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大体描绘出曼荼罗世界的基本轮廓。
如果再按照比较引申的方法进行解释,那么意义就更加晦涩难解。
金胎两部说明毗卢遮那如来的“理”、“智”两德,说明理德的一部分称为“胎藏界曼荼罗”,说明智德的一部分称为“金刚界曼荼罗”。《秘藏记》有言云:“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可为证明。如来的理智两德幽深玄奥,不容易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在假借采绘丹青的图画、形象来开示诱导普通初学的人,使他们从这些图画形像的标帜里面觉悟到自己本有的理(身)智(心)两部功德,所以金胎两部又称色心两部或理智两部。理是本有,属因位;智是修生,属果位,故又称因果两部。胎藏为发心之始,包括万行,如东方生长万物之首;金刚为证得之位,显现万德,如西方成熟万物之终,故又称东西两部。这里糅合了中国五行思想。这两部曼荼罗也把真言宗两部大经《大日经》、《金刚顶经》的思想内容,用图像表达出来。著者以为,这就是将宗教、哲学之认识以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之行为。它网罗宇宙万像,包括十界圣凡,上下尊卑,染净邪正,兼收并蓄,可说是一幅宇宙法界的缩影,成为真言修行者的信仰和观念的对象。真言宗就在这两幅画上表现出胜过其它各宗的特色。两部互具不二,为了表示色心二法、理智二门,所以分为金胎两部。胎藏以莲花为体,即表众生八叶肉团心,在此处建立坛场,故曰胎藏界。金刚界以五股金刚杵为体,五股金刚杵表五智,即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形,在五股金刚杵上建立坛场,故曰金刚界。胎藏界从众生烦恼欲处起,金刚界从佛界智上起。因此,胎藏为生界本有,属理,故诸尊住在莲花内的月轮中。莲花表理,月轮表智,智住理内,表示不二。金刚界为佛界修生,属智,故诸尊住在月轮内莲花中。理住智内,也是不二。因此金胎两部是色心理智不二的,为了便于说明,所以分成两部。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金刚界”和“胎藏界”这两部曼荼罗表现的是修行与信仰,以及后天的努力和先天仰慕佛的可能性。这二者虽然为二,却不是二,即所谓“二而不二”;不是二,却总是能将其分为二,即所谓“不二而二”。那么, 这二者意义何在呢?其实,它们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这一点不应该忽视。譬如,“金刚界曼荼罗”就是基于心理分析,在大乘佛教的流派中,继承了佛教一大认识论体系的唯识派的教学,在实践上则取法瑜伽行派。什么是“瑜伽行”?我们按照文字加以理解就可以了,它指的是瑜伽之行,行就是实践。瑜伽行派强调实践,唯识派注重观照、思维。空海有关“金胎两部”的思想,既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对于观照、思维也不轻忽,二者无一偏废。可以说,这在学理上非常有价值,称得上不偏不倚的公允之论。
日本当代学者兴膳宏先生提出《文镜秘府论》全书乃空海按照“金胎两部曼荼罗”之构图而成,这的确是一种值得关注的非常有趣的见解。倘若空海果然按照“金胎两部曼荼罗”之构图而组成《文镜秘府论》全书之结构,那么这就充分说明空海不仅仅在真言宗的理论上强调“金胎两部曼荼罗”对于整个宇宙具有的重要性,同时表明他还具体地将“金胎两部曼荼罗”付诸《文镜秘府论》之类的某个具体领域。
兴膳宏先生首先对于小西甚一的观点提出异议,由于论证的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不加赘述。兴膳先生认为,《文镜秘府论》全书之结构,除开无异议的“天地”二卷之外,其余的仍然应该按照日本江户时期的版本排列,即为东南西北之顺序。原来见于《天卷》之序,应目为全书之总序,“东西”二卷亦各冠一小序。其具体构图如下:
(北)
论对属
(西)论病序 ┼ (东)论对序
(南)
论文意
一构思到这样的各卷之结构时,空海脑海里大概浮现出曼荼罗的构图吧。在所谓两界曼荼罗之中,胎藏界曼荼罗里环绕着中央的大日如来的,东方的是宝幢,南方的是开敷华王,西方的是无量寿(阿弥陀),北方的是天鼓雷音,共四如来依顺序排列;金刚界曼荼罗中,仍然以大日如来为中心,东方的是阿閦,南方的是宝生,西方的是无量寿(阿弥陀),北方的是不空成就,共四如来依顺序排列。并且在这两种曼荼罗并悬之时,必定以东为胎藏界曼荼罗、西为金刚界曼荼罗相互对置的形式来配置。《文镜秘府论》 “东西”二卷附一小序,思考与其他卷相区别的形式,乃与此相称。总而言之,《文镜秘府论》乃是建立在以“天地”二卷配中央,其他四卷配四方这一曼荼罗的构图之上的书[14]。
除“金胎两部曼荼罗”之外,空海还有“四种曼荼罗”之说。《秘藏记》曰:“一,大曼荼罗五大也,谓绘像形体等,高广之义,二,三昧耶曼荼罗尊等所执持器仗印契,平等义,三,法曼荼罗种子也,即是谓法身,轨持之义,四,羯磨曼荼罗威仪也,谓木像及揑等,作业之义”。这里不加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