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论著精华 >> 近期会议新论 >>

李利安教授在“法显学术座谈会”上发表新论

分享到:

 

   近日,中国佛学网主编、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在山西临汾“法显学术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的会议论文,对法显的内在品格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全文如下:

  

法显的内在品格及其当代启示

 

 

法显是生活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历史人物,当我们今天面对他、纪念他时,我们既需要进一步考证、熟悉法显的经历与事迹,也需要总结与理解他的卓越贡献与影响,同时,我们还要从法显的信仰与事迹中提炼法显内在的品质与精神,这既有助于我们对法显一生的经历与作为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是对法显内在信仰与外在实践的升华,在大力倡导提升佛教素质、推动佛教与社会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今天,这应该是纪念法显本人、宣传法显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总是其内在品格的流露,也总是依赖其内在精神的支撑与引导。品格是比较宏观而总体的内在心性特质,精神则是内在品格的凝练与提升,是升华了的内在品格。探寻一个人的精神,首先必须理解他的内在品格;理解了其内在的品格,精神的光辉也就在向你闪烁。法显以其卓越的旅行而名震史册,如此动人心魄的作为必然是其内在品格激发和塑造的结果,必然流溢着其精神的光辉。今天,当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再次接近法显这位历史老人时,我们不能不感慨时光的无情,因为留给我们关于法显的信息已经少的可怜。不过,在这些稀少的资料片段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法显那熠熠生辉的个性光彩,“明杰”、“整肃”[①]、“雅操”[②]等评语既是历史留在法显身上的真实记忆,也是我们今天总结法显品格、感受法显精神的基本进路和总体感受。那么,法显志行之明杰以及操行之高雅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以恭谨之心认真揣摩,希望尽可能接近法显大师的内在世界,尽可能理解法显大师的内在品格,从而为我们今天的日常修行与精神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坚定不移的信仰

 

法显内在品格与精神的形成应该是多种因素相互激发而促成的,所谓众因缘合和而成。但笔者总感觉到,像法显、玄奘这样的伟人,他们之所以能成就如此惊世骇俗的业绩,其心灵深处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应该是最终极的动力,也是其内在品格与精神的首要组成部分。所以,笔者应邀在去年的终南山夏令营中给学员们讲玄奘,便以《信仰的力量》为题,最后给玄奘的高度总结是“信佛人”。我认为这个定性是其他一切定性(如翻译家、旅行家、思想家等)的基础,也是理解其他一切定性的前提。面对法显,笔者同样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始终内藏于法显的心灵深处,是激发他不断前进的最雄厚、最持久、最深沉的动力。关于法显信仰的形成,除了佛教所认为的宿世因缘外,法显自幼居住寺院的熏染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当父亲去世后因为家中缺少人力、家人催逼他回家时,他曾说:“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③]可见,法显已经确立了追求最高解脱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一旦形成,就是内聚于心的一种力量和感情。《高僧法显传》卷一中说,法显到耆阇崛山巡礼时,“于新城中买香华油灯,倩二旧比丘送法显到耆阇崛山。华香供养,然灯续明,慨然悲伤,抆泪而言:‘佛昔于说首楞严,法显生不值佛,但见遗迹处所而已。’即于石窟前诵首楞严,停止一宿。”[④]法显为何“慨然”?为何“抆泪”,为何在此要留止一宿诵经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就是法显的虔诚信仰以及由此而来的真挚感情。《高僧法显传》中,法显就曾自己解释其西天取经的行为说:“所以乘危履险,不惜此形者,盖是志有所存,专其愚直,故投命于必死之地,以达万一之冀。”[⑤]因为“志有所存”,所以才呈现出“专其愚直”。这个“志”就是其内藏于心的信仰和为信仰所驱动的求法热情。法显返回途中,在海上“夜鼓二时,遇黑风暴雨。商人贾客皆悉惶怖。法显尔时亦一心念观世音及汉地众僧,蒙威神佑,得至天晓。”[⑥]在这里,我们再次感受到法显所具有的虔诚信仰。法显曾自己总结西行经验说:“诚之所感,无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将,无功业而不成。”[⑦]在物质极大丰富、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借鉴法显的这一品格,树立自己的信仰或信念,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动力和滋养身心的精神园地。

 

二、心系佛门的悲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