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历史 >> 中国佛教历史综论 >>

大理佛教(5)

分享到:


无为寺位于在苍山兰峰之麓,环境清幽,南临双鸳溪,曾为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期又多次复修扩建。无为寺,离古城北门五公里,沿南阳村侧西行约六公里,可抵达。


寺庙为东西向,由大门、过厅、大殿、南北厢房所组成,隐于松柏之中,环境优美。寺门为翠华楼,东北有驻跸台,传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住此而得名。翠华楼传为忽必烈的随从大理国段氏的后裔段福始建,段福在翠华楼曾作《翠华台扈从诗》:“叨从万乘陟兰峰,一片青螺起梵钟;日映仗霞祥彩遍,花明辇路景光重。天戈肃肃参岩竹,仙乐泠泠响涧松;伫看玉毫明海国,朱旗挥霍拥苍龙。”无为寺有八景:传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曾在这里晒经书,所以有’晒经坡’;无世祖忽必烈片大理时,曾在附近驻兵,有’驻跸台’(帝王出行时没途停留暂住称驻跸);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汝南王朱有枥居大理期间,曾在无为寺听经学法,并写了篇《无为寺记》,刻在玉磬碑上,玉磬碑石口极高,叩之如敲玉磬,是镇寺之宝;寺后有一汪清泉,传说可以用来衔桥、翠华楼、阁老岩,寺前800多年树龄的香杉树,于是,有人便把八景归纳为一副对联:

坡曰晒经,风敲玉磬,趁日暖风和,跨过月桥登驻跸;

泉名救疫,树立香杉,爱山青树古,闲邀阁老步华楼。


原门匾“无为寺”三字,为江西临川人书法家李瑞书写。现在所悬挂之正匾是著名书法艺术大师回族人马丽生书写的。清光绪年间,太和县令南海人刘安科游无为寺时,曾留下一副对联:

边城劫火曾经,此间楼滴翠华,驻跸争传元世祖;

树色溪声无恙,何处碑寻玉磬,挥毫空忆汝南王。


无为寺地境清,视野开阔,除八景还有五老樟,即一排五棵石峰列峙,就像寺的屏障,寺左右山峰怀抱,有如太极图形。元末明初,大理段氏总管段功之女段宝姬在无为寺畔建兰苑隐居,则更是一段千古佳话。段宝姬,又名羌娜或僧娜、僧奴。元至正二十六年,其父段功被梁王用孔雀胆毒死后,段宝姬一心为父报仇,自愿嫁给四川建昌(今西昌)头人阿黎为妻,欲借兵报仇,但阿黎沉湎酒色,无心帮宝姬报仇。宝姬见报仇无望,与阿黎感情破裂,心灰意冷。明朝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赦免了大理段氏,宝姬闻讯,悲喜交加,最后在大理名士杨安道等好友的帮助下,携女归宗大理。可经历国破家亡、夫妻离散的打击后,宝姬早已看破红尘,毅然皈依佛门。并在众好友的支持下,在无为寺畔建起一个兰苑,命名为“龙渊庵”,在苑内遍种奇兰,以兰修身。据传,当时兰苑内各种兰花达数千盆,盆盆高雅脱俗,芳香四溢。她还自号“兰室居士”,并经常与无为寺的住持达果和尚、荡山寺的无极大师及杨安道、张继白、杨黼等大理的大德高僧、文人墨客在兰苑内吟诗作对、琴棋书画、以文会友。后来,她还在龙渊庵内整理写成了大理历史上的第一部描写兰花的著作--《南中幽芳录》,一时传为佳话。


1985年被大理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寺庙历史悠久,文物损毁严重,最近,大理市文化局对其进行了保护性维护。按照“修旧如旧”、“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文物维护原则,无为寺一期保护维修投入59万元,已完成照壁、碧荷池、月衔桥、山门的保护维修。目前,二期、三期保护维修方案已经过有关专家论证。二期保护维修拟投入资金80万元,对主体文物无为寺大殿、两厢、翠华楼、寺门进行翻修。市文化局计划逐步将无为八景全面恢复,将无为寺打造成既具有佛教文化特点,又具有大理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现无为寺主持为释净空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