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理论总论 >>

佛学与科学融通之省思

分享到:

 近代以来,科学君临全球,成为举世公认的价值尺度、无上权威。宗教,尤其是被西方人作为

宗教之典型的基督教,因表现出与科学明显相悖的禀性,曾教权迫害过哥白尼、布鲁若、伽利略等科学

家,阻碍过科学的发展,因而随科学之发展而大大贬值。“宗教与科学水火不相容”、“宗教是科学的

死敌”,成为许多人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基本态度。戴着宗教帽子的佛教,难免受到株连,面临科学的强

劲挑战。融通佛教与科学,攸关佛教慧命,于是成为一批热心弘法的人士深切关注、精心论述的重大问

题。
  
   “佛法是科学”的论证
  
   佛教特别是作为其教义的核心的佛法,具有尚智重真、贵实践验证的精神,确与基督教等重感

情上之信仰的神教有颇大不同;佛教经典中,有重视工巧技术(科技)及不少与科学发现相符的说法。

弘法者们从这一角度着眼,论证佛法与科学最相符契。佛教革新运动的领袖太虚大师对佛教与科学的关

系问题甚为关注,撰有《佛法与科学》、《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佛法的色法与物》、《论天演宗

》等多篇文章论佛法符契科学。他肯定《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就连推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李石 ,也

在其《人生哲学大要》中称扬提倡佛学“不特对于科学毫无抵触之处,而且能使科学的方法上,加上一

层精密;科学的分类上,加上一层正确;科学的效用上加上一层保证”。
    
     论证佛法符契科学的主力,是一批信仰佛教的科学家和具备科学知识的佛教徒,其中主要者有

王季同、尤智表、王守益、沈家祯、黄明德、罗无虚、牛实为、冯冯等,他们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以通

俗晓畅的文字论证、解说佛法,具有相当大的说服力,其著述长期大量流通,影响不小。
   
     最早论证佛法是“应用科学”的王季同(?—1948),曾留学英国学电机工程,是20世纪初卓

有成绩的科学家。从1930年起,他陆续发表《佛教与科学》、《唯识研究序》、《佛法省要》、〈佛学

与科学的比较研究〉等论证佛法“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其主要理由有三条:
  
    其一,“一切宗教绝未有以科学方法出发者,有之则唯佛法。”(〈劝全世界学者研究佛法书

〉)佛法探究真实,从现比二量出发,现量中的前五识现量(即感官不搀杂感情等因素而得的直觉)为

各门科学观测实验的根本素材,意识现量与比量(归纳、演绎等推理)对科学研究尤为重要。
   
    其二,佛教的基本原理“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即是时下社会科学界最时髦的科学方法——辩

证法,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谛犹如辩证法的正反合三段论命题,〈维摩经〉的不二法门即是辩证法所说对

立物的统一。
    
     其三,佛学很少与科学矛盾之处,“而且有许多地方和科学不谋而合”(〈唯识研究序〉)。

如佛经说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成住坏空四劫,与天文学的发现相符,佛教所说认识发生的过程与生理

心理学的说法相契,“净色根”显然就是感觉神经。可见佛菩萨的神通绝非神话。当然,佛经中也有少

数与科学新知识不合的地方,如说北洲人寿千岁等。王季同举出四条理由予以解释,认为这些地方并不

至于影响佛法的整体价值。
    尤智表,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读无线电工程,回国后任浙江大学教授等职,著有〈一个科学者研

究佛经的报告〉(1940)、〈佛教科学观〉论述佛法乃“殊胜的科学”。前者采用科学实验报告的形式

写成,首先从佛经的文字和外表着眼,以科学家的眼光考察,发现其与科学实验报告的写法竟然相同,

注疏分析之精密在当今科学书籍之上,句法与文体质朴通俗,概念准确,时以符号代文字,正与科学著

作的文字相同;译名和定名极其严格,名词之多超过任何专业词典;其内容涉及修行之理论、方法、步

骤、效果、注意事项等,结构与“实验指导书”有相同之处。
    
      其次,尤智表以科学知识考察佛教的理论,发现“佛法有一部分的理论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

,而另有一部分已超过科学的领域”。如以〈金刚经〉“所谓、即非、是名”观察任何现象,都可得到

最合理透彻的了解。又如〈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解释为新物理学的质能互变。唯识学精研

心识,可谓“心理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仅为佛学所说五位百法中的色法和时、方、数学5种不相应

行法,而且其所知色法也仅限于佛学所分11种色法中的7种。对色、声二尘的理解,科学的说法甚至还没

有〈楞严经〉说得透彻。
    
     尤智表还通过比较,说明佛教和科学一样,是理智的产物,其重理智、扬弃感情、破除迷信、

重实证的精神,与科学一致。参禅修定念佛等修持方法,与科学研究将研究的对象单纯化的方法相通。

总之,佛教不同于一般的故宗教,亦非哲学,有理论,有应用,是一种“可以实验,可以获得实际效果

的学问”。
    
     王守益(1930—)为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主任,发

表有《佛光与人生》等文章以物理学解释、论证哲学,辑为《物理与佛学》(1983)一书。王守益主要

以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佛法,谓任何物质现象在其微观层次皆显现波粒二象性,代表质点波形显现的波函

数是不可见、不可测的我们能看到、测到的形状、能量、压力、温度等,只是该物质系统的性质之一而

非其来面目,故可说任何物质现象或其波函数本体是佛经所说的“空”,“这里的空表示在实质世界或

实数世界里没有实质存在”。又,据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科学所能测到的实验数据亦即佛学所谓“

假有”,是在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之间产生的,已非该系统未被干扰时的本来状态不,一切法绝对真实的

物性是不可测到的,佛法说实相不可说,绝对正确。至于世人所感知的存在,有人类神经效应与心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