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文学综论 >>

藏教与佛教对藏文学的影响(6)

分享到:

   总之,作品通过描写残酷的战争,刻划统治阶级的丑恶本性来诠释苦谛;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纯洁的爱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来演释集谛,其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进入抛弃世俗的繁闹杂事,消除贪恋烦恼,获得涅槃解脱的灭道二谛的境界。

   《颇罗鼐传》是朵噶·次仁旺杰的另一部名作,其主人公颇罗鼐·索朗多杰(1689-1747年)是其作者次仁旺杰的同时代人。他们共经历并参与了当时西藏地方发生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颇罗鼐以其出类拔萃的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良将,政坛中的能臣,威名赫赫,威震遐迩,堪称一代风流人物。

   《颇罗鼐传》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世俗人物传记。它在详细记述颇罗鼐从降生一直到去世的全部主要事迹,通过对颇罗鼐外抗准噶尔部族的侵扰,内平隆布鼐和阿尔布巴之乱等业绩的记述,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十八世纪前后,西藏地区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的同时,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也弥漫着郁烈的宗教气息,渗漏出浓重的佛教色彩。如书中写道:“……这时,颇罗鼐台吉想道:哎呀,人生间不过是虚无梦幻,刹时即灭,无常、不定而多变。因此,一切事物的本性,就是在生的最后必然死亡。如今,我已临近死亡了。……无论是谁,没有不被死亡征服的,何独我一人!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眷属亲友并非前生结交而同来。以前生生世世或生为神,或生为人,一切富贵享受,只能留下而投生今世。不但如此,就是同生的躯体也只能抛弃而独自死去。那么,为什么还要贪恋眼前的享受?!想到此,顿觉生老病死的苦轮,滚滚转动不已。本非实有,而认为真,实属非是。以此念为罪过,因知万物轮回涅槃,均系虚无梦幻。真正存在者,连微尘那么点的东西也没有。生起了这样对于空性的深刻信念。……”

   总之,作品时不时地插入宣传佛教的内容,使我们感觉到作者在记述和歌颂这位文武全才、有胆有识的西藏政界要人,驰骋疆场、赫赫有名的乱世英雄的时候,也时刻不忘宣传宗教、诠释佛法的苦心。

   藏戏产生于十四世纪,是一种广大藏族僧侣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藏戏经常演出的著名剧目有《汉妃尼妃》、《朗萨雯波》、《诺桑王子》、《赤美更登》、《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白玛文巴》等八大藏戏。另外还有《云乘王子》、《热琼巴》、《德巴登巴》、《索白旺曲》、《敬巴钦布》等剧目。剧本内容广泛,取材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佛经故事和社会事件等。其中取材于佛经故事的剧本为数最多,并且除了《汉妃尼妃》的主题思想是赞美汉藏、尼藏的友谊,歌颂民族团结外,其他剧本都是宣传佛教人生观、解脱观,演绎佛教哲学思想的。我们不谈直接取材于佛经故事和描写宗教人物的剧本,光从学者们公认是描写社会现实斗争的《朗萨雯波》中,也不难看出藏族古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四圣谛”。《朗萨雯波》的故事说的是:

   后藏娘堆地方有一位平民姑娘,叫朗萨斐波,被当地的统治者扎钦巴强娶她为儿媳。朗萨嫁到扎钦巴家后,虽终日辛勤操劳,但却受尽欺凌虐待,最后活活被扎钦巴父子打死。死后魂游地府,又因生前善业之力得以还阳。复活后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苦海,遂遁入空门。最后扎钦巴父子也受佛法教化,皈依正法。

   乍看起来,此剧是反映封建农奴社会的黑暗面,揭露以扎钦巴父子为代表的农奴主的残暴专横。但只要我们透过描写社会黑暗辛酸和统治阶级的蛮横强暴的重云浓雾,去细细揣摩和领悟作者最深层的意图及隐秘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表壳下的思想,就不难领会到剧本描写社会丑恶是为了达到使人感知现世可憎可恶,佛法可亲可敬,进而对现世产生厌离之心,导向专心向佛的目的。作者的真正创作意图是通过朗萨斐波其人,来宣传人生无常、轮回苦海的佛教“四真谛”的思想;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结局,来规劝人们信佛修法,并以扎钦巴父子也受到佛法感化,改恶从善,皈依正法的结局,来充分显示佛法的威力。

   十九世纪以来,高原上出现了一批以动物等的形象为比喻的寓言体短篇小说。如《猴鸟的故事》、《白公鸡》、《茶酒夸功》、《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莲池歌舞》等等。它们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形象,故事生动有趣,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广为读者所喜爱。《莲池歌舞》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莲花园里,群蜂飞翔游戏。金蜂玉蜂夫妇俩在园中欢闹嬉戏。一天金蜂在空中飞翔,玉蜂在花中饮甘浆,刹时乌去突起,莲花一齐闭缩,把玉蜂活活憋死在花蕊中。于是,金蜂万念俱灭,去山顶寻师学法,修炼菩提行。

   不言而喻,此篇寓言体小说的主题思想也是通过玉蜂的不幸遭遇和金蜂的痛苦和觉悟,来宣传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唯有及时修法,才得解脱苦难的佛法“四圣谛”的。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它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除暴安良、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写,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恢宏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反映了古代藏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及其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格萨尔王传》主要以民间说唱艺人的口头说唱形式在广大藏族群众中流传,从目前搜集整理的情况看,至少有一百部左右,约为一百万诗行,一千多万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极为广泛,思想内容异常丰富深厚,从不同角度显示出多种多样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因而具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真、善、美与假、丑、恶之间的斗争,象一条红线,贯穿了《格萨尔王传》;对真、善、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成为整部史诗的主旋律。《格萨尔王传》在表现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的同时,热情讴歌了人的力量和智慧、描述了藏族先民同大自然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深刻地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社会理想、着意描绘了岭国这样一个藏族人民心中的理想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