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萨迦派尼僧;教团组织;法事仪轨;分布状况
[中国图书分类号]B9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3)-02-025-11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萨迦”(sa skya)系藏语,意即“灰白土”,该宗派之名,源于萨迦寺名,由于寺院驻地土质呈灰白色而得名。萨迦派曾在藏族社会历史中产生过很大影响,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中叶掌握西藏地方政教大权近百年,在西藏地方占据统治地位。而萨迦派尼僧作为萨迦派教法的另一主要载体,对萨迦派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拟依据藏文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考察就萨迦派尼僧及尼僧教团组织产生的历史过程、教义教规和现状等略作如下论述。
一、萨迦派的形成过程
萨迦派形成于11世纪,该教派创始人是昆·贡却杰布(1034~1102年)。相传,是吐蕃时期的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他从小随父亲释迦洛追学习宁玛派教法,长大后赴后藏拉堆地方的木古垅寺,亲近藏地大译师卓弥·释迦益西(993~1073年)修习新密法。卓弥·释迦益西给贡却杰布特别传授了新密法——“道果法”。之后,贡却杰布在后藏仲曲河谷边买了一块地,于1073年在仲曲河谷的奔波山脚下建立萨迦寺。因为建筑寺院的地方土地呈灰白色,该寺遂起名为萨迦寺,即今萨迦北寺。以此为根本道场,创立了萨迦派,并住持萨迦寺广传新派密法。萨迦派从贡却杰布开始其法位就以家族相承袭的形式世代传承。其中最有名的是史称之“萨迦五祖”。以下作简单介绍:
萨迦派第一祖为贡噶宁布(1092~1158年),他是贡却杰布的儿子,幼年时期随父学法,后来广拜印、藏名师,遍学佛教显密二宗及“道果法”的全部教法义理和修持仪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道果法”体系,且成为萨迦派的主要教法。贡噶宁布住持萨迦寺达48年之久,他作为一名精通教法的教主赢得众多弟子。萨迦派的势力从他开始逐渐兴盛,影响日甚一日。可以说,萨迦派是经过贡噶宁布的努力才真正发展起来的。“贡噶宁布自1111年接任住持后,长达四十七年,广收门徒,传习‘亲口宝敕’及‘道果法’,使萨迦派的鲜明旗帜显露光芒,从而得‘萨钦’——‘萨迦大德’的称号”。①贡噶宁布不仅使萨迦派教义的体系趋于完整,而且萨迦派的势力亦向外扩大。因此,后人将贡噶宁布尊称为“萨钦”,即萨迦派第一大师。可见,贡噶宁布的地位及影响超过其父贡却杰布。
第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年),是贡噶宁布的次子,他继任父业,承担萨迦寺住持,他博通显密,尤以注重密宗和严守戒律而誉满当时;而且娴熟五明学,即声明学、工巧明学、医方明学、因明学和内明学,为推动藏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过贡献。
第三祖扎巴坚赞(1147~1216年),是贡噶宁布的第三子。由于索南孜摩英年早逝,他继承了哥哥的宗教事业,并为萨迦派的不断发展尽了自己的职责。
第四祖贡噶坚赞(1180~1251年),即著名的“萨迦班智达”,他是贡噶宁布的孙子,其父为贝钦奥布。他从小跟随伯父扎巴坚赞出家学习佛法,23岁时在卡切班钦·释迦师利处受比丘戒,并从尼泊尔、克什米尔,以及藏地等诸多学者处学得精湛深奥的佛教义理,对佛法具有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他精通大、小五明学,著述颇丰,由此博得“萨迦班智达”的尊称,意即“萨迦派的大学者”。他曾在一次大型学术辩论中击败六位印度学者。六位印度学者折服而从他削发为僧,拜他为师。从此,名声大震,远播印、藏各地区,赢得各界人士的爱戴。而且终其一生未曾破戒,拥有学者及寺院戒律生活的种种优点和美德,在当时名声最隆。
因此,萨迦班智达在当时被元朝统治阶级看中,成为西藏与元朝中央之间建立密切关系的重要人物,为祖国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1246年,萨迦班智达应元室阔端大汗之邀到达凉州,与阔端大汗共同商定西藏归顺元朝管辖的事项,奠定了元朝对西藏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的基础。
“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起,西藏就已经归顺了蒙古,代表蒙古接受归顺的是蒙古大汗贵由汗的胞弟阔端,代表西藏各地方势力和蒙古洽谈归顺事宜的是萨迦派教主萨班”。②
“萨班在西凉曾经为阔端治愈一次比较严重的病,因此更得到了阔端对他的信任。相传他在西凉也讲授过佛法,在讲经时有4个人为他做翻译,分别把他的话译为蒙古语、畏兀尔语、汉语和当地的藏语。萨班又曾为蒙古语采用古畏兀尔文的字母创制过一套蒙文字母(40余字母)”。③进一步加强了藏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另据载,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居住期间,王子阔端在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专门为萨迦班智达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寺院。由于该寺院布局巧妙,工艺精绝,有如神幻,故被称做幻化寺。④萨迦班智达的晚年就是在这座宁静的寺院中度过的。最后,萨迦班智达由于年迈没能返回故里,于1251年在凉州去世,享年72岁。
第五祖是著名的八思巴(1235~1280年),本名叫洛追坚赞。他是萨迦班智达的侄子,也是一位精通各种教法义理的高僧。正如《西藏王臣记》记载:“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萨迦班智达去世后,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的教主和代表西藏地方势力的重要人物,对于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权起过较大作用。从八思巴开始萨迦派受到元朝中央的册封和支持,例如,“一二六零年忽必烈当了蒙古大汗,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一二六四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同一年在中央政权设置总制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一二六五年八思巴回萨迦寺去,一二六八年他奉忽必烈之命创制一种“蒙古新字”,即八思巴蒙文。完成后回北京进献,忽必烈一面命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新字,用以译写一切文字,一面加封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以后大宝法王成为元、明两代对西藏佛教领袖人物的最高封号”。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