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美学 >>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5)

分享到:

佛性为戒”(73)一样,都属于大乘戒法;而且慧能在对门徒授“无相戒”时,要他们唱
“归依自身三身佛”(74)、“发四弘大愿”(75)、行“无相忏悔”(76)等等,都是出于
约束学人的心灵的目的。慧能弟子神会也是对人心作“无明”与“佛性”的二元分别:
“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有则一时有,觉了者即佛性,不觉了即无明。”
(77)他在回答蒋义山法师关于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有人能见而有人不能见的问题
时说:“众生虽有真如之性,亦如大摩尼之宝,虽含光性,若无人磨治,终不明净,差
别之相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不遇善知识教令发心,众不能见差别之相,亦复如是。”
(78)这与神秀主张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何其相似乃尔。
   无论是神秀还是慧能,都与马祖道一对如何获得审美体验的理路有重大差别。马祖
道一明确指出对“道”(禅)的领悟和把握是不需要“修证”的。他说:“道不用修,
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79)因为佛是“自家本心
”,“自家本性”,因而“本有今有,不假修证坐禅”(80)。而应该让“平常心”(现
实的具体的人的当下之心)“自然逍遥”(81)地无取无舍、无所执著的自在任运,就能
“会其道”、“体会大道”(82),或者说,只要领悟到自心本来清净如同佛性,不必渐
修苦行,只需返观内心,就可明珠在握,深契本来面目,呈显人性美之光。这种“不假
修证”而“佛心自得”,当下即得而“无心是道”(83)的禅风,就与传统佛教在追寻清
净心灵境界时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的主张迥然有别,其本来面目的呈显、般若
体验(审美体验)的获得,是在刹那间的意识转换中闪现的。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南能北秀”在审美本体的追问、审美境界的向往和审
美体验的探究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他们的禅学及其美学思想的某些特点。这一切,反映
了神秀系北宗和慧能开创的前期南宗,正处于从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始自马祖道一
创立的洪州宗)的过渡时期,他们都没有离开东山法门的轨道,他们只是从不同侧面继
承和发展了弘忍的禅法,他们都还没有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
他们都还是与洪州宗之后的彻头彻尾中国化的南宗禅有着重大差别的“清净禅”(84)。
从早期禅宗到马祖道一开创的洪州宗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其中,以神秀为代
表的北宗禅是这个过渡时期的第一阶段,他们以“心”为根本的禅思想,已使禅法逐渐
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转化,从而它把息妄显真的动力、过程、结果,全都压缩到
了内在灵府,使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心性自觉;而慧能开创的前期南宗禅则
是这个过渡时期的第二阶段,它把般若“空”观引入修行实践,从而把心性自觉、心灵
体验又提升为一种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给后来的洪州宗取消修行转向自然
逍遥打开了一个通道(85)。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也可以作如是观。
   注释:
   (1)参见刘方《中国当代禅宗美学研究概观》,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66年1期

   (2)胡适《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纲领》,见《胡适说禅》, 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3)《宋高僧传》卷八《神秀传》。
   (4)见神会《答崇远法师问》,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中华书
局1983年版。
   (5)东山法门实应包括道信与弘忍两人的禅法, 因为弘忍的禅法乃是道信禅法的继
承和弘扬。据净觉《楞伽师资记》称,弘忍门人神秀应召入京,武则天问他:“所传之
法,谁家宗旨?”神秀回答:“禀蕲州东山法门。”又问:“依何典诰?”答曰:“依
《文殊说般若》一行三昧。”而“一行三昧”为东山法门之根本,因“一行三昧”是由
道信倡导的。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引用了《文殊说般若经》中关于“一行三昧
”的大段论述,以“一行三昧”的念佛与《楞伽经》的“诸佛心第一”相结合,成为他
的安心方便法门。所以《楞伽师资记》又称:“缘京洛道俗称叹蕲州东山多有得果人,
故曰东山法门。”唐人李知非称:“蕲州东山道信禅师,远近咸称东山法门。”(见李
知非为净觉《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所作《略序》,此序约作于开元十五年即727 年。
)《宋高僧传·神秀传》也称:“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6)《传法宝记》称他“令望所归,……十余年间,道俗投学者,天下十八九”;
《楞枷人法志》说他“时四方请益,九众师横,虚往实归,月逾千计”;《历代法宝记
》也说他“后四十余年,接引道俗,四方龙象,归依奔凑。”在众多门徒中,涌现了大
批杰出的禅众领袖。《楞伽人法志》称引弘忍临终前的话说:“如吾一生,教人无数,
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
   (7)从《祖堂集》以下, 便以与慧能一系对峙的弘忍门下的其他弟子为“北宗”。
《传法宝记》以法如和神秀为一脉相承,在《楞伽人法志》中,玄赜也把自己和神秀并
列,说弘忍临终嘱托中有“汝与神秀,当以佛日再晖,心灯重照”。
   (8) 参见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第三章第一节中对“东山门下十大弟子”的考辨
和对“法如、老安、玄赜、神秀及其周边禅门”的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见《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唐文拾遗》卷六七。 在今少林寺东二里
许,有法如塔,塔中有额,额曰《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此碑立于法如圆寂之
当年,即永昌元年(689 年)七月二十七日,这是关于禅宗传承史料的最早文献。法如
于贞观十二年(638 年)生于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显庆元年(656年)出家, 显
庆三年(658)至咸亨五年(674年即弘忍去世之年)师事弘忍达16年,弘道元年(683
年)得度少林寺,于垂拱二年(686年)于少林寺集众开禅。
   (10)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是神秀死后不久所作)以及《楞伽人法志》、
《传法宝记》是最早系统记载神秀生平和思想的文献。据记载,神秀俗姓李,陈留尉氏
(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隋末。早年博览经史,唐武德八年(625年)在洛阳天宫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