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生活 >> 综论 >>

从缘起论到解脱(6)

分享到:


  由于能否认识存在的本质即宇宙万法的实相,在于能否显现自身本有的真心,因此,对精神解脱来说,显现自身本有的真心,其实已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当我们以妄心认识宇宙万法时,我们所认识到的自然不是宇宙的实相;本来,宇宙万法的实相乃是因缘而起的性空假有,可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认识能力的限制,却常常把这种性空假有的虚幻假象执以为真实;正因为我们常执假为真,执虚幻为实,所以我们常常非常执著于对这些虚幻的假象的追求;也正因为我们的追求非常执著,而这些虚幻的假象始终不可能让我们的追求获得满足,所以也就给我们带来了无法消除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按照佛教的逻辑,主体的认识能力、对宇宙万法的认识结果、人们的生活观念,与人们的精神感受,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妄心的有限的认识能力、错误的认识即执虚幻万法为真实的理念、错误的生活观念即执著追求的观念,均可以导致人们产生痛苦的精神感受,而这些因素又是一个相互制约的锁链。正是在此认识基础上,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佛教宗派,从不同的层面切入,提出了众多不同的消除人生痛苦的修行方法:原始佛教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纠正人们的错误观念与错误行为,般若空宗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纠正人们对宇宙万法的错误认识,而涅槃有宗采用的主要方法,则是使人们潜在的能量巨大的认识与实践的主体兼客体的真心显现出来。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对缘起论所揭示的宇宙实相的认识,就佛教而言,应该是最为根本的。我们知道,主体的认识能力与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共同决定了我们所能获得的认识结果。当我们的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限时,主体、客体与认识结果之间的分别是很明显的。但是,当我们的认识能力达到无限时,我们的认识结果,也就是客体在主体中所显现的内容,则既是我们的全部认识能力,更是客体的全部真实;此时,主体、客体、认识结果,其实已经统一,其实已经是一回事。

  另外,由于佛教的真心不仅是具有无限认识能力的认识主体,更是具有完全正确的生活能力的实践主体,所以,在终极意义上,真心的显现、宇宙的实相,以及正确的生活观念,其实全是一回事。此时,再回到佛教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就完全可以理解,在获得无限的认识能力的前提下,佛教所言的法性、实相、佛性、真心、净心、如来藏、佛,等等,原来真的可以是一回事。

  染心、假相、妄念,均是导致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看,它们又是一回事。因此,我们可以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也可以择其一而对治。无论如何对治,其终极意义的结果,必然是一致的,即获得对缘起论所揭示的这一存在本质的确认性证悟。
  总之,笔者认为,从现实人生的角度看,佛教所讲的解脱,至少乃是一种精神解脱;作为整个佛教理论基石的缘起论,乃是佛教对存在本质的论述;人能否获得精神的永久解脱,取决于自身能否获得对缘起论所揭示的这一宇宙万法的存在本质的确认性证悟。

  注释:

  [i] 本部分有关沙门思想与婆罗门思想的介绍,笔者主要参阅了[英]渥德尔著、王世安译的《印度佛教史》、吕澂先生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赖永海先生的《中国佛教文化论》中的相关论述。
  [ii] 《杂阿含经》卷二。
  [iii] 对佛教的缘起论,著名佛教学者赖永海先生非常重视,常称其为佛教理论的基石或细胞。本文的研究,即是在赖先生的提议与指导下完成的。
  [iv] 这些分类说法,见《佛学大辞典》电子版中的《佛光大辞典》对缘起论的叙述。
  [v] 这里所谓的现象论,是指对现象本身进行分析的理论。
  [vi] 本部分对性空假有问题的论述,得益于著名佛教学者洪修平先生的教诲。此部分的一些语句,也来源于笔者在课堂上对洪先生所授《肇论》一课所作的笔记。
  [vii] 这里所谓的认识论,并非方法论意义上的知识论,而是特指有关人的认识形成原理的理论。因此,基于认识论对缘起论的解说,即是对人们之所以产生虚幻认识的原因的具体说明。
  [viii] 笔者认为,佛教所讲的法,与海德格尔所讲的存在者,在现象的意义上,是可以认为一致的。当然,我们切不可在任何意义上均把海德格尔的存在者与佛教的法混为一谈。在思想逻辑上,海德格尔有关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的较为清晰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佛教的佛性与法的关系问题。
  [ix] 把阿赖耶识作为主体这一说法,仅可限定在认识论的范畴内。就事实而言,这一姑且被当作主体的阿赖耶识,其实也是缘起的产物,是没有自性的,自然也是本性空的。我们切不可把它与本文后面述及的佛性混为一谈。
  [x] 这时所谓的本体论,是指对本体进行解说的理论。本体,是哲学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主流的传统西方哲学对本体的讨论,主要是在以主客两分为前提的知识论的范畴内进行的。在知识论的范畴内,人们对本体的认识,大致有两种意向:其一,是主体通过客体的无穷追问而获得关于本质的真理;其二,乃是通过对经验的放弃而使主体中呈现出关于本质的先验的绝对知识。而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本体的了解,乃是一个证悟过程,乃是通过对一切执著的破除,来证悟那个没有主客、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等所有的经验概念的宇宙整体的本来面目。自然,这里所谓的本体论层面的解说,是建立这种形式的对本体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这是在阅读本部分内容是应该注意到的。
  [xi] 著名佛教学者赖永海先生的《中国佛性论》,对佛教发展史上各个宗派的佛性问题进行了详实、准确、系统、严密的论证,是一部难得的学术专著;具有丰富的修证经验的元音老人,从修证的角度,在其对明心见性的论述中,结合自己的修行体悟对佛性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笔者这里对于佛性的认识,得益于赖永海先生的《中国佛性论》与元音老人的《佛法修证心要》、《心经抉隐》中对佛性的详细论述。
  [xii] 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著,陈启伟译.泛神论要义[M]第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
  [xiii] 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著,陈启伟译.泛神论要义[M]第33-3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
  [xiv] 笔者认为,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著、陈启伟先生译的《泛神论要义》中对于宇宙整体即上帝的许多论述,与佛教的佛性问题虽然并不相同,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该书中尚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清晰地理解佛教所谓的真空妙有的佛性问题。因文章篇幅与版权问题的限制,此处无法更多引用,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