宗的顿悟法门,端在达到“外离相”、“内不乱”的程度,便可“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了(以上均见于《坛经》),可见,如何达到顿悟的目的,是重要事,至于要不要经过长期的坐禅训练,并不是关键所在。因此,用棒喝、用话头、参公案,都是活泼泼的点发、引动、拨开学者心性之门而放射智慧之光的方便法,当在用这种方法触动激发而产生效果之时,常使学者有大汗淋漓或天崩地裂般的震撼之感,所以这是一种很积极、很直接、很快速的法门。但是,如果遇到一些聪明的读书人或懒散鬼,就很容易投机取朽,受著公案的暗示,往往欺骗他们自己又欺骗他人,认为他们也达了某种程度的悟境,谈心悦性,目空一切,将其行为放荡,视成杀活自在。以致形成谈论公案的的人越多,体悟禅味的人便越少,禅宗本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些人却天卖弄公案,玩耍话头,从逞锋利的口舌,没有一丝真修实悟的工夫,这是非常可怜的事。

  宏智正觉是投子义青的第四传,义青本身,虽然也以参了三年“外道问佛,不问有言”的话头而开悟,但他终于反对惠能的禅风,回归到菩提达摩的禅风,强调“法施文字”。将修行的方法,转回到如北宗禅师们所主张的:“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和解脱者,未之有也。”(《坛经》句的看法上去。宏智正觉的默禅,其实即是为了纠正一般的狂禅或野狐禅的最好方法,所以他的〈默昭铭〉一开头就指明:“默默忘言,昭昭现前”。既不用假借语言文字,心中仍是朗朗分明,故与枯木死灰,不可同日而语。

  总之,不论默照禅或看话禅,只要用之得且,都是好好方法,但看修道的人,有没有明师指导。事实上,有些人是需要两种方法交互并用的,在太松时,要用紧法,太紧时,要用松法,即在看话头的方法上,也有松法,在默照禅的工夫上,也有紧法,方法是死的,应用是活的,不能一定说,哪一种好或哪一种不好,正觉禅师的“默照禅”以及日本道远禅师的“只管打坐”,主旨在于先用修习禅定的基本方法入手,打好定的基础的同时,止观双运、明暗回互,智慧自然现前,故在正觉禅师的〈坐禅箴〉中也说:“曾无分之思,其知无偶而奇;曾无毫忽之兆,其照无取而了。”也就是说,心无分别,所以能定于一;没有得失取舍,所以透彻自在。这乃是定与慧的写照。所以,道元禅师的悟境,称为“身心脱落”,身脱落,即感到轻安无累,是定力现前;心脱落,即烦恼顿消,是智力现前,此乃是一种非常实际有用而又安全的修行法门。

  假如遇到明师指导你修行的话,看话头、参公案,便能使你速疾顿悟,自性现前;用默照的工夫,也能使价钱身心脱落,定慧顿成。假如没有明师指导,则看话头者,可能变成轻狂的野狐;修默照者,可能堕进冷湫湫窟之中。此两者,都是障碍你步入悟境的魔事与魔境。所谓明师,至少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修行及实证的经验,二、对于佛法所持正确的知见。两者相较,知见的正确与否,尤其重要,禅宗的人常说“贵见地,不贵践履”,因为有了真知灼见的人,不会误将魔事当佛事,不会为你带错了路。而且,真见地,必定是从实际修行的证验中得来。所谓明师难求者,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