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美学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2)

分享到:

鹅湖大义、兴善惟宽、章敬怀晖先后深入朝廷,使“两宫崇重,道俗宗仰”(18),从而
使南禅成为当时南北方首屈一指的佛教宗派,马祖道一禅法成为南禅的不二法门。
   从前面简略的历史回顾,可以说明,在从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时期中,以
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始终处于禅宗正脉的地位。他们的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禅学思
想及其美学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应该在重视和研究慧能美
学思想的同时,注意发掘神秀禅学思想中的美学意蕴。禅宗史实证明,无论是神秀还是
慧能,都没有离开东山法门的轨道,他们只是从不同侧面继承和发展了弘忍的禅法。如
果全面剖析他们的禅学及美学思想,就会发现,他们是异中有同,而且都与马祖道一开
创的洪州宗之后的彻头彻尾中国化的南宗禅有着重大差别。
      二
   让我们先从南能北秀对审美本体进行追问的思想谈起。
   大家知道,禅宗(无论是慧能创立的南宗禅,还是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是把心
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的,而“心”这个概念又是整个禅宗思想的理论基石,可以说
,禅宗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从把握本源(心)这一点出发而建立起来的。而“心”的内
涵则涉及禅宗的审美本体论。因为佛性论是禅宗及其美学的基本理论,而佛性论的实质
是心性论。诚然,慧能与神秀对“心”的解释是有着不同的理路的。
   观心源、息妄念,是神秀的审美本体观。神秀禅学是以心为根本的。他反复强调心
为“万法之根本”(19),并把那一颗清净无垢的本心(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视为人性的
灵光,是人性之美的本源,是生命之美的最集中的体现。禅家一生的参禅悟道,就是要
领悟、回归这一颗清净无垢的本心。神秀在《观心论》中,依一心而立净染的不同,指
出人心中有真妄二心之别,人们应该通过断妄修真的禅定修习,获得解脱。他说:“心
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万行具备。”(20)这是把心看成
世界万物乃至美丑善恶的“根本”,因而它是人们能否获得解脱的关键:“心为出世之
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 ”(21)他提醒人们应“觉察心源”(22),以发现和呈现人性
之美。他还指出:“故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一切众生皆悉清净。”(2
3)他认为人心中有一种“自心清净”之心,也就是“真如之心”即真如佛性,它是人性
之美的本源,是成佛的根本。另方面,他又认为人心中有一种“无明之心”,覆障了“
真如之心”,使之不能发挥作用。他说: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了四大五蕴本空、无我,了
   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其净心
   者即是无漏真如之心,其染心者即是有漏无明之心。此二种心,自
   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和合,互不相生。净心恒乐善因,染心常思恶
   业。若真如自觉,觉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证涅
   pán@②境。若随染造恶,受其缠覆,则名之为凡,于是沉沦三
   界,受种种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故。(24)
   在神秀看来,净染二者皆本一心,人自有之,通过修行,息妄显真,除染还净,了
悟本觉真心,使人性之美焕发出耀眼之光,即得解脱,达于人生的最高境界(佛陀境界
——审美境界)。
   必须指出,神秀是沿着弘忍思想的轨道发展的。在弘忍的禅学思想体系中,“守本
真心”论是其核心内容,他特别强调要守护住自己那一颗清净无垢的本心。在他看来,
人本来就具有一颗先天俱来的“真如心”,但因常常被世间尘缘(“五阴黑云”)障蔽
,不能发出它灿烂的光芒。因此,他的视点就集中在如何调摄自己心中那一种灵明不昧
的真如心之上。在他看来,只要守住这一自性圆满的清净心,便能证涅pán@②,得
佛果,到达解脱之彼岸。他在《最上乘论》中,反复强调“守真心念念莫住……念是妄
念不生,我所心减”,“凝守此心,妄念不生”,“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而神秀
却沿着弘忍的理路,依据《大乘起信论》的思想,通过对心之体用相即的分析,论证真
妄二心的一体同源、互不相生,从而强调了息妄修真这一“观心”修行禅法的可能性与
必要性。神秀立于“行”(修行实践),强调清除心中的那种世俗尘缘的污染之心(无
明之心),回归“本来俱有”的清净之心(真如之心),这无疑是对弘忍重视“守一真
心”的继承和发展。张说在《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里指出神秀的禅法内容是:“尔其
开法大略,则专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其入也,品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前后。趣定
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可见,神秀“专念息想,极力摄心”的“观
心”说,是一种与东山法门密切相关的禅法,带有某种传统禅学的色彩。所谓“观心”
,从不同角度解释,又可称之为“修心”、“摄心”、“了心”。其旨归乃是通过禅定
修行实践,息灭妄念,拂拭尘缘,回归自己本具的清净本心,进入与真如相契的佛陀境
界。
   现在我们来看看慧能的审美本体观。慧能提出了“道由心悟”(25)、“即心即佛”
(26)的命题。在慧能禅学那里, 心与性都不离现实的、具体的人们当下的心念,这是
一切美的本源。慧能所言之“心”,比较多的是指“妄心”、“邪心”,实际上指的是
人们当下的一念之心;慧能所言之“性”(一般用“本性”、“自性”、“人性”),
具有真如、佛性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义,它既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又是众生得以解脱
成佛的依据。诚然,慧能对“本性”的具体解释,已不同于传统的佛性——如来藏的思
想,他用般若实相说(“空”为根本)融摄楞伽心性论(“心”为根本),而将“性”
引向了人们当下之心。因此,他所说的本净的自性,主要是指众生之心念念不起妄心执
著之本性,是众生之心不起妄念的一种自然状态(27)。这样,在慧能的禅学及其美学思
想那里,实际上把活泼泼的人之为人的本性(生命)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