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缘起论到解脱(3)
时间:2008-07-25 17:46来源:地藏论坛作者:乔凤杰 点击:
这六识在与六根、六境的共同作用产生认识与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新的薰习过程。主体经过薰习所获得的经验等,又通过末那识重新储藏在阿赖耶识中,参与继续的行与轮回。阿赖耶识是诸识的种子,更是诸法显现的依据。当然,这里把阿赖耶识作为生死轮回的主体,与佛教的无我说是不矛盾的。此处的所谓主体,也是缘起性空、不断变化的,并非是永恒不变的,只是一个假名而已。人们平常所谓的我,其实只是末那识对阿赖耶识的执持而已。
对认识的来源问题,世俗的观点大致有两种。其一种观点认为,人之初,心如白纸,什么都没有。人的一切认识,都由生活经验而渐渐生起与发展。人如果不和外界接触,心就什么也不会有。一切均从来自于经验。其另一种观点认为,认识作用的种种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如想象、思考、推测等种种认识功能。人的认识,是这些先天的认识潜能与外界的触对而引发的。人是理性的存在。佛教对认识的看法,不同于此两者,而是本有说与新熏说的合一。佛教认为,有情众生,为身心相依的共存体;人的认识活动,是无始以来的从心到意到识和从识到意到心的不断交流过程。无始以来,人即有此心此意此识,人的不断的认识过程,则又熏习改变着此识此意此心。虽然,就真实而言,所有的识也是缘起之法,但是,在逻辑上,作为根本种子的阿赖耶识,可以被看作是因果轮回的主体。阿赖耶识的记忆、保留、变现功能,使个体的心识能量不断积累与发展。
就表面上看,万法唯识的论述,是在讲解佛教的认识论。其实,佛教的一切说法,均是在为其独特的解脱论服务的。万法唯识的道理,是在告诉人们,没有获得般若智慧的世间的人们,只能生活在唯识显现的人的认识世界里。人以自己的不真实的认识世界为根据所产生的一切生活观念,其实是不可靠的。若要产生正确的生活观念,必须通过佛教的修行,获得能够证悟世界真实的般若智慧。万法唯识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对性空假有说的补充说明。性空假有说阐述了现象世界的虚幻性,万法唯识说告诉了人们之所以不能感受世界真实的原因,并为原始佛教的十二因缘理论中的因果轮回与解脱成佛设定了一个使逻辑上的主体。
在这里,我们需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佛教常说的世界的真正含义。笔者认为,佛教所讲的世界,与我们常讲的客观世界,是不能等同的。我们常讲的客观世界,指的是真实存在的客体,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而佛教所讲的世界,是就人的生存环境而言的。对人这个生活的主体来讲,真正被我作为生存环境的,只是主体能够感受到的那个主体的世界。只有主体所感受到的、能够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的那个主体的世界,才能对我的行为与观念产生真正的影响。
人生活的世界,均是个人主体感受的世界。客观世界自然是客观的,有其存在的本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存在本质的客观的真实。人只能生活在主体感受的世界里。任何人生活的世界,都是此人主体感受的世界,无论你感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万法唯识,其实也在说明,人对存在本质的认识,其实是受到个人心识的影响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是无法知道存在的本质的。对存在本质的了解,常有两种途径:其一,是通过证悟到存在本质的圣人对我们的说教;其二,是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亲身去证悟。这两种途径,均可使人对存在本质进行了解,然而,对存在本质的确认,却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亲身去证悟。因此,对于人的解脱来说,证悟缘起论所揭示的这一存在本质,是唯一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有人认为,万法唯识说是一种宇宙创生论。对此,笔者尚不能完全接受。就佛教对世俗的我的人生意义而言,所谓的万法唯识,与宇宙创生无关。即使是万法皆空的虚幻世界,其不断的变化仍然是真实的。我们可以理解佛性显现世界的说法,但是,无论如何,客观的物质世界不可能是由主体的心识所生成。我坚信,佛教的教理也不可能如此地反常识。从佛教各宗派对修心的重视程度,其实就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其思维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一致的内省性特色。内省性的思维,关心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质构成,而是能对我的行为观念产生影响的主体的感受世界。如果我们从构成论或者生成论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的诸多哲学理论,将使这些古老的哲学思想变得异常令人费解。万法唯识的理论告诉我们,对我真正产生影响的意义世界,乃是主体心识的变现。而真正有关宇宙实相的理论,乃是下面所述的真空妙有说。
3、本体论层面的解说
性空假有说,非常清晰地讲述了万法因缘起而自性空但又是假有的道理;万法唯识说,详细地论述了我们的主体心识与感受世界的关系。沿着我们认识的思想路线,我们自然要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系列问题,即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性空假有的世界的真实状况是什么呢?我们的主体感受世界如何才能与客观的真实世界保持一致呢?
世界的真实即万法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佛教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是佛性,也就是世界万法的真实面目。对这一宇宙的佛性,在不同的经典里,说法不同,如真如、法界、法性、佛、实相,等等。那么,这一作为宇宙本体的佛性又是什么呢?仍是佛性。
佛教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万法本体的佛性,只能是超验的,不能是我们经验中的任何一个。任何经验的东西,都不能作为经验世界的本体。我们只能说经验世界的本体是佛性,然后通过我们的修行来体悟这一宇宙本体,而不能再具体地说明这一作为宇宙本体的佛性是什么。
结合我们上述对经验世界即现象界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从现象界看,宇宙的真实面目即是诸法因缘起而的性空假有。然而,从本体论[x]的层面看,无论这个经验的世界如何的变化,它总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也就是说,对于变化着的、没有自性的经验世界的任何一个个体来说,这个世界自然是虚幻的;然而,就宇宙万法的整体来说,这个世界肯定是存在着的。这一存在的真实状态,即是佛教所讲的佛性、实相、真如、法界、法性、佛,等等。
对宇宙本体的论述,如果到此为止,其实仍然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游戏,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笔者认为,佛教之所以是一种完全的宗教,特别是一种能够在有神论传统极其久远的中国蓬勃发展起来的宗教,乃是因为佛教对世界的真实赋予了神的属性。这一神的属性,即佛教所讲的作为宇宙实相(即佛性)的真空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