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其他比较 >>

皇侃《论语义疏》的玄学主旨与汉学佛学影响

分享到:
【内容提要】皇侃《论语义疏》继承了汉儒的章句训估之学和纲常孝道思想,同时受到了佛学理论的影响。而在本体论、认识论、人生观方面,《论语义疏》则建立了玄学化的经学理论体系。

【英文摘要】Huang Kan'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ANALECTS follows bo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textual and sentential interpretations dating back to the Han Confucianism and its guiding dogmata,such as principles of piety.Meanwhile,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Buddhistic theory.As a whole,Interpretations of THE ANALECTS sets up the metaphysical-like theory in terms of ontology,epistemology and life view.

  东晋、南朝虽偏居江南,然而其思想学术却极为兴盛繁荣,它的表现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继承了正始以来的玄学,并在广度上进一步发展;二是佛教般若学为玄学推波助澜,并以涅槃佛性论独领风骚;三是汉学的方法和成果也得到了一定的继承。皇侃的《论语义疏》正是当时这些思想学术特点的综合反映,它对当时及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皇侃的生平及著述
   皇侃,南朝梁武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梁书儒林传》载其生平云:
   皇侃,吴郡人,青州刺史皇象九世孙也。侃少好学,师事贺玚,精力专门,尽通其业,尤明《三礼》、《孝经》、《论语》。起家兼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撰《礼记讲疏》五十卷,书成奏上,诏付秘阁。顷之,召入寿光殿讲《礼记义》,高祖善之,拜员外散骑侍郎,兼助教如故。性至孝,常日限颂《孝经》二十遍,以拟《观世音经》。丁母忧,解职还乡里。平西邵陵王钦其学,厚礼迎之,侃既至,因感心疾,大同十一年,卒于夏首,时年五十八。所撰《论语义》十卷,与《礼记义》并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南史•儒林传》所记与此基本一致。皇侃活了五十八岁,卒于大同十一年(公元五四五年),考虑到中国传统的年龄计算方法,他应生于公元四八八年,即齐武帝永明六年。
   皇侃最重要的经学著作即《礼记义疏》和《论语义疏》,这两部著作在经学史上都有着承先启后的关键地位。孔颖达的《礼记正义》主要依据的就是皇侃的《礼记义疏》,他在《礼记正义序》中说:“爰从晋宋,逮于周隋,其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见于世者,唯皇(侃)、熊(安生)二家而已。”他认为皇侃的《礼记义疏》“章句详正”,但“微稍繁广”,“时乖郑义”;然而熊氏的谬误则更为严重,“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疾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唯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两相比较,他认为还是以皇疏为本,并参考熊疏,故而他说:“以熊比皇,皇氏胜矣,虽体例既别,不可因循,今奉敕删理,仍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氏补焉。”
   至于皇侃的《论语义疏》,《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十五《经部•四书类一》在邢昺“《论语正义》二十卷”条下多次提及,显示出《论语义疏》在版本和训诂方面的意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在经学思想史上的意义,简而言之,两汉的经学是训诂之学,而魏晋南朝的经学却是义疏之学,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是现存这一时期义疏之学的代表作。
   欲明皇侃《论语义疏》在经学思想史中的地位,从后世邢昺的《论语正义》上即可清楚地看出。据《宋史•邢昺传》所言,《论语正义》是邢昺在咸平二年(公元九九九年),奉诏校定旧疏,颁列学官。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直言其因皇侃所采卫瓘、蔡谟等十三家之说而撰此书。《四库全书总目》亦言:“今观其书,大抵剪皇氏之枝蔓,而稍傅以义理。”然而《四库全书总目》对邢昺的《论语正义》却大加赞扬,认为此书是由汉学到宋学转变的关捩点:
   汉学、宋学,兹其转关。是疏出而皇疏微,迨伊洛之说出而是疏又微。故《中兴书目》曰:其书于章句训诂名物之际详矣,盖微言其未造精微也。然先有是疏而后讲学诸儒得沿溯以窥其奥,祭先河而后海,亦何可以后来居上遂尽废其功乎。
   此处对邢昺《论语正义》的赞扬,实应归功于皇侃的《论语义疏》,正是由于皇疏保存了大量汉晋关于名物制度的章句训诂和玄学思想,经邢昺《论语正义》的继承和扬弃,方使宋代理学家得以“沿溯以窥其奥”,“亦何可以后来居上遂尽废其功”一语,也非常适用于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然而,《论语义疏》这样一部在经学史上具有重大价值的著作,却经历了一个失而复得的曲折历程。它是在何时亡佚的呢?《宋史•艺文志》载:“皇侃《论语疏》十卷。”尤袤《遂初堂书目》亦载:“梁王(皇)侃《论语疏》。”因而《四库全书•〈论语集解义疏〉提要》认为皇疏亡佚在南宋时期:“乾(道)淳(熙)以后遂无复称引之者,而陈氏《书录解题》亦遂不著录,知其佚在南宋时矣。”所幸的是清乾隆时期,皇疏又从日本流回中国,被收入《四库全书》之中,事详见《四库全书•〈论语集解义疏〉提要》。据《陈书•儒林传》载,皇侃还有一位高弟郑灼,师徒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灼性精勤,尤明《三礼》。少时尝梦与皇侃遇于途,侃谓灼曰:“郑郎开口”,侃因唾灼口中,自后义理逾进。
   从此事中可见皇侃学问精深,备受后学仰慕。
     二、对汉学的继承与受佛学的影响
   从经学史上来说,皇侃的《论语义疏》有很多特点,如罗列了“论语”二字的很多含义,在每一篇前概括该篇的中心思想,并论述该篇在全书次序的原因(有时不免牵强附会),尤其是皇侃对每一段经文都进行了大意解说,此举在经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些特点都为邢昺的《论语正义》所继承。
   皇侃所处的南朝时期,仍然是玄风披靡的时代,其《论语义疏》以玄学为主导,是理所当然的了。皇侃在《论语义疏序》中明确指出,他的著作是为何晏的集注作疏:“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此外,皇侃还罗列了晋代十三家,其中卫瓘、郭象、孙绰、范宁等皆为玄学名家,他说:“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除此十三家外,如王弼等玄学大家的言论,在皇侃的《义疏》中亦时常可见。