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以上,为了对空海学术中的曼荼罗思想有比较清晰而正确的认识,不得不就印度、中国、日本此三者于包括宗教在内的文明上之关联,进行必要而简单的叙述。印度是一个极伟大的国家,她创造了囊括宗教、哲学、文学等的璀璨的文明,并且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假如没有她,中华文明肯定逊色不少,法门寺文物的存在,清楚地表明唐朝密宗对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不能忽视之作用。这不仅证明中华文明的伟大,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有必要认识唐朝在内的古代中华文明面对优秀的外来文明时所采取的“兼容并包”的胸怀。倘若没有这一点,恐怕就不会出现古代中华文明令人目眩的成就,不但没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也许已经消亡,中华民族亦无法拥有今日之广大辽远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人类历史上衰亡的民族可谓举不胜举,即使现在也不是每个民族都强盛。日本同样如此。印度、中国之文明,广泛地为古代日本文明所吸纳,从而将顽强的生命力灌注于其中,空海本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必须指出,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文明的这种特点和优势,并非古代所独有,她还保留至今。古代日本文明,在如今的日本仍然历历在目,空海的思想依然活在今天日本的宗教、学术以及日常生活里,既顽强又优雅。近代以降,又非常成功地学习了西方文明。这当然是幸运的,因为日本赖此国强民阜,同时也是异常不幸的,由于深为西方文明的侵略性毒害却不自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差点亡国灭种。在这个时期,正是以空海为代表的古代日本文明日益式微的阶段。中国也由于一直未能处理好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关系,至今仍然在通往现代化之路上艰难地行进。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遗憾的是却被忽视了。
[1]我国学者周一良先生的博士论文《唐代密宗》(《周一良集》第三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曾经重点研究过这些人物的传记,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英语原名为Tantrism in China,发表于1945年。
善无畏梵名Śubhakarasimha,生于637年,死于735年,印度人。据说很长寿。经过中亚于开元四年(716)入长安,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并将《大日经》、《苏番心地经》等密教的根本经典翻译成汉语,是唐朝密宗奠基者之一,为真言宗第四祖。
金刚智梵名Vajrabodhi,生于671年,死于741年,为真言宗第五祖。中天竺刹利王伊舍那靺摩第三子,也有人认为是婆罗门姓,或南天竺人。开元七年入唐,弟子众多,不空为正嫡,其余如一行、慧超等,俗弟子有吕向、杜鸿渐、王光等人。
不空梵名Amogha-vajrah, 唐称为不空金刚,法讳智藏。弟子中尤为杰出者被誉为所谓“六哲”,有金阁寺含光、新罗慧超、青龙寺慧果、崇福寺慧朗、保寿寺元皎、保寿寺觉超,俗弟子有赵迁、李宪诚、李元琮、严郢、李抱玉、杜冕等人。为人颇有政治眼光,于唐平定“安史之乱”多有建言,被目为真言宗第六祖。
[2] 中村元著『仏教语大辞典』,東京書籍株式会社,昭和五十六年出版。
[3]拙著《空海学术体系的范畴研究》(2005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绪论的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涉及空海向惠果学习以及在日本传教的关于曼荼罗的内容,可作参考。
[4]全称为《虚空藏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闻持法》,为善无畏翻译的密教经典,此法被认为有满足诸愿,增强记忆力的功德。在奈良时代已传入日本,现为正仓院所藏文书里,即可见此经。尤为空海时代山林修行者所重。
[5]祖风宣扬会编纂『弘法大师全集』第二辑所收,明治四十三年出版。
[6]所谓“白月”,乃指印度历法中每个月的一至十五日这段时间,是与“黑月”相对的概念。
[7]承中国道教研究学者王育成先生见示笔者:现在学术界还很难将这三者之间的具体影响探讨清楚,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薄弱。
[8]菩提流志大约和善无畏同时,据说于727年寂灭。南印度人,武则天长寿年间(693)入洛阳,致力于译经。《虚空藏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闻持法》收入《大正大藏经》,《如意虚空藏陀罗尼经》则收入《续藏经》。
[9]见祖风宣扬会编纂『弘法大師全集』第五辑,明治四十三年出版。
[10]一作“禽”,误。
[11]吕建福《中国密教史》第2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2]祖风宣扬会编纂『弘法大師全集』第二辑所收,明治四十三年出版。
[13]引文中所有小字体皆为底本原注。
[14]以上内容,笔者参考了興膳宏訳注『弘法大師·空海全集』第五卷,即『文鏡秘府論』第1120页至第1122页,筑摩書房,昭和六十一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