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深层生态学
二十世纪後叶,有二股生态保育运动产生一者是实际的环境保护运动,例如各种污染的防治、动植物的保护等,二者是从形上学、认识论、宇宙论、伦理学等建立生态保育的哲学理论基础,这套理论有人称它为「生态哲学」、「基础生态学」(foundational ecocomy)、「新自然哲学」(new naturalphilosophy)、「大地伦理」(land ethics)等,不过还是以「深层生态学」(deep ecocomy)最为通用。
西方环境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的形成,乃因应生态环境的各种危机,包括自然环境的破坏、空气和水的污染、动物濒临绝种等。许多历史学家、哲学家、知识份子等面对这些生态危机,从问题的根本加以反省後,将问题的症结归诸於西方文明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anthropocentricworldview)和自然观,而这二种看法则源自基督教的教义,於是他们开始严厉地加以批判(注35)。其中最有名的和最常被引用的批评,当属历史学家怀特(Lynn White)所写的一篇「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怀特指出基督教的自然观基本是二元的人与自然是「主」和「属」的关系,圣经的「创世纪」中上帝付於人对於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及事物的绝对支配和控制权(注36),因此,在人与其他万物之间划下一道主仆关系的鸿沟,激起人类最大的剥削性和破坏性的本能(注38)再者,当代西方批评家赫胥黎(A。Huxley)也曾说过
「比起中国道家和佛教,基督教对自然的态度,一直是感觉迟钝得令人惊奇,并且表现出专横和残暴的态度。他们把创世纪中不幸的说法当作暗示,因而将动物只看成东西,认为人类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任意剥削动物而无愧。」(注39)
总之,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今日生态困境的根源,出自於基督文明视人类为万物主宰的「唯人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世界观,而其解决之道就是要建立一个不同的世界观、自然观、价值观和责任感,於是他们纷纷向东方宗教,尤其是佛教,寻求答案。怀特就曾说
「我们如何对待自然环境,完全根据我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多的科技也无法解除目前的生态危机,除非我们找到个新宗教,或重新审视我们原来的宗教。那些富改革性的比克族(beatnik)对禅佛教即有强烈的认同。」(注40)
「比克族」是指五○年代的一些美国人,因对西方的物质文明的不满和失望,转而追求东方思想和宗教,他们深受铃木大拙、瓦特(Alan Watts)等佛教学者著作的影响,尤其瓦特的名著《自然,男人与女人》(Nature,Man andWoman)使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有另一番的看法。
当环保运动开始後,曾受佛教影响的环保人士中,提倡最力和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诗人斯尼德(Gary Snyder),他广读铃木的著作,与瓦特有深厚的友谊,并且在日本习禅十年。斯尼德以佛教教义和美国印地安原住民的自然观架构他的生态伦理。他说「草木和动物都是人(people)」,就像人有人权,斯尼德提倡自然界的一切万物也有其基本权利,如动物有「动物权」,草木有「草木权」,他也相信草木有「解脱的潜力」。为了表达他的环保理念,斯尼德仿照《法华经》中的偈诵文体写了一部含环保意识的经典,题名为〈苏莫基熊经〉Smokey the Bear Sutra(注41),经中的大日佛化身成为执金刚杵的苏莫基熊,象徵捍卫环保的战士。
艾肯(Robert Aitken)也是一个习禅的生态学家,他认为「人类和非人类(non-human)的万物之间不应有隔阂,一切众生,包括草木皆处於开悟的过程中」。在他的环保伦理观中「瓦石和云都有其生命权」,人类必须与万物建立亲蜜关系,要如此的话,人必须先做到「忘我」和「无我」,才能敞开心胸容纳万物。(注42)
另一位美国学者拉斐尔(William LaFleur)连结了大乘佛教对自然的尊重与现代环境伦理的观念,写了一篇论文──〈西行与佛教的自然价值观〉(注43)。他在论文中讨论草木成佛论在中国和日本佛教的发展,并且对日本和尚西行的诗文中给予草木生命人格化的描述,有详尽的分析。拉斐尔指出「草木有性」在中日佛教历史发展中一再地被讨论,由此可见佛教对无情的自然界的重视。佛教不但认为草木瓦石自身有性可成佛,甚至能对有情众生产生启悟的作用,如禅宗所讲的「无情说法」。无情有性和无情说法,可谓是对自然界最高的尊重,与现代人剥削和破坏自然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环保运动和生态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大乘佛教教义的影响,例如众生平等思想,草木瓦砾有情,华严宗圆融无碍的机体哲学,禅宗强调的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等。事实上,要建立环境伦理学和生态哲学,一方面必须反省西方传统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另一方面则有需要吸沙方宗教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而佛教自然观最高的发展──无情有性,当可作为建立现代生态哲学的启发。以下介绍二位建立生态哲学的先驱,他们的思想很多地方与佛教的自然观不谋而合。
近代西方提倡生态保育的始祖当属李奥波(Aldo Leopold1887-1948)(注44),他的经典之作《砂地郡历志》(A SandCounty Almanac)(注45)被生态保育界奉为圣典。李奥波对环境保育的最大贡献在於其对大自然的观察、研究和热爱,构思出的有异於传统西方思想的大自然哲理,而《砂地郡历志》中的〈大地伦理篇〉(Land ethics)正是表达其思想的佳作。
李奥波将伦理关系分成三个层次(注46)
第一种伦理含盖个人与个人间的关系例如仁、义、礼、智、信等。
第二种伦理有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金科玉律使个人与社会合而为一;民主主义则使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