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造像 >> 综论 >>

北京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二)(5)

分享到:

  另外,清康熙和乾隆时北京除宫廷制作藏式佛像外,民间也有制作,但民间大多是仿宫廷造像样式制作。现存民间造像都不署年款,但造型样式与工艺特征与宫廷造像都非常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清代北京宫廷佛教造像,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局限于讨论康熙和乾隆两个时期的,因为过去只发现有这两个时期的造像实物和相关的文献记载。2002年年初,著名佛像收藏家夏景春先生偶然从古玩市场上购得一尊刻有雍正年款(1723-1735年)的弥勒菩萨造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文物发现,它对藏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尊弥勒菩萨像高24厘米。黄铜镀金。全身为菩萨装束,头戴花冠,顶结葫芦状高发髻,耳际有宝缯向上蛇形翻卷。大耳垂圆环,圆环下又坠花瓣。面形圆润,额部高广,双目低垂,神态沉静,仪容娟秀。上身胸前饰联珠式网状璎珞,如同永宣宫廷菩萨装造像样式,双肩搭帔帛,帔帛绕臂腕后垂于莲座两侧,下身着长裙。衣纹比较简略,仅在小腿处翻起一道大衣边,全身还有手钏、臂钏和足钏等装饰。肩宽腰细,头部略向右偏,躯体姿势生动优美。双手在胸前结说法印,左右手各牵一莲茎,开在两肩的莲花花蕊上分别置有法车仑和净水瓶,为弥勒菩萨形象的重要标识。半跏坐双层束腰莲花座上,右腿盘,左腿下垂。莲瓣饱满,上有卷草装饰。束腰较宽大,束腰上及莲座底沿的直边上阴刻有缠枝莲纹饰。莲座后部座面边沿上刻有“大清雍正年敬造”七字刻款。字体工整清秀,为目前清代雍正朝宫廷造像仅见的一例。整躯造型端庄大方,做工精细,保存完好无损。目前这尊造像已经过多位专家鉴定,大家意见一致,认为它完全真实可靠。由此可见,清代宫廷造像又有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清代雍正造像。关于清代雍正造像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制作规模等相关情况,笔者将另文进行探讨。?

  ① 《梁高僧传》卷10《佛图澄》。?
  ② 《梁高僧传》卷3《昙无竭》。?
  ③④ 《魏书·释老志》。?
  ⑤⑥ 《梁高僧传》。?
  ⑦ 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⑧ 《北京文物精华大系·石雕卷》第25图。?
  ⑨ 《北京文物精华大系·石雕卷》第26图。?
  ⑩ 《北京文物精华大系·石雕卷》第28图。?
?B11? 杨伯达:《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像的艺术风格与特征》,《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第2期。?
?B12? 黄春和:《唐幽州城区佛寺考》,《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4期。?
?B13? 《大云经》又称《大方等无想经》,北凉昙无忏译,共6卷37品。《资治通鉴》卷204记
载:唐载初元年(689年),〖JP2〗沙门表上《大云经》,并造《经疏》,谓经中所说“即以女身当王国土”者,即当今武则天。据此,武则天“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并于当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
?B14? 唐幽州大云寺在今法源寺东,始建于北魏,当时名尉使君寺,隋改智泉寺,唐武则天时改为大云寺,会昌法难后重修改为延寿寺。见《元一统志》卷1“延寿寺条”。?
?B15? 《北京万佛堂孔水洞调查》,《文物》1977年第11期。?
?B16? 《契丹国志》卷22《四京本末》。?
?B17? 《宸垣识略》卷10。?
?B18? 齐心、刘精义:《北京房山县北郑村辽塔清理记》,《考古》1982年第2期。?
?B19? 赵光林:《近年来北京发现的几处古代窖址》。《中国古代窖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1版。?
?B20? 《辽史》卷49《礼志》。?
?B21? 《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基地宫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第4期。?
?B22? 《中国妇女》(日文版),1983年第2期。?
?B23? 《北京文物精华大系·石雕卷》第99图。?
?B24? 《元史》卷203《方技》、程钜夫《雪楼集》卷7《凉国敏慧公神道碑》。?
?B25? 《元史》卷85《工部》:“至元十二年,始置梵相局,延三年升提举司,设今馆。”?
?B26??B33? 《元史》卷203《方技》。?
?B27? 西林寺位于上海松江区,始建于北宋咸淳年间,塔原在寺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重建,明正统九年又重建,并将塔移至寺后。1992年修缮西林塔时,从其天宫和地宫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大多是宋元时期的。?
?B28? 黄宣佩主编:《上海出土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B29? 《元史》卷202《释老志》。?
?B30? 张宁:《元大都出土文物》,《考古》1972年第6期。?
?B31? 《首都博物馆藏瓷选》,文物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B32? 所谓“搏换”,是先在土偶上漫帛,再在帛上漆绘,然后去土,髹(漆)帛俨然成像。过去北京土语谓之“脱活”。?
?B34? 刘若愚:《明宫史》,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B35? 王家鹏:《中正殿与清宫藏传佛教》,《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3期。?
?B36? 《清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档》。?
?B37? 罗文华:《清宫六品佛楼模式的形成》,《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4期。

(作者为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