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禅宗 >>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分享到:
            一
   唐代佛教主要有四大宗派,即:唯识宗(又称法相宗)、华严宗、天台宗、禅宗。慧能是禅宗第六代祖师,简称六祖。他不识文字,所以不能诵经,但能发挥禅宗旨意,出口成经。现存《六祖坛经》就是他弘扬禅宗时由门人记录下来的不朽之作。
   据传,禅宗源出于达摩,其后衣钵相袭至五祖宏忍。宏忍灭度前令门人作偈,欲觅传人。其门人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宏忍认为,此偈虽不完全切中禅宗之旨,但还说得过去,可谓入门之作,只是未入室而已。慧能这时在寺中磨坊劳作,本非宏忍门人,但听到此偈后,感到并未入神,于是请人也书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宏忍看了,暗自说好,遂传以衣钵,为第六代祖。
   慧能是禅宗的最后完成者,禅宗由他而成为佛教中一大宗派。按《坛经》所说,神秀书偈后,五祖曾找他谈话,进行开示,其言曰:“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这番话,可能杂有慧能说法之意,不一定全是五祖之说。五祖看到慧能之偈后,为他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两相对比,五祖对神秀的开示中,含有慧能的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后来,慧能为禅宗南派宗师,神秀为北派宗师,彼此大旨相同而互有出人,难道神秀始终未悟其师之旨吗?
   慧能思想的核心,简括的说,就是“见性成佛”。在他看来,“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自心是佛,故能见性成佛。而要作到这一点,必须“识心中众生”。“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所以他说:“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人人都有佛性,就看你能不能“识心中众生”了。
   这里所说的“心中众生”,不完全是通常所说芸芸众生或“普度众生”,而是人们心中一切邪恶的东西。“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心中有此等众生,自然难见本身佛性。这就须要“自性自度”,以正祛邪,打破一切迷妄,除却一切孽障,归依于自性三宝。三宝,即:“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具体地说,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心不染著,名众中尊。而“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样,就能以正灭邪,现出自身的佛性了。每人心中都有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所以不是由如来佛普度众生,而是众生自性普度。“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就看众生能不能自性自度了。
   脱却心中众生,即是自性三宝,无须受三归戒。自性自度,即自归依,归依于自性三宝,进入心中佛境。何谓心中佛境:一体三身自性佛是也。一体,指人的肉体,即自色身。三身,指心中三体佛,即: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和千百亿化身佛。“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故名一体三身自性佛。三身自性佛,自性中之三身佛也。
   这三身自性佛,各有其旨。首先说清净法身佛,其意为“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但如著于外境,蔽于外物,就会覆盖自性,万法因而不明。这就须要“自除迷妄”,明彻内外,于自性中生出万法来。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清彻纯净,只著佛法,不染异物,这就是清净法身佛了。其次说圆满报身佛,其意为“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这里说的实性,实即佛性,所以是“无二之性”。“不染善恶”,并不是不分善恶,而是“念念自见,不失本性”,无一念之差。自见本性,犹如佛光普照,故能“念念圆明”,想到善念和恶念的份量与后果;消除恶念,保持善念;常思己过,自行悔悟,返乎本性。如此言,如此行,也就是圆满报身佛了。报身者,念念不失本性之谓也。三说千百亿化身佛,其意为性本清净,若不思万法,则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则生变化,变化甚多,达千百亿。如“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等等,等等。“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可化为上界,直至无上菩提。这样,就成功为千百亿化身佛了。千百亿化身佛,改恶从善之谓也。
   要之,“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求之于内,勿求于外。“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见性成佛,就可与诸佛并列,臻于上乘了。
   于此可见,见性成佛,的确是禅宗的最基本的特色。问题在,佛出西方,在彼岸世界,这是那时人的共识。为什么说这是人之本性所固有的呢?慧能的解释是:“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术,因人说有”,所以,“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勿假外求。当然,慧能并不反对诵经,但须口诵心行,将经义化人内心世界,与本性溶为一体。如口诵而心不行,反而是念经非经了。
   慧能也承认,世尊在舍卫城,距中土有十万八千里。但他的解释是:十万八千里即十恶八邪。“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于刹那间就到西方净土了。
   慧能说的西方净土实乃心中净土。在他看来,“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在,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这就是说,善身恶身,集于一身。在此身中,既有菩萨观音、释迦弥陀,又有罪恶、迷妄、邪障;天堂在此,地狱也在此,就看你能不能自性自度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所以说,“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佛向性中作,身中自有净土。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心地清净,则王处净土,自性自然成佛。见性成佛,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