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曲《西王母》与《东方朔》:背景转换与佛道合一(2)
时间:2008-08-13 23:11来源:日本研究,2004年第3期作者:张哲俊 点击:
正如前文已述,将汉武帝时代改换为周穆时期,没有特别怪之感,因为传说之中的周 穆王与西王母也有过多次的接触。这并不能成为将作品的时代改换为周穆王时期的全部 原因。从作者的角度进行分析,《西王母》创作的时间早于《东方朔》,作者没有必要 为了与《东方朔》区别,改换作品的背景。将作品的时间改换为周穆王时代之后,《西 王母》的内容出现似乎时间彼此不合的现象。一般认为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周穆王 时佛教没有传入中国。这是与历史不合的情节。这种情节的出现是谣曲创作泛佛教化现 象造成的。泛佛教化是谣曲的普遍现象,不管何种题材都要尽力表现佛教思想,很少有 与佛教思想无关的谣曲作品。《西王母》的题材属于道教传说故事,应当表现道教思想 ,但作品表现的还是佛教思想。狂言口开部分就已经提及了佛教偈语,作品的具体表现 也写到了佛教。作品对仙桃的描写也是佛教化的。
西王母(前仕手):这实在是可喜之事。非情之草木,亦各依四季之时,自然而然地。
西王母、侍女(连):绽放真如之花,色泽鲜艳又芳香,如同妙法三片心(注:佐成谦太 郎:《谣曲大观•西王母》第三卷,第1570页。)。
这一段仙桃的描写没有直接描写仙桃与佛教的关系,但所谓的“妙法”其实是指佛法 。“真如”是佛教用语,仙桃之花被称为“真如之花”,也就意味着把仙桃看成了佛法 的果实。又如“灵山会场佛法地,教谕广大且真谛”一句,也明确地写到了佛教,灵山 是释加牟尼说法的地方。整个作品的佛教气息并不浓厚,但一定程度上还是表现了佛教 思想。
表面看来作品将西王母献桃之事移换为周穆王时代,出现了彼此矛盾的情节,显得十 分不自然。但实际上周穆王也是佛教的人物,周穆王本来是与佛教无关的人物,后来周 穆王也被佛教化,成为了佛教人物。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部分中国原有的历史人物或 道教人物被佛教化,也是普遍的现象。佛典时常提及周穆王,出现了点化周穆王的传说 故事。点化周穆王的传说记载于各种典籍。《艺文类聚》是平安时期以来在日本广为使 用的类书,其中记载了周穆王被点化的传说。
周穆王时,西胡国有化人来,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天,暨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 以珠玉,出云雨之上,实为清都紫微也。(注: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居处部二》 卷六十二。)
《艺文类聚》没有明言西胡来化者是否为佛僧,唐代僧人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 记载得更为清楚,明确记载来点化周穆王的人是文殊目连:“至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 ,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化人示穆王云:高四台是迦叶佛说法处,因 造三会道场。”(注: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敬佛篇第六之三》卷二十二。)此事亦 载于《太平广记•异僧七•宣律师》卷九十三。这一段文字将西胡国人点化周穆王的传 说,具体化为了文殊目连点化周穆王。由于文殊目连点化周穆王的传说,周穆王就成了 佛教人物。《法苑珠林》还记载了周穆王与佛教的其他传说:“‘金玉华宫南檀台山上 有砖塔,面别四十步,下层极壮。四面石龛,傍有碎砖,又有三十余窑砖,古老莫知何 代。然每闻钟声?’答曰:‘此穆王寺也,名曰灵山。至育王时,敕山神于此造塔。’”(注: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敬佛篇第六之三》卷二十二。)周穆王与佛教相关的传说没有被直接写入《西王母》,但周穆王的佛教化无疑是将周穆王时代设定为背景时代的重要原因。周穆王时佛教并没有传入中国,但《西王母》将背景设定为周穆王时代,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任意杜撰。
中国题材由于内容的特殊性,《西王母》在结构布局方面尽管采用了复式梦幻能的形 式,但与梦幻能的一般形式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复式梦幻能往往以幽灵作为主人公 ,幽灵以化身和梦幻作为表现形式。《西王母》没有采用化身或梦幻的形式,而是采用 了分身的形式。前半场预告西王母将献仙桃的是西王母的一个分身。分身是道教仙术之 一,张君房《云笈七签》记载:“石坦字洪孙,渤海人也,游赵魏诸名山,得道,能分 身,同时诣十余家,各家有一坦,所言各异。”(注: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洞仙 传•石坦》卷一百十。)在佛道融合过程中,分身也成了佛教的一个法术,佛典有不少 关于分身的记载。在谣曲作品经常引用的法华经系统的佛典中也有分身术的记载:“故 塔开闭分身聚散各有因缘,何须难言二命不齐,六塔无还处者。分身诸佛令去咸归。多 宝佛塔迄至经未更无还处。”(注:《法华文句记》卷十,日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第 三四册,第0351c页。)“妙音被诫复非净土,故知分身久已还国者。分身集日,那令侍 者皆诸灵山,信诸山并无而犹有灵鹫。文殊海出亦云灵山忽有华现,故妙音来还依旧诫 。救曰:经文炳然而读者不见。经云:移诸天人置于他土。唯留此会众。故知土净为安 诸佛,灵山旧众不移可然。准文殊来时,即云指灵鹫山住虚空中。妙音至时不云住虚空 时,故知净时处空复秽在地。今分身既散故一切皆秽。”(注:《法华文句记》卷十, 日本《大正新修大正藏》第三四册,第0351c页。)《法苑珠林》也记载了许多佛分身的 故事。《西王母》运用道教与佛教的分身术来结构作品,与复式梦幻能的结构吻合。《 西王母》巧妙地运用分身术迎合了复式梦幻能的结构,尽管作品没有采用梦幻的形式, 但仍保持着复式梦幻能的形式。
《西王母》的题材本事是道教传说故事,从道教故事到佛教思想,这是《西王母》处 理题材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并非始于《西王母》,至少一部分变化在中国文学中 已经开始。《西王母》将这种变化进一步扩展,使汉武故事与穆天子故事彻底佛教化。 题材内容的彻底佛教化,并没有使《西王母》由于佛者与道教的隔离,产生题材内容与 形式的分离,仍然保持了谣曲梦幻能内容与形式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