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藏传佛教 >> 人物 >>

月称及其《入中论》(5)

分享到:

  近代,最早对《入中论》给予极大关注,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世界著名佛学家普山博士,1907年他把藏译本《入中论》进行校对勘定后在苏俄学士院的《佛教文库》系列丛书中出版①,从此,这个校订本成为世界佛教学者研究《入中论》的范本。普山博士在出版校订本的同时,还着手把它译为法语②,遗憾的是他只译了其中的第六品,而且这一品也没有译完,只译到第165偈,成为未完之作。此外,他还根据校对过的藏译本尝试着把第六品还原为梵文。经过普山博士这些研究成果的公开,逐渐引起欧洲佛教学者对研究《入中论》的兴趣。然而,由于《入中论》仅有藏译本又无梵文本和汉译本可资参考,给解读研究造成很大困难。而且,就在此时即1913年普山博士又校订出版了月称另一部重要著作《明句论》梵文本。前面已经介绍过,《明句论》不仅是研究月称学说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观思想创始人龙树学说的珍贵资料。所以,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对《明句论》梵文本的研究行列,而对这部月称的代表作《入中论》反而束之高阁,弃之不理。

  重新对《入中论》给予重视和研究的是日本学者。1941年,日本佛教著名学者笠松单传在《佛教研究》上发表了《藏文入中观论疏译注》③一文,自此揭开了日本学者对《入中论》研究的新篇章。1951年,他又在《印度哲学与佛教诸问题》上发表了《月称著入中观论第一章译注》④。1961年,北昌利亲步笠松单传之后继续对《入中论》第2—5章进行译注研究,在《佛教学研究》和《龙谷大学论集》上⑤分别发表了《藏文入中论译注》。1971年,小川一乘推出《入中论第六章试译》⑥,1975年,他又出版了《入中论的解读》一书⑦。以上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为推进《入中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早期这些学者致力于原典的译注和解读研究,为后来全面开展对《入中论》义理、思想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吸引了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对本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学术研究成果。如平野隆的《入中论的二谛说》⑧、丹治昭义的《论月称世俗观》⑨、瓜生津隆真的《月称对我的批判》10及佐藤道郎的《入中论的数论说》⑩和小川一乘的《论月称的菩萨观》11等论文是关于《入中论》研究的早期成果。其后,在日本学术界研究《入中论》蔚然成风,形成了凡预印度大乘佛学之流者及治西藏之佛学者无不玩味钻研斯论的学术风气。其中,小川一乘是研究《入中论》最权威的学者,他穷毕生之力对《入中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三大部研究《入中论》的专著。其中《空性思想的研究》(I)一书是根据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现密意疏》和胜喜的《入中论注》(Madhyamakavatara—tika)把《入中论》第六章“般若波罗蜜多品”进行糅译。胜喜的《入中论注》是现存由印度论师撰写的惟一一部注释书,而宗喀巴的《入中论疏》又是藏地最有代表性的注释书,所以该书可以说是吸收了印藏两地学者对《入中论》的见解。正如小川博士指出,两个注释书各有千秋,胜喜注忠于原文,进行逐句逐字的疏解注释,而宗喀巴疏则多注重义理的发挥和议论,以及对备学派错误理解中观学说进行评破。有关宗喀巴师的这些独特见解,该书特别开辟了一个“研究”项目,在此项目下做了具体的介绍。此书的糅译出版使《入中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小川博士的另一力作《空性思想的研究》Ⅱ是从思想教理上对《入中论》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书中介绍了月称中观思想的基本立场和对诸学说的批判态度,详细地考察了月称的菩萨观和《入中论》的意义所在,以及对《入中论》有关所知障和世俗谛的解释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令人叹服的见解。此外,小川博士还发表了《月称造入中论第二章(戒波罗密多)的解读研究》《论月称的中观说——对入中论结章的解读》①等二三十篇专题性的研究论文。小川博士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代表了日本学术界研究《入中论》的最高成就。

  我国汉地佛教对《入中论》的重视和研究始于近代。1943年法尊法师在四川汉藏教理院把月称的《入中论》和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显密义疏》一起由藏文翻译成汉文,并讲解此论,方引起我国汉传佛教学者的重视。此后,根据法尊法师的《入中论》汉译本,对此进行讲解研习的有演培、印顺、隆莲、妙因等,并出版发行了《入中论颂讲记》《入中论讲记》《入中论释》等著作。这些著作正如书名所示,主要是依文释义地讲解该论偈颂和本文的意思,并非是从文献学、语言学的角度来考察研究的学术著作。有关月称中观思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只有法尊法师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的4篇文章。除此之外,似乎还没有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在中国佛教界对于月称的学说研究主要是围绕《入中论》的解释研究,从文献学、语言学以及思想教理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几乎是空白。至于发现于19世纪现存惟一的梵文原典《根本中论注》——月称的《明句论》以及藏译本的《空性七十论注》《六十如理论注》《四百论注》等的研究更是无人问津。作为大乘佛教大国的汉传佛教,对于在晚期大乘佛教中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中观学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藏传佛教寺院完整地传承下来的月称论师的学说不甚了解,无所建树,未免遗憾之致。重新加强对月称学说进行全面的研究,是目前中国佛教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这里顺便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所藏的《入中论》梵文本以及存在于其他论典中的梵文断片情况作简要的介绍。藏研中心资料馆所保存的《入中论》梵文本是从布达拉宫复制来的,到现在为止,在其他地方还未发现有别的不同写本,所以这部梵文写本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孤本,十分珍贵。全部共有97张贝叶,缺第2叶,贝叶长56.1厘米,宽5厘米,有2个穿线孔。每面墨书尼泊尔钩体(Nepalese hook,11-世纪)梵文5行,字迹细小,而且有些地方模糊不清。一直以来,《入中论》惟有藏译本流传,世界研究中观学的专家学者们对梵文本的出现早就企盼已久的了。所以对这部《入中论》原典的整理和校订出版应给予重视。《入中论》不仅是月称的代表作,也是中观应成派的重要论典,所以其中某些偈颂和内容常被其他论书所引用。现已查到的有《明句论》、《善巧语集》(Subhasitasamgraha)、《菩提行论细疏》(Bodhicarvavatorapanjika)、《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义三摩地分》(Namasamgiti)等四论引用过《入中论》一些内容,从这些论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入中论》的一些梵文原文。其中引用最多的是《善巧语集》,共引用了28个颂,其次是《明句论》引用了11个颂,其中第14颂也被《善巧语集》所引,而第8、50、100颂只备引了半个颂。在《菩提行论细疏》中引有7个颂,其中第80颂前半部分和89颂也被《善巧语集》所引用。这样,在《入中论》332个颂中,现在可以搜集到44个颂的梵文原文。这些偈颂全部引自《入中论》第六章现前地“般若波罗蜜多品”,是说明中观学派的学说和作为批驳其他学派的重要论据。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关于无自性空、二谛、唯识说批判、了义未了义的辨别以及外教学说批判等内容,从中可以一窥中观学说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此外,《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和《菩提行论细疏》还引用了《入中论》长行的梵文原文。这些梵文断片将是我们解读《入中论》梵文手写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