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中国藏外文献 >>

观相念佛:盛唐至北宋一度流行的净土教行仪(6)

分享到:

   念佛有二种,一者念佛法身,二者念佛生身。念法身者,如须菩提在石室中端坐念诸法实相,名念佛法身。念佛生身者,念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密挺持,名念佛生身。今念无量寿佛非是念佛法身,乃念佛生身。何者?正观如来相好光明等故也。[17][P238b]
   吉藏将念佛分为“念佛法身”、“念佛生身”二种,“念佛生身”即念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把念佛相好作为与念佛法身并列的修行方法。
   活动于高祖、太宗时代的律宗创始人道宣《释门归敬仪》云:
   有十种相见佛善根:一者礼拜,二者赞叹,三者发愿回向,四者观佛相好,五者专念修慈,六者三归十善,七者发菩提心,八者读诵经戒,九者供养舍利、造佛形像,十者修行正观。[18][P865c]
   道宣虽未象净土教教徒那样重视观佛相好,但由于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也将观佛相好纳入到他所倡导的十种佛教修行活动之中。
   唐高宗时代的法相宗传人窥基在其《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中说:
   弥陀经等,劝念佛名、观相。求生净土者,但以凡夫障重,法身幽微,法体难缘,且教念佛,观形礼赞,障断福生,愿行相资,求生净土,拟逢化佛,以作不退良缘。所以上代通人,咸依此教,观形念号,求见化身,冀命终时,亲来接引。遂感弥陀化主,降念相迎,报尽乘华,即生彼国。[5][P104b]
   窥基认为求生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有二,一是“念佛名”、“念号”即念佛名号,二是“观相”、“观形”即“观佛相好”。
   至于净土教的宗师大德们更是在偏重称名念佛的同时,也兼顾观相念佛。活动于隋末唐初的道绰认为在末法时代“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名号时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故特别注重称佛名号。《续高僧传》本传载其在汶水玄中寺多年弘宣净土教,影响所及,以致“道俗子女,赴者弥山”,“人各掐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而其本人在平时更是“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14][P593c-594a]但其《安乐集》中又云:
   依《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能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三者令劝父王行念佛三昧。[5][P5a-b]
   这是依《观佛三昧经》将观佛相好作为三种修行方法之一。
   到了唐初高宗时代的净土僧人迦才在《净土论》中将观佛相好给予更高的地位:
   修福忏悔最为要者,观诸经论,礼佛念佛,观佛相好,此最为胜也。
   佛度众生,自有四种,如正法念经说:一以说法度众生,二以光明相好度众生,三以神信道力度众生,四以名号度众生。此四之中,相好、名号,正当今时,观察阿弥陀佛相好,及称佛名号也。[5][P100c-101a]
   第一段话将称佛名号与观佛相好相提并论,第二段话将观佛相好、称佛名号作为四种修行方法中最适合当代的修行方法,显然都对观佛相好给予很高的地位。
   与迦才同一时代的净土僧人怀感在其《净土群疑论》中也对观佛相好给予很高评价:
   法身离相,万德真体,能以无所得心,体真念佛理,然功德不可思议。如浅学之人,未能作其无相之念,但以有所得心,观如来清净色身、殊胜相好、恒沙万德,至诚称念,亦获无边殊胜功德。[5][P70b]
   这是认为浅学之人虽然不能“以无所得心,体真念佛理”即观想念佛,获得不可思议功德,但只要观佛相好、称念佛号仍可获得无边殊胜功德。
   至初唐高宗时代的净土教大师善导则不仅在理论上注重观相念佛,而且进一步建立了观相念佛的行仪。
   善导在佛教史上的贡献在于将净土教从理论到实践都予以全面的总结和整理,使净土宗建立了完整的教派形态,风行于天下,成为净土教的集大成者。其《观无量寿佛经疏》卷四《观经正宗分散善义》云:
   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17][P272a-b]
   各种净土经典和中国僧人的注疏对净土修行的内容、重点其说不一,善导从理论上“楷定古今”,仿效判教的方法将净土教的修行分为五种正行:读诵正行、观察正行、礼拜正行、称名正行、赞叹正行,其余则为杂行,而在五种正行中又将称名念佛当作正业,其余四种当作助业。显然,善导继承了昙鸾、道绰的传统,将称名念佛视为念佛的最佳方式。但他同时又兼顾其它念佛方式,将读诵、观察、礼拜、赞叹都作为辅助的念佛方式。不仅如此,善导还为净土教拟定了一系列念佛行仪。如《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简称《净土法事赞》)是转读、赞叹《阿弥陀佛经》的行仪;《往生礼赞偈》是昼夜六时礼拜、忏悔的行仪:《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简称《般舟赞》)是依《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作的净土赞文;《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简称《观念法门》)则是依《观无量寿经》、《观佛三昧海经》、《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经》、《般舟三昧经》等经说明观想念佛、观相念佛之法门及其功德。显然,善导将净土教的修行方法系统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上不同阶层人们的修行需求。
   从本文所论主题而言,最值得注意的是《观念法门》。其中“依《观经》明观佛三昧法”部分详述了善导依据此经制定的观佛相好的行仪。他要求依次观佛的顶髻、脑、头骨、发根、额、眉、眉间白毫、眼、鼻、面部、耳轮、唇、齿、舌、心、咽项、肩、臂、手掌、十指、指甲、胸、腹、脐、阴、膝、胫、足跟、足趺、足指、足指甲、足下等种种身相,说明“从顶上下至足千辐轮相已来,名为具足观佛色身庄严功德,是名顺观。”然后观华座、华台、华叶、华茎、华茎下宝地、众宝。善导自注,此法“出《观经》、《观佛三昧海经》”。可知此法是善导糅合《观经》和《观佛三昧海经》的内容而制定的念佛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