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美学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4)

分享到:

”所见之“性”,就会指向那种“清净心”、“真如心”而舍弃“污染心”、“无明心
”,就存在着通过修行而追求一种清净境界,虽然他是通过“三无”(“无念为宗,无
相为体,无住为本”(47))的修行法门,以求达到顿悟,然而“三无”正是要寻找一个
无思无虑无善无恶的清净无垢的心灵境界,仍然为楞伽以心为根本留下了一席之地,使
人们为把握这一终极境界(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呈显的境界)去上下求索。这又表现出
与神秀相似之处。这样,在慧能所追求的终极境界中,就出现了自然境界(无差别境界
)与清净境界的交错与重叠的现象。
   必须指出,无论是神秀还是慧能,他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终极境界——审美境界,与
洪州宗兴起以后的南宗禅是有重大差别的。马祖道一追求一种任性逍遥、随缘放旷、自
然适意的心灵境界,注意对流动的人生的把握,对圣洁的生命的执着,重视从日常普通
生活获得解脱,其解脱也就充满了自然的情趣与诗意。这集中表现在他提出的“平常心
是道”(48)的命题之中。所谓“平常心”乃是“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
凡无圣”(49),也就是排除了一切分别的、无对立的、绝对的般若直观,而这一般若直
观只能是世俗之心和日常生活的自然流露,是人身的自在任运,因为“著衣吃饭,长养
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50),乃是一种自然适意的、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与审美
境界。可见,马祖道一的终极境界,既不是神秀所向往的由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呈显出
的清净境界;也不同于慧能摇摆于自然境界与清净境界之间所出现的那种交错与重叠现
象。
      四
   “南能北秀”在对审美体验的探究方面,其思路也是有若干差异的。
   禅体验是禅宗借以区别于其他佛教宗派的独具的特质。而禅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
命体验,一种审美体验,因为审美体验是对于人的自身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一种体验活
动,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因而禅体验(又称般若直观)是“以悟为则”(51)的,要
在“悟”中领悟和把握自己的本来面目,呈显生命之美。“悟”的内涵则涉及禅宗的审
美体验论。在禅宗那里,般若体验(审美体验)乃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一种洞察,是基于
本觉自性的一种直观,是将能所消融于自心的一种体味。“悟”又涉及禅宗的审美认识
论。其“认识”并非通常所说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而是超越主客二分的一种洞察、直
观与体悟。这样,禅宗的审美认识论实为禅宗的审美体验论。
   无论是神秀还是慧能,他们都视“悟”为禅宗的生命与灵魂,因为禅的生活是以“
开悟”为始的,他们都主张在“开悟”中体验和把握内在生命,让人性之美放射出灿烂
之光。并且他们都主张“顿悟”。神秀说:“一念净心,顿超佛地”(52),“超凡证圣
,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53)慧能说:“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54),“
迷来经累动,悟则刹那间”(55)。然而,他们在如何“开悟”,如何获得般若体验(审
美体验)上存在差异。
   圭峰宗密曾论及顿渐:“就教有化仪之顿渐,应机之顿渐。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
,根性悟入之顿渐,发意修行之顿渐。”即是说顿渐可以约修行而言,也可以约证悟而
言。他还归纳了六种诸经论及诸禅门关于顿渐的不同说法:“或云先因渐修功成,豁然
顿悟。或云先须顿悟方可渐修。或云由顿修故顿悟。或云悟修皆渐。或云皆顿。或云法
无顿渐,顿渐在机。”(56)比较而言,神秀可谓渐修顿悟。勤拂拭,开智慧,是神秀的
审美体验观。由于神秀依一心而立净染之不同,因而十分强调通过修行实践以“息妄归
真”,在渐修中获得般若体验(审美体验)。他反复强调“坚持戒行,不忘精进”,“
觉察心源,勿令起恶”(57),“佛心清净,离有离无。……心色俱离,即无一物,是大
菩提树”(58),心体离念,妄想并除,即可“开慧门,闻是慧”(59), 证得法界一相
之如来境界。所以,宗密在列举“禅之三宗”时将神秀一系的禅归之于“息妄修心宗”
:“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
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60)可见,神
秀是背境观心、息灭妄念的渐修禅法。神会将神秀北宗的禅法归纳为:“凝心入定,住
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61)据敦煌本《坛经》第五节所载神秀那首著名的偈
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正集中地反映了神秀系
禅法的特点。慧能是主张悟修皆顿的:“自性自悟,顿悟顿修”(62),“迷即渐契,悟
人顿修”(63)。由于他着眼于直了心性的顿悟(“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64)),因而
与神秀北宗着眼于“息妄修心”的渐修有差别。
   但更为重要的差别,是在修(有心可修)与不修(无心可修)的分歧上。在慧能的
禅学及美学思想中,是主张“不假修证,当下即得”的。他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
心,不可得解脱”(65),强调佛与众生的区别,只在一念之间的意识转换。所谓“迷来
经累劫,悟在刹那间”(66),强调心灵的体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批评神秀北宗
“观心看净”的渐修:“起心看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故知看者却是妄也。……看
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67)他的弟子神会也反对修证。神会说:“众生本自心净,
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68)他一再批评神秀一心二门的渐修是“
障菩提”(69),认为正确的禅法是“单刀直入,直了见性,不言阶渐”(70)。总之,慧
能及其门人,是把不假修证的顿悟视为获得般若体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与方式的
。但是,由于慧能思想深处仍存在着“净”与“染”、“真心”与“妄心”的二元分别
,这样,就必然要求通过修行去除却“染污心”、“妄心”,以显现“清净心”、“真
心”,以获得对自性清净心的领悟与把握,从修行中获得般若体验,这就与他所主张的
不假修证、在一念相应的顿悟中获解脱的主张相矛盾。比如,慧能向他的门徒“授无相
戒”(71)、“授无相三归依戒”(72),这就与神秀北宗提倡修习“菩萨戒是持心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