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综论 >>

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一)(4)

分享到:

  唐中期造像的典型代表是首都博物馆珍藏的铜镀金弥勒佛像。此尊通高11厘米。善跏趺坐姿,为此尊形象重要标识。左手结说法印,右手置右膝上。头饰磨光高肉髻,面相圆润,神态庄肃。上身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衣纹写实自然,圆转流畅。尤其是下腹和腿部衣纹呈U字形分布,形象地体现出衣服轻薄柔软的质感。通观这尊造像,躯体挺直,比例均衡,肌肉饱满,肌肤质感细腻,造型大方,气势恢宏,堪称盛唐造像的典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这尊造像在题材和姿势上也体现出时代的特性,因为这种姿势的弥勒佛与武则天的崇奉和提倡有关。据记载,武则天为宣传她改唐为周的合理性,自称弥勒佛“下生”,在天下各州建大云寺,藏《大云经》,大造弥勒下生佛像。当时的幽州也建有一座大云寺。这尊弥勒佛像表现的是弥勒下生说法度众生的姿势,正是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

  在今天的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和炳灵寺等石窟中也都有这种造型姿势的弥勒佛巨像,都是有纪年可考的盛唐之作。(图6)另外,首都博物馆珍藏的一通唐神功二年(698年)石造像碑也很有代表性,它表现的当时幽州地方文化特色十分浓厚(图7见封三)。唐代晚期造像的重要代表是房山孔水洞大历五年(770年)的“万佛法会图”浮雕图画。佛像浮雕在一块块大理石石板上然后整体拼接,组成一幅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场面。



图六

图八

图十

画面上释迦佛居中,左右分别有骑狮文殊和骑象普贤二菩萨,三主尊周围又有众多佛、菩萨和护法神像。构图井然有序,场面气势恢宏,将释迦佛说法的场面和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JP2〗这幅浮雕画在构图上应该说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是从人物的雕刻看,明显不及盛唐人物雕刻的水平,人物体态臃肿,缺乏张力,衣纹绵软无力,手法也不很细腻,佛像面相千篇一律,缺少变化,整体表现出明显的衰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