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佛辨——兼论韩愈诗歌之于唐宋诗风变迁的过渡意义(5)
时间:2009-04-28 13:40来源:[长春]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3作者:王树海 点击:
/k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对早春气息的感悟分外警绝,贵似油,润如酥的小雨, 遥看浅嫩泛绿近观似无的草色,给人多少生意的鼓舞!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绝对比如烟如云的杨柳塞满皇都的盛春、当夏要好得远,诗人有意无意之间似有一种寄托。像这类诗对后世乃至宋诗的影响似乎更趋深远,例如苏轼之《初冬》诗,“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3](P1793)。“荆公早年悟其机杼,平生绝句实得于此。 ”[3](P1793)若从该诗的表现做量的分析,诉诸议论的成分已占居了大半。从此, 亦能见其与宋诗的斩割不断的联系。
韩愈自身是一个深刻的悖论,他以排佛名世,骨子里却与佛禅有着深刻、 蒙昧未彰的纠结。韩诗得佛禅启示、浸润所形成的独特风貌,为宋诗艰难的蜕变和催生提供了范型,助长了信心。从总体上说来,宋诗相较于唐诗,其命运,遭逢多舛多诟,“以不唐病宋”[13](P210)者代有其人。“宋人生唐后,开辟真为难。”在唐人一座座诗的丰碑面前,“幸”与“不幸”的宋人,不能不求新求变。如何变,变作什么?经过长期的摸索,他们上溯盯住了韩愈,从此发端,逮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时,宋诗学唐又异于唐的自家面目终得形成,而韩诗的过渡意义,桥梁纽带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也是韩愈所始料未及的。
注释:
①本文之于唐诗的分期不取“初、盛、中、晚”之定例, 而迳以“前期唐诗”“后期唐诗”分别,出于如下考虑:着眼于本课题的宗旨,主要考稽探究佛禅之于唐宋诗风变迁的影响、交互作用等,而佛禅的发展变易却不宜以“初、盛、中、晚”目之。前、后两期之分的界点,大致准于“安史之乱”(755—763),如此分期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安史之乱”前,南宗禅的实际创立者神会虽为南宗禅“殉命忘躯”,几经贬徙而费毕生精力,但其成为禅门正统的结果却是在“安史之乱”后,亦即在神会死后36年,即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 )才由政府下敕定为第七祖,于是南宗地位才得以真正确立,它不仅标志着新禅宗诞生,同时也宣告了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②因其联句较多,如《城南联句》《斗鸡联句》等,且篇幅均长,字亦古怪, 故不予胪列。详见钱仲联先生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下两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