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宋元明清佛教史 >>

辽墓中所见佛教因素(5)

分享到:

   随葬品是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所必需,如同生者之存于世间,因此随葬品也会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信仰。在佛教盛行的辽代中后期,世俗的人们无论生于世上,还是准备往生极乐世界,皆笃信佛陀的保佑。因此把所用之物做成具有佛家意义的形状,或以吉祥纹饰装饰之,期望起到保佑平安之能事,而据此亦可一窥佛教的深入影响。

     五、墓葬形制

   辽代墓葬在早期以圆形或方形多室墓为多,辽道宗清宁以后,开始出现八角或六角形单室墓并日益盛行。考古发现有大康四年(1078)建平三家乡辽秦德昌墓平面为八角形。地近辽武安州规模宏大寺院的敖汉旗喇嘛沟辽代晚期墓平面八角形,河北宣化韩师训墓(1111)则是前室方形后室六角形的仿木构双室墓(注:张家口宣化区文管所《河北宣化下巴里辽韩师训墓》,《文物》1992年6期1~11页。)。以上墓的主人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特别是喇嘛沟的墓主人可能还是传授佛法的重要人物。综观以上墓葬分别分布在辽东京道、中京道、上京道、西京道等地,可以看出多角形墓葬从清宁年间开始,遍及辽政权的辖区。为何辽人在辽代中期以后抛却简捷易开挖的方形墓室和传统唐风的圆形墓室,采用多角形,特别是八角形的墓室形状?而且有些墓葬在内部又建有豪华考究的木椁,依然是八角或六角形状,这种做法似乎不足以用沿袭旧制或节约能源等解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是与当时密教信仰有关。密教的内容除了延续唐代的金刚乘,还新传入了无上瑜珈密教(注:吕建福《中国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463~473页。)。瑜珈密教增加了对“八大菩萨”、“八大灵塔”的崇拜。这首先影响了相关的佛教建筑,特别是作为佛教象征建筑的塔。塔梵文名为窣堵波(stupa),其原来主要用途是埋葬佛陀的舍利,后来慢慢成为佛教主要崇拜供养对象。舍利子原先是置放于塔的平头里面的。在佛教中国化后,覆钵塔在中国也演变为楼阁式和密檐式两种,和中国历代建筑地下墓室的习俗相结合,舍利子也开始被置于塔基下面的“地宫”,其平面形状基本和塔基是一样的。近年来一些辽代的佛塔在发掘后,其地宫内一般都藏有舍利子,如沈阳塔湾舍利塔(1044)又称无垢净光舍利佛塔,砖筑,即为八角十三层。作为辽代佛教见证的佛塔,据初步统计五京之内目前幸存100余座,其形制仅5%左右为方形塔且仅见于朝阳地区。另有不到5%的辽塔为六角形,当为宋式风格。其余90%以上平面为八角形。而八角形墓葬的流行正是佛教在辽地走向全盛的时期。
   作为佛教信徒,对于自己最终归宿的设想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信仰的制约,往往希望借助佛法的力量而向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作为同样是埋藏尸骨的墓室,其平面完全有可能模仿佛塔的地宫建制。因而众多的辽地佛教信徒便开始模仿建造形似佛塔八角形地宫的墓葬,而这种形式由于后来采取的人数众多而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各家竞相仿效而形成一种风俗。
   辽代佛教流行甚广,从皇室贵戚至士庶平民,自高僧大德到一般民众,无不信奉。其表现在很多方面,或读诵行持,或建造经幢,或刻制石经,或造立尊像。从本文所论述的墓葬出土的一些文字、图像和实物资料看来,民间对三宝崇信的程度远远超出文献记载的情况,使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可以一窥当时佛法弘扬于辽地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