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研究 >>

台密研究:日僧圆仁入唐求法(3)

分享到:

  赤山法华院由新罗(今朝鲜)人张保皋建于唐代永贞元和年间(805~820),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张宝皋是朝鲜著名的民族英雄,人唐时曾任武宁中军小将,后回国任清海镇大使。当时赤山法华院有30多名僧人,每天听经民众达200多人,是文登、荣成一带最大的寺院之一。
  唐开成三年(838),日本国天台宗僧人圆仁师徒随日本遣唐使藤原常嗣人唐求习佛法。因唐文宗李昂排佛,圆仁一行到达扬州后未被获准进入长安,839年,被迫随大使的船队回国。因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失散漂泊到石岛湾。圆仁法师及他的徒弟惟正、惟晓、丁雄满登岸客居在法华院,受到院内僧人和村民的盛情接待。圆仁法师得知法华院也属佛教法华宗一派后,倍感亲切,他与寺僧一起研究佛法,访问周围寺庙。他听说天台山志远法师在五台山讲经,便萌起去五台山的念头,在当地官员和众僧的帮助下,圆仁师徒踏上了西去五台山的征途。法华院主法清禅大师亲自送他到130里外的文登县。圆仁法师到达五台山后,又进入唐京长安,实现了多年求法的夙愿。但唐武宗李炎继位后,下令毁佛,勒令僧尼还俗,拆毁佛寺,对外国僧人“遽归本国”。圆仁法师被迫于845年离开长安回赤山。此时,赤山法华院已拆毁,圆仁幸得押衙张泳资助,住在寺庄。公元847年,圆仁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从乳山口乘船回到日本。圆仁法师前后在赤山法华院生活了两年零九个月。
  圆仁法师回国后将在唐所见所闻写了一部题为《人唐求法巡礼行记》的书,详述了赤山法华院的地势地貌、风土人情和地方的军事、政治等情,这部书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世界三大游记,被列为日本国宝。圆仁法师圆寂后,被天皇封为慈觉大师,他的弟子根据他的遗愿,在日本修建了赤山禅院,至今香火极旺。
  历史上的赤山法华院是中朝日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寺院虽荡然无存,但历史上人民之间交往的友情却长久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改革开放后,荣成人民为继承前人开创的国际友好事业,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促进对外开放,1988年成立了重建赤山法华院工作委员会。重建的赤山法华院,系仿唐建筑,布局与《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描述基本一致。大殿宏伟壮观,古朴典雅,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光闪闪,高悬殿上;寺院东侧路旁,有日本、南朝鲜等国的僧人、学者竖立的20多块石碑;寺院周围还有僧人石、坐禅石、经书石、龙洞、寺庄遗址等自然景观;周围山上开满了桃花、梨花,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上流下,穿院而过。整个寺院依山傍海,清静幽雅。
 

 

  十年磨一剑——读《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

  《法音》1994 年第 08 期(总 120 期)  作者:温金玉
 

  一册装帧精美、印制考究的《人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终于被我沐手焚香、恭恭敬敬地请人自己常用参考书的行列。我知道,从此了却了一份许久的心愿,圆满了一个真挚的渴望。这部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白化文、李鼎霞、许德楠诸先生校注,周一良先生审阅,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1版)的50余万字的巨著,无疑地成为今后研究中日佛教交流、五台山佛教、长安佛教以及唐代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必备参阅书。这是对现今文化工程建设的贡献,是学术界的一件喜事。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政府与民间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中国高僧鉴真东渡传法、日本阿倍仲麻吕(晁衡)等名人人唐,青史著称,传为佳话。《人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即是由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圆仁慈觉大师所著。圆仁,日本下野都贺郡人,生于公元794年,幼即于原籍大慈寺广智门下落发。广智是道忠的弟子,而道忠恰是鉴真的弟子,圆仁与中国确是大有“宿缘”的。圆仁后投入日本天台宗开宗大师比睿山最澄门下,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835年,圆仁秉承最澄遗志,以“请益僧”身份随日本遣唐使泛舟人海,几经波折,于838年至唐。先至扬州,后转经登州、青州、贝州、赵州、镇州,于840年6月2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抵达佛教圣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凡五十天,从大华严寺(即今显通寺)志远和尚处获天台宗教迹、文书等34部、37卷,巡礼五个台顶,观瞻了竹林寺、法华寺、金阁寺、灵境寺等处。圆仁于840年农历七月七日下山,经并州、汾州、晋州、蒲州、同州,抵达长安,在长安学习与生活了近五年。845年,他携带在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处求得的佛教经论、章疏、传记等583部、794卷以入胎藏、金刚两部曼荼罗诸尊坛样之类的法门道具,经洛阳、郑州、汴州、泗州、扬州、楚州、海州、密州,又到登州赤山,经过两年多的周折,于847年农历九月十八日,返回日本。仍上比睿山,传台、密二教,成为日本天台宗第三代座主。
  圆仁入唐求法十年,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七省。他用日记体裁翔实地记载了求法巡礼的见闻经历,是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此书不仅是中日佛教关系的珍贵史料,也是当时唐代佛教状况、社会风土人情、典章制度以及某些历史事件的重要记录。由于所记是作者亲身经历,所以均为历史实录,特别是对一些历史事件,如“会昌法难”,作者亲历其事,记来有切肤之感,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和含糊其辞。所以,此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被日本学者称为“东洋学界至宝”,并与《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记》一起并称“东方三大旅行记”,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誉。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所具有的史料价值,使它成为学者案头不可缺少的必备书之一。千百年来,有多种抄本流传,至本世纪初,始有刊本问世。在日本主要有七种版本。在我国有三种本子,一是民国丙子(1936)出版的石印本;一是丁丑(1937)由海上佛教净业社发行的一卷本(仅原著第一卷);一是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此外此书还有日译本、英译本、法译本、德译本等。在各种译注本中,日本奈良国博物馆小野胜年博士的日文注本,被认为最具规模。白化文等先生所撰的校注本就是根据小野先生的译注本进行翻译、简化整理而成的中国校注本。首先,小野本是一个细而全的汇校本,除中国石印本外,日本的各种版本均已用到,并作出极为详赡的注释;白化文等先生为了方便读者,将小野本进行了简化,并作了个别校勘。其次,在注释部分,小野本注释量大,学术专业性太强,而且是针对日本学者的;白化文等先生对此作了必要的“中国化”工作,大大方便了中国读者。特别在语言上,补充了小野本因有译文而省略去的有关语言问题的材料。同时在全书附录上,增收了《日本国承和五年入唐求法目录》和《慈觉大师在唐送进录》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