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伦理学 >>

以亚当·斯密的观点看抗震救灾之世象(5)

分享到:
101”这是人性的客观实情。

但承认这个客观情况,并不意味着说它就是合理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探讨的,正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指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而为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地活动。“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亚当·斯密认为,人具有同情的本性,“同在其它一切场合一样,我们应当用自己自然地用来看待别人的眼光,而不用自己自然地会用来看待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23]人应该而且实际上也具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能力,这是对自私人性最有利的制约。

在社会中生存的人,因为互相的依赖,会克制自己的自私倾向的:“俗话说,虽然对他自己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整体世界,但对其他人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虽然对他来说,自己的幸福可能比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幸福重要,但对其他任何一个人来说并不比别人的幸福重要。因此,虽然每个人心里确实必然宁爱自己而不爱别人,但是他不敢在人们面前采取这种态度,公开承认自己是按这一原则行事的。”[24]

亚当·斯密认为,就在这种克制中,人类社会形成了行为的一般准则,“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被恰当地称作责任感。这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并且是唯一的一条大部分人能用来指导他们行为的原则。”[25]人们应该按照这些一般准则来行事,因为对一般准则的遵守是整个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端赖人们较好地遵守这些责任。如果人类没有普遍地把尊重那些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人类社会就会崩溃。”[26]

对于一般准则的尊重,构成了高尚与卑鄙的分界线:“没有对于一般准则的这种神圣的尊重,就没有其行为非常值得信赖的人。正是这种尊重构成了有节操的正直的人和卑劣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27]

可见,自私只是亚当·斯密的理论预设,克制自私、遵守公认的社会道德才是亚当·斯密的本意,真的按照自私行事的人,是他所批判的。

而“范跑跑”恰恰就是公开承认自己是按自私原则行事的,还称这是在坚持自由原则,其无知无畏会叫身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的亚当·斯密大吃一惊的。

六、人的同情心是怎样引起社会道德的败坏的:本书的主旨

在本书中,亚当·斯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道德是怎样败坏的。

上文已述,人的同情是有两个方向的。人们更愿意去体会别人的成功与高兴,对于别人的失败与悲伤不会有太多同情的。他说:“我们夸耀自己的财富而隐瞒自己的贫穷,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同情我们的快乐而不是悲伤。我们不得不在公众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贫穷,并感到我们的处境虽然在公众面前暴露无遗,但是我们受到的痛苦却很少得到人们的同情,对我们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为耻辱了。”[28]这就形成了社会上“嫌贫爱富”的风气。这是人性不可避免的趋向,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是一致的,如我们的俗语说的“笑贫不笑娼”。

亚当·斯密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存在于中等阶层,中等阶层的人士走向成功必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在中等和低等的阶层中,取得美德的道路和取得财富(这种财富至少是这些阶层的人们能够合理地期望得到的)的道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极其相近的。在所有的中等和低等的职业里,真正的、扎实的能力加上谨慎的、正直的、坚定而有节制的行为,大多会取得成功。”[29]

但在上流社会,尤其是接近宫廷的圈子,却很少有美德存在:“不幸的是,在较高的阶层中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在宫廷里,在大人物的客厅里,成功和提升并不依靠博学多才、见闻广博的同自己地位相等的人的尊敬,而是依靠无知、专横和傲慢的上司们的怪诞、愚蠢的偏心;阿谀奉承和虚伪欺诈也经常比美德和才能更有用。”[30]

由于人们天然具有的喜欢接近、模仿上流社会和富裕阶级的心理趋向,整个社会的道德情操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败坏:“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需,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