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无边,行愿莫极;丽天临水,
分影万亿。爰有挺生,人形佛识。
毗尼密藏[102],吞并余力。修多与论[103],
牢笼胸臆;四分秉法,三密加持。
国师三代,万类依之;下雨止雨,
不日即时。所化缘尽,
泊(原文作怕,误)焉归真[104],慧炬已灭,
法雷何春!梁木摧矣[105],痛战苦哉!
松槚封闭[106],何劫更开!
注释
[1]神都谓神州之都,指当时唐都长安。
[2]故三朝国师人死曰故,如物故、病故;三朝谓代宗、德宗、顺宗。国师是北齐以来历代封建王朝赐予高僧的称号。
[3]灌顶即以水灌于头顶。印度古代帝王即位时,取四大海水灌王之顶,以象征握有四海之权。密宗阿阇梨为学法者入坛受法时,亦行此仪式,谓之灌顶,以证明其资格。
[4]阿阇梨梵语Acarya之音译,亦略称为阇梨,意译为教授、轨范、正行等,指能矫正弟子之行为、能作为师范指导弟子的德僧。
[5]?刍旧译为比丘,意译为乞士、勤事男等。印度一般指男子出家,依乞食生活,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具足戒)的男僧。
[6]五常亦曰五伦。《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称为五伦。以此五者皆属人伦之常道,故称为五常。
[7]三明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指阿罗汉之智,具有自在之妙用,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谓之“明”。宿命明,能知自他过去之事;天眼明,能知自他未来之事;漏尽明,能知现世苦相,断尽烦恼(漏)。
[8]金版是古代刊刻国家大事的碑版。
[9]石室是古时珍藏图书之室,即所谓“兰台石室”。
[10]法不灭法是不变的万有本体,即真如的理体,故曰不灭。
[11]法讳讳即忌讳。生时曰名,死时曰讳。故死后的法名曰法讳。
[12]拍掌亦称“拍手”本为密宗修法的开始和结束,用手掌一拍以表示迎送诸佛的仪式。此处的拍掌与拍手同,有“预感”之义。《晋书·索?(音胆)传》:“黄平问?曰:‘我昨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祥也??曰:‘马者火也,马舞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作。”故拍手有“预感”之义。
[13]法城谓正法能遮防非法,故名曰城。《维摩经·佛国品》:“为护法城,受持正法。”
[14]昭应唐属长安管辖,称昭应县,宋改为临潼。
[15]天纵谓天所纵任(赋予),非人力所致。《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
‘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意谓天要纵任他做圣人,多能是另一回事。
[16]凤卵凤凰为鸟中之王,其卵极为珍贵,故以喻出身之高贵。
[17]龙驹良马也。龙驹凤雏,喻幼小聪慧有贤才。《晋书·陆云传》:陆云“六岁能属文,与兄机齐名。吴尚书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18]卜食食通蚀,吉兆也。《辞源》(修订本)“占卜时用墨画龟,然后用火烤甲壳,如果壳上裂纹恰好食去墨画,就算吉利。见《书·洛诰》:‘我乃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后以‘卜食’作为建都选地之代称。”此处“禅林之葩,实是卜食”,即借此典故,意谓禅林的圣境,正是他卜居的地方。
[19]髫读如“条趁”。髫谓小儿垂发,谓小儿换齿,即八、九岁儿童。
[20]三藏佛教典籍经、律、论称为三藏。通达三藏者称为三藏法师,亦略称三藏。
[21]妙赜即幽深的妙理。
[22]密藏即密教教法。
[23]大佛顶即《大佛顶首楞严经》中之《楞严咒》。
[24]大随求即《大随求陀罗尼经》中之陀罗尼(咒文)。
[25]年登救蚁即年至沙弥的时候。《杂宝藏经》卷第四:“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至七日头敕使归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其道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终绝;生慈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知其更无余福得尔。
以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
[26]依法呼召空海《付法传·惠果传》说:和尚加持童子,钩召大自在天,法力不思议,皇帝一一问之。天即委说三世幽事,帝皇历数……。
[27]书绅即“记录”。绅,大带也。书于发带,表示不忘之意。《论语·卫灵公》:
“子张书诸绅”,谓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
[28]入瓶小师谓有神通力的小沙弥。《阿育王传》七:“昔阿恕伽王见一七岁沙弥,将至屏处而为作礼,语沙弥言:‘莫向人道我礼汝!’时沙弥前有一澡瓶,沙弥即入其中,从澡瓶中复还出来而语言:‘王慎莫向人道,沙弥入澡瓶中复还出来!’王即语沙弥言:‘我当现向人说,不复得隐’。是以诸经皆云:沙弥虽小亦不可轻,王子虽小亦不可轻,龙子虽小亦不可轻。”《南海寄归传》云:“铎曷攞,唐言小师。”自注云:“受戒卜夏已前,西天皆称小师。”
[29]骥騄皆良马之名。
[30]四事指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四事,为修行者生活不可缺少之物。
[31]进具即受比丘具足戒。佛制沙弥受十戒之后,须进受二百五十条戒,始成为比丘,略称为“进具”。
[32]照雪谓好学之意,本晋孙康家贫照雪读书故事。
[33]五部密宗金刚界谓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为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