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译佛经对中古道经文学的影响(2)
时间:2009-02-25 09:59来源:国学网作者:吴海勇 点击:
重罪牒归丰都,入于二十四狱,罪重不积,只在泰山十八地狱之中,昼夜鞭笞,时时考挞。款辩既定,案牍分明,狱卒擎叉,曹官引过,阎罗大怒,罪故难容,各准条章,偿他业债,或生天道,或生地道,或生人道,或生鬼道,或生畜生道。(注:W6/55b。)地狱成为亡魂必经之处,只有尸解成仙者,才得免入地狱,如《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一言:
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注:W1/2c。)这虽然与佛教六道轮回思想相冲突,但却突显出道教的思想特色。道经地狱惨掠的描写,基本上也不出佛经的范围,如《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所记:
或死入地狱,幽闭重槛,不睹三光,昼夜考毒,抱铜柱,履刀山,攀剑树,入镬汤,吞火烟,临寒冰,五苦备经。地狱既竟,乃补三官徒役,谪作山海,鞭笞无数。(注:W1/2c。)略有新意的是,在地狱灾祸之后,道经另增出为阴司所驱罚作移山填海的苦役。
对道教影响至深的还有佛教神话世界成坏说与人种思想。佛教的宇宙世界并不是凝止不动的,它处于周期性的成住坏空过程中。天地终始谓之一大劫,当劫运降临时,七日并出,海枯石烂,十五天之下悉成劫灰。此后天地更始,光音诸天降世,贪食地肥,赋有人形,逐渐重新形成国家社会。在大劫运来临前,又有疫疾、刀兵、饥馑三小灾,据南朝陈真谛译《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九“小三灾度疫品”言,在此三小灾翦灭生民之时,“时有一人,合集剡浮提内男女,唯余一万,留为当来人种。”(注:《大正藏》卷32,216b。)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已论道经“又称劫数,颇类佛经。其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之属,皆其名也。及其劫终,称天地俱坏。”(注:[北齐]魏收撰《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048页。)《隋书·经籍志》亦有类似的说法。《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小劫大劫天地败成品第五”所记世界的生成与毁灭与佛经相似,稍不同的是道经除言及七日并出毁灭世界外,还将另一次世界毁灭的原因归之为洪灾。(注:W5/863c—864b。)该经未提留民作种,然道经实不乏种民之说,且与劫运思想紧密关联,如《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所言:
洪泉鼓波,万灾厉天。四宫选举,以充种民。(注:W3/268a。)想充当种民,必须注意平时勤勉修道,力求无过,尤其要注意三尸上天面君之日,如《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文经》卷下所言:
太玄上宫北帝常以庚申日制天民三尸魂神条人罪状,上奏帝君。当此日能修斋奉戒,昼夜思神,则三尸不得上天言人之罪,地司奏人善功,列言帝君,太一欢喜,即记名左契,长为种民。(注:W1/796c。)道教的劫运思想的流行除受佛经影响之外,还与当时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现实有关,如此时代背景必然促使道教徒对经典所说的灾难有亲身领受的体会,进而对天崩地坏的世界末日的到来深信不疑,为躲过这场临近的浩劫,跻身种民行列的热情空前地高涨起来。
佛经世界成坏内容实际上是佛教的创世神话,它涉及诸如天地崩坏与更生,初民的起源,社会的进展及国家的构成等多方面内容,这种系统的创世神话原非汉语文化所有,道经文学相关内容明显是受其影响。古印度还有梵天破金卵造天地的创世神话,如《摩奴法论》所记(注:蒋忠新译《摩奴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后魏菩提流支译《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有相应的经文:
第二十外道本生安荼论师说,本无日月星辰虚空及地,唯有大水。时大安荼生如鸡子,周匝金色,时熟破为二段,一段在上作天,一段在下作地,彼二中间生梵天,名一切众生祖公,作一切有命无命物。(注:《大正藏》卷32,158b。)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所记盘古创世神话却与之相类,当是受印度创世神话口头流传的影响,饶宗颐先生即持此说(注:饶宗颐《安荼论与吴晋间之宇宙观》,《梵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关于中古时代的创世神话,文学史家一般再引作者不明的《五运历年记》与任昉的《述异记》(注:《述异记》所记盘古故事与三国吴竺律炎共支谦译《摩登伽经》卷上所记梵天化身世界的传说(《大正藏》卷21,402c)极其相似,参看饶宗颐《安荼论与吴晋间之宇宙观》。)即行终止,对西晋之后所造中古道经《元始上真众仙记》中的一段创世神话故事似还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抄录如次:
真书曰:昔二仪未分,溟涬鸿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溟涬经四劫,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注:W3/269b。)天地浑沌如鸡子,生命从水而生等情节,与古印度安荼论及“水为一切之母”的吠陀神话似有关系,值得注意。另外,《三天内解经》卷上也述及世界起源,不过创世者是老子。原文如下:
老君布散玄元始气,清浊不分,混沌状如鸡子中黄。因而分散,玄气清淳,上升为天,始气浓浊,凝下为地,元气轻微,通流为水,日月星辰于此布列,老君因冲和气化为九国,置九人, 三男六女。 (注:W28/413b—c。)上引创世说融入了中国传统元气理论,真正实现了梵汉文化的交汇互融。
二
佛陀神话是道经借鉴佛经神话的另一大块内容。一般认为,历史上确有释迦牟尼其人,他原是释迦族的王子,名悉达多,因深感人世的苦难与无常,二十九岁出家修行(一作十七岁),六年得道,此后普转法车仑,广收弟子,形成佛教,八十岁涅槃去世。佛陀的说法含有神话内容,这或许是一种善权方便,或许正是佛陀思想中存有神话思维的反映,但佛陀根本而言,是觉悟的人,而不是神,然而佛陀去世之后,佛门弟子却日渐将佛祖神化,佛经中有关佛陀生平的文字,多赋有神话色彩。为道经所借用的主要是佛经中有关佛陀降生、形貌、出家起因、成道后的神迹等内容。(注:有关内容见佛传经典,如后汉竺大力共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三国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刘宋释宝云译《佛本行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